題記:受疫情影響,水果、蔬菜價格有所上漲,特别是綠葉青菜。每每這時,很多人便炫耀起了自己在陽台、樓下小菜園種的瓜果蔬菜。夜讀吳伯箫老先生的《菜園小記》,觸動很大。索性翻出一篇小文,以飨讀者。
下班途中,想起家中除了還有幾個土豆可下鍋,再也沒有其它蔬菜,便去超市買了幾斤排骨、蔬菜回家。
剛打開房門,便聞到一股兒時熟悉的辣椒炒南瓜味道。我問前來開門的父親,“我媽炒的南瓜嗎?這麼香?”父親說,不是炒的,你媽從東邊小菜園摘了個小嫩南瓜烙的鹹食,快去洗洗手吃飯吧,我們都吃過了。
有鹹食吃,真好。小時候缺衣少食,奶奶或母親用一個小南瓜、幾棵蔥、一碗面粉、幾勺棉籽油就可以烙一盤鹹食。新鮮的食材帶着木柴燃燒時的煙火氣,用筷子夾起一塊泛着金黃的鹹食遞到嘴邊,那可真是舌尖上的美味,老少皆宜,不僅能讓我們這些小饞鬼打打牙祭,而且這一盤鹹食即可當菜也可當飯,在田地裡勞作了一天的叔伯們,晚上回到家也可以把它當做下酒菜,吃一口香酥的鹹食,喝一口酒,把一杯小酒喝得津津有味、幸福綿長。
嫩南瓜是鄉親們烙鹹食最常見的食材,西葫蘆、蝦醬、韭菜也行,不過不如南瓜烙出來的軟和,為此母親每年總要在院子裡、棉田地頭種幾棵南瓜。南瓜産量大,潑辣易活,特别是立秋以後,長得非常快,今天這棵摘了一個,那一棵五六天就又長出一個,自己家往往是吃不完的,母親就左鄰右舍的分一分。雖是百姓家常菜,家裡沒有的也是很稀罕。嫩的可以炒來吃、烙鹹食吃,也可以放上油條、小蔥剁餡子包餃子吃;老南瓜又甜又面,可以與大米一起熬粥喝,滋味一點也不比地瓜稀飯差;黃了皮的老南瓜也可以切小塊蒸來吃,吃到嘴裡糯糯的,甜甜的。
在田地裡勞累了半輩子的母親來到鄒平後,看孩子之餘也是閑不住,看到鄰居們在樓區南側空地裡開出了幾塊小菜地,種的有黃瓜、茄子、莴苣、花生、豆角、洋蔥,種種長勢喜人,便感到有些手癢癢。在征詢我們小兩口意見時,我倆以母親“看孩子太累了,有空不如休息一下”“那裡種菜澆水不便,耽誤功夫不如買些菜吃”婉言拒絕了母親。忽有一日,我抱着孩子去樓下玩,看到原在陽台上的水桶、小鏟刀都在儲藏室,鐵鍁上也有不少泥土,母親很難為情地告訴我“今早上起得早,我就去空地西北角種了幾棵南瓜和冬瓜,平時不用管,有空澆澆水、拔拔草就行”,說到底母親這麼做是為了我們一家人吃菜方便,聽了她發自肺腑的這些話我還能說什麼呢。
不得不敬佩那些大自然中的花草樹木,生命力真的足夠強大,一場春雨過後不過幾日,那幾棵南瓜、冬瓜籽發芽破土了,母親很是欣喜,隔三差五地早起去那裡看看、修整一番。六月裡沒雨的日子,天氣炎熱、土地幹旱,父親正好有事來鄒平小住幾日,母親便安排我倆每日傍晚輪流着提幾桶水去澆澆,她說“瓜果蔬菜也都有命啊,天又不下雨,咱給它澆澆水就是幫它救救命。它隻要活下來,總會結果的”。
付出總有收獲,在日複一日的光影交錯中,南瓜棵、冬瓜棵長到一拃高,繼而紛紛爬蔓、開花。母親又從鄰居家淘換了一些磷酸二铵、羊糞,在棵子主根附近挖了個小坑埋上,得到營養的它們長得愈發強壯了,葉子綠得發黑,一條條主蔓足有中指粗細,一朵朵金色的花朵引來了一隻隻小蜜蜂。我不由得大膽猜測,再過時日它們就要開花結果了。
見我從集市上買回來的小蔥一時吃不了,母親就從中挑出一些比較細小的,栽倒了南瓜棵的西側。這一方菜地間更是毫無章法地摻雜着不少馬齒笕和灰菜棵,遠處看去一片綠油油的,整體上更像是個小菜園子了。大雨過後,去小菜園小路上的荒草也随勢長得很高,沒過了大人腰。考慮到草叢裡蚊子多小孩子怕咬,母親便很長時間不再去小菜園巡視,直到昨天才得空去摘了這個小南瓜回家。母親雖然嘴上不說什麼,但看到她臉上知足的笑臉,我也能猜出幾分。自己用汗水換來的勞動成果,吃到嘴裡也美在心裡,這是母親一輩子的信仰。
一天早上,父親抱着小寶來陽台上叫我“先别澆花了,快下去幫你媽把冬瓜背上去,今晚上準備包冬瓜豬肉燙面大包子”。我立刻換鞋下樓,我的乖乖,儲藏室門口三個個頭中等的冬瓜齊刷刷擺在我面前,我知道這不僅是母親勞動的成果和收獲,也是她的精神寄托。我更知道,隻要母親走進田地裡,觸摸着濕漉漉的泥土和蔬菜、莊稼,她心裡就會更踏實。我們眼中看起來不過一次小小的體力勞動,卻能讓她的精神得到解放、心情愉悅,讓她單調的生活不再寂寞,找到了存在感。
啊,我要感謝母親的小菜園。菜園雖小,卻讓我們全家收獲滿滿,收獲了親情,收獲了幸福感,收獲了很多,很多。
作者簡介:王冬良,80後,省散文學會會員、濱州市作家協會會員。供職于山東西王糖業有限公司。偶有文章發表。2020、2022獲濱州日報社大平原(雙年度)文學創作獎。
壹點号 糖業清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