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d touch”,聽到這個東西,有的朋友可能覺得陌生,但也有不少朋友可能一把就被拉回到了學生時代,回想起聽過的歌、玩過的遊戲,或者是當年鎖屏界面上的那個人。曾經的 iPod touch,挂着 iPod 之名,卻長了一張酷似 iPhone 的臉。雖然是活在兩款經典産品的夾縫裡,但也走出了自己的一條路。今天咱們就來聊聊 iPod touch 輝煌而又擰巴的一生。
2022 年 5 月 10 日,蘋果宣布正式停産 iPod 全系列産品。
然而話音未落,iPod 最後一代的 touch 7,不僅在官網上被一搶而空,連二手也跟着漲價,全新未拆封的價格最高翻了兩倍多。當年發售的時候1600,現在貴的去到了四千多。
iPod touch 是許多人的共同記憶,把不少人帶進了蘋果生态,可今天它沒了,這個咱們都知道。那它是怎麼來的呢?要說這個故事的開頭,可能首先會想到 iPod。然而故事的真正起點,還要再往前走兩步。iPod 最具标志性的,應該是簡潔又恰到好處的操作設計。該有的功能是一個不少,但可以加卻沒必要的功能,也一個都不給你上。如果咱們抓住了 iPod 系列的這縷靈魂,那它的起點,就應該是蘋果公司那款同樣通過“做減法”誕生的軟件,iTunes。最初 iTunes 是作為蘋果 Mac 電腦的音樂播放器出現的,除了播放之外,還可以進行音樂管理。不過在 iTunes 之前,市面上也不乏類似的軟件,可喬布斯看了一圈之後說它們都太複雜了,就算讓絕頂聰明的人來用,也隻能搞懂一半的功能。
不過就在喬布斯指出這個問題之後不久,一款叫做 SoundJam 的音樂軟件被制作了出來,作者是三位蘋果前工程師。這款播放器的用戶界面美觀又簡潔,上手難度明顯低于同類軟件。
2000 年 7 月,急需一款音樂管理軟件的蘋果發動了經典技能:“買下來等于做出來”。連人帶産品打包,買下了 SoundJam,請回了三位工程師。
三人回來之後立刻着手開發 iTunes,可隻要功能一多,喬布斯就要求往下砍、做減法。這個減法可不是簡單地把功能砍掉就完事了。舉個例子,在最初設計的搜索功能裡,用戶要先指定搜的是歌曲、歌手還是專輯,然後再輸入文字搜索。喬布斯知道了之後,堅持把“指定”這一步去掉,讓用戶直接輸入内容,由程序把相關結果都找出來,再彙總、分類,按相關性呈現給用戶。用戶看到的是“減法”,到程序員這兒工作量實際上是增加了。不過這些辛苦也沒有白費,幾個月之後,兼具全能性與簡潔性的 iTunes,終于誕生了。
iTunes 與 iPod:
在 2001 年的 MacWorld 大會上,喬布斯宣布,所有蘋果電腦用戶都可以免費使用iTunes,進行音樂的管理、刻錄與播放,最後還自信地說 iTunes 能讓用戶音樂設備的價值增加十倍。可問題來了,現在喬布斯用減法減出了一個簡潔的音樂軟件,可硬件的複雜難用,又讓他看不下去了。那個年代的 MP3 播放器,長得都很有想象力,功能按鍵設計得一個比一個抽象。
抛開外觀與交互,這些播放器的存儲空間也跟開玩笑似的。按今天發布會出鏡率很高的菲爾·席勒的說法,它們最多能存16首歌。循環個三天那叫 music,再往後那不就成催眠了嗎?在一片歡聲笑語的吐槽中,蘋果的技術高管們決定進入這個不成熟的播放器市場。喬布斯個人也很喜歡音樂,他說他唯一一次緊張到舌頭打結,就是見他最喜歡的歌手鮑勃·迪倫,所以 iPod 這款産品也有很重的喬布斯個人風格,而最為著名的,就是那個經典的轉盤設計。
旋轉拇指,就可以快速浏覽幾百首歌,這在那個觸控尚未普及的年代是個很超前的設計。
實際上再往後,我在零八年買的學習機都已經有觸控屏了,可交互還是以按實體按鍵為主。
這麼多年下來,方向鍵有時候按着按着就彈不回來了,提醒着我它已經是一艘遠航多年的舊船,可 iPod 的轉盤,卻濤聲依舊。除了這個經典的轉盤,喬布斯繼續在 iPod 上做着減法。機身開機鍵取消了,按任意鍵開機。進去之後就是一個用人話寫的功能菜單,複雜一些的歌曲管理與編輯功能都移交給了iTunes。這樣一來 iPod 在聽歌這件事上變得純粹了,它就是個播放器,不是編輯器,也不是錄音機。同時蘋果還占了一個什麼便宜呢?如果你有了一台 iPod,你就會了解到,并且也需要一台 Mac 電腦來管理音樂文件。這樣一來,便宜的 iPod 還能順帶着推廣甚至一定程度上帶動 Mac 的銷量。這個不是我随便猜的,而是曆史上蘋果真實采用過的策略。當年就是喬布斯本人下的決定,把電腦宣傳經費裡的 7500 萬美元轉移到了 iPod 的推廣上,在聲勢上直接碾壓了其他的音樂播放器公司。
Windows 版 iTunes:
不過宣傳上的絕對優勢,并不能直接轉化為市場占有率的絕對優勢。對體量巨大的 Windows 用戶來說,iTunes 也好、iPod 也好,都是另一個世界的東西。喬布斯要想實現他在硬件上的音樂夢想,就得把 iPod 送進 PC 世界,可當時在這件事上有一隻巨大的攔路虎,就是喬布斯自己,而這段故事,也為開頭提到的 iPod touch 的生與死,各埋下了一道深深的伏筆。
首先關于 iPod 要不要進入 PC 市場這個問題,從一開始的局勢就是一邊倒的。在蘋果的幾位技術巨頭裡,唯一反對 iPod 走出蘋果圍牆的,隻有喬布斯,但他的地位最高,反對也極為強烈,他甚至喊出來過“Windows 用戶隻有在他死後才能用上 iPod”,但這兒必須得講清楚,喬布斯的怨念是沖着 Windows,而不是 Windows 的用戶,這個往後唠大家自然就明白了,但前面這兒咱們也别造成歧義。
話說回來,雖然喬布斯強烈反對,但重回蘋果之後的喬布斯比過去也成熟了不少。最後他同意了用數據說話,如果能讓他看到 iPod 進入 Windows 的商業價值,他就同意這麼做。其他幾位技術高管一聽,立馬開工。很快,一系列表格就擺到了喬布斯的辦公桌上,無論從哪種角度去計算,iPod 進入 Windows 都是賺的。雖然還是不情願,但這次喬布斯點頭了。
邁過這道坎之後,接下來就要把打通 iPod 與 Windows 這事落地,結果反轉了,前面強烈反對 iPod 進入 Windows 的喬布斯,又開始堅持 Windows 用戶也必須有最好的使用體驗,給幾個技術高管整不會了。之前過了喬布斯這一關之後,他們馬上找了一家外包公司給 Windows 寫 iPod 的管理軟件。他們的想法是能用就行,像菲爾·席勒就覺得完全沒必要在一個 Windows 軟件上投入太多。結果喬老闆炸了,他看到自己心愛的 iPod 與如此糟糕的軟件湊合過日子,就差直接說一句“What‘s up”了。
把 C 語言在心裡壓了六個月,喬布斯終于推出了 Windows 版的 iTunes。從此 Windows 用戶也有了與 Mac 用戶一緻的 iPod 體驗,尤其是付費購買正版 iTunes 内容的用戶。蘋果把内容數據庫整個對接過來的工作量是很大的,不過這就是喬布斯,如果決定要做一件事,哪怕是不情願的,也必須做得漂漂亮亮,跑到賽道的最前面。當然這份付出也是有收獲的。Windows 版 iTunes 推出之後,iPod 真正意義上走出了 Mac 的小圈子,成為了一款大衆産品,也在後來坐穩了音樂播放器的頭把交椅。
iPod 在音樂播放器中的地位沒什麼可質疑的,可關于後來的 iPod touch,問号就比較多了。
iPod touch 之生:
如果咱們以 2022 年的眼光去看一台 iPod touch,會覺得這玩意很離譜。一個主打遊戲、音樂、視頻這些移動娛樂功能的設備,卻不支持移動數據,但如果把目光拉回十幾年前,這又十分合理。今天大家正在看的這個視頻,幾乎沒有誰會專門等上十分鐘、下載完了再看,可回到 2010 年,這麼幹的人反而是大多數,今天各類視頻 App 的緩存功能,也是從那個時代繼承過來的。
實際上不隻是視頻這樣的大文件,當年無論是聽歌、看書還是看電影,都是先下載到設備上,再帶出去看,而遊戲的今昔對比,就更明顯了。當年蘋果設備對我的家庭條件來說還是很貴的,那時候沒用過,所以這次我特地收了一台 iPod touch 4,用了一下我就悟了。今天咱們去看移動遊戲排行榜,熱門遊戲全是網遊,甚至對抗性不強的劇情類遊戲,也得聯網抽他個一發兩發的。
可是在 iPod touch 上,我把當年的幾個經典遊戲下下來之後,斷網自閉玩了一下午,重溫了一下當年的植物大戰僵屍、水果忍者、憤怒的小鳥,還體驗了一下當年連我這個非蘋果用戶都聽說過的無盡之劍,還有 iOS 版的罪惡都市,What's up,真好玩,而且這種級别的遊戲居然能跑在一台比我手掌還小的設備上,比同時代性能不如它的産品還要輕巧,如果回到十多年前,我當然願意帶着它出去玩,不給我網我也能一直玩下去。
所以說在前移動互聯網時代,即使是不加上用來聯網通信的蘋果皮,iPod touch 也是一款非常合格的移動娛樂設備。
而功能之外,iPod touch 也找準了自己的市場定位。蘋果一直走的是中高端路線,包括初代 iPod 和iPhone 的定價都收到過不少負面評價。在 iPhone 價格居高不下的那些年,iPod touch 很大程度上照顧到了入門級市場,讓不少青少年進了蘋果軟硬件融合的這個圈子。不過進來容易,出去可就難了。
iPod touch 之死:
有意思的是這麼好玩又實惠的一個設備,翻遍整本喬布斯傳,隻出現了兩次,而且都隻是别的人在講其它事的時候提到了一下,在傳記裡喬布斯沒提過、也沒介紹過這款産品。不過有據可查的是,喬布斯對廉價 iPhone 和廉價 Mac 電腦,都是很抵觸的。
關于廉價 Mac 電腦,在 08 年的一次财報電話會議上,他曾經說過,“我們不知道怎麼能做出來一台 500 美元的電腦、還不把它做成垃圾。我們的 DNA 也不允許我們賣這樣的産品。”這話一如既往地是喬布斯風格,所以也不難猜測,iPod touch 很可能和咱們前面唠的 Windows 版 iTunes 一樣,也是一款喬布斯不情願做的産品。它的性能領先同時代的其它手機,能實現 iPhone 的大部分功能,太像一款廉價 iPhone 了。他不想做,但在市場理性面前又需要去做,于是iTunes 的劇情梅開二度。不情願做,可真開始做了之後又忍不住花了很多心思,最終做得很優秀。前面咱們說喬布斯在這事上體現出來的性格,給 iPod touch 的生與死各埋了一道伏筆,“生”就在這兒了,接下來咱們唠唠“死”。
真正的高速移動互聯網時代到來之後,什麼都變了。可這個時候,喬布斯已經不在了。他的繼任者庫克,能把握好方向嗎?大家心裡都是畫問号的,不過今天開啟作弊視角去回看,庫克走得還是很穩的。當時一些沒那麼受關注的事兒,實際上都是在為蘋果今天的商業成功做鋪墊。
2014 年 5 月,蘋果宣布要以 30 億美元收購 Beats,截至當時是蘋果最大的一筆收購案。
對很多朋友來說 Beats 是個耳機廠,可今天咱們可以看到,當時庫克真正要的根本就不是耳機,而是 Beats 的音樂服務。
按庫克自己的說法,當年他試用了一下 Beats 的電台服務,結果一晚上沒睡着覺。有的朋友可能聽懵了,以為 Beats 是搞午夜鬼故事電台,給庫克吓着了,其實不是。Beats 電台最特别的是,它會人工挑選電台曲目。和當年其它音樂排行榜主要靠點擊量推薦不一樣,專業音樂人整理的歌單水平更高,不會受到刷榜的幹擾,也能讓一些冷門高質量歌曲得到展現機會。
但這個不是今天的重點,今天咱們要講的是庫克這次收購背後的東西。這次收購,說明庫克把這一代移動互聯網的重點看明白了,就是服務。我把歌存到手機上聽,和直接在平台上聽有什麼區别呢?區别就是在平台上聽,我有專業的歌曲推薦,有專輯、歌手和歌詞信息,有高速穩定的歌曲串流,這些都是服務。收購 Beats,庫克拿到了 Beats 在這些音樂服務上的技術積累,成就了 Apple Music 的今天。
不過事物是有發展規律的。俗話說舊的不去,新的不來。反過來如果新的來了,那舊的往往也就要去了。平台服務又好用又穩定的時候,把文件下下來在本地自己管理的需求也就越來越少了。在 2019 年的 WWDC 大會上,iTunes 正式被拆分成了 Music、Podcast、TV 三個服務。
當年 iPhone 插上電腦自動彈出來的 iTunes 挺招人煩的,不過當大家知道那個窗口再也不會彈出來的時候,有的朋友可能也會有點失落。時代的趨勢一旦形成,就不會輕易停下來了。iPod touch 的尾聲,也就在這個時候到來了。雖然喬布斯已經不在了,可在 iPod touch 的終章,咱們又能看到他的影子,但定睛一看,投出這道相似身影的人,其實是庫克。2016 年,庫克領導下的蘋果,發布了初代 iPhone SE。你可以用各種形容詞來包裝它,但這個産品的本質,就是廉價 iPhone。庫克對喬布斯的敬重是有目共睹的,在 2014 年底的一次訪談裡,庫克說喬布斯在蘋果總部四樓的辦公室依然保持着原狀,他也真的每天都會想起喬布斯。
你說這樣的庫克會毫不在乎地搞個喬布斯抵觸的廉價 iPhone,那是不可能的。但移動互聯網的高速化、服務化趨勢,又決定了蘋果守在入門級市場的 iPod touch,即将被淘汰。市場理性告訴庫克,蘋果需要一個入門級的 iPhone,所以他像他之前的那個男人一樣,做出了一個不情願的決定,又在決定作出之後,花了大量的功夫把并不情願的事情做好。
iPhone SE 曆代使用的都是與同代相同規格的處理器,同樣享受着全套 iPhone 生态,但價格是旗艦産品的一半。截止到 2020 年,有超過四分之一的 SE 用戶來自安卓陣營。無論從體驗還是從市場角度來說,這款産品都成功了。
不過這也意味着,iPod touch 的曆史任務終歸是結束了,iPod touch 的謝幕,證明的正是 iPhone SE 的成功。這場謝幕,實際上是同樣的情節第三次在蘋果上演,隻是這次的主角,換成了喬布斯指定的庫克。所以現在咱們大概真的可以說一句,喬布斯雖然不在了,但小蘋果還是那個小蘋果:那個會在電腦機箱這份作品上,簽上每位作者名字的小蘋果。
到這兒呢,iPod touch 的故事就差不多了。今天咱們從 iPod 起的頭,雖然接着講了半天 Windows 版的 iTunes,但現在大家應該明白了,Windows 版 iTunes 誕生、和 iPod touch 的生與死總共三件事,故事内核是一緻的,都是把不情願的事努力做好,所以今天咱們其實是借着 iPod 停産這件事,在兩代 CEO 領導下的蘋果裡,挑了三個重要事件給串了起來,應該是講了點新東西出來,當然到沒到位,就交給你們來評判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