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而言,修行人應該說正直的語言,但這方面也要掌握分寸,觀待不同的場合和不同的衆生,有時候我們也要說一些靈活的語言,否則語言太直了也會傷人。有些道友可能是智慧有限,心裡想什麼就說什麼,結果得罪了很多人,最終自己的事情也無法成辦。所以大家要有控制語言的能力,這樣度化衆生會很方便,自己的修行也不會遇到麻煩,而且與各方面的因緣也會越來越好。
《舊雜譬喻經》中有一則公案。以前有一個國家,當地的人民喜歡造惡業,性情也極為剛強難化。有一次,佛陀攜帶眷屬遊化到那個國家。随行的五百阿羅漢覺得度化當地人沒有什麼問題,于是紛紛請求去度化他們。首先是目犍連尊者出馬,他的語言非常直,他對當地人說:“你們應該行善,如果繼續造惡業,死後會堕入地獄。”當地人不但沒有被度化,反而群起毆打痛罵他。結果目犍連無功而返。舍利子對目犍連說:“你的方法不對,應該以智慧度化他們。”舍利子去了以後,對當地人說應該守持清淨的戒律,戒律是一切功德的根本。可是效果也不好,當地人又開始唾罵舍利子。最後五百阿羅漢都去過了,可是當地人都不接受他們說的道理,而且還诽謗他們。阿難對佛說:“這些人诽謗了這麼多聖者,他們造的罪業太嚴重了,肯定不會有解脫的機會了。”佛陀說:“他們的罪業雖然深重,但在菩薩看來算不了什麼,應該有辦法度化。”
大乘佛法的精神就是這樣:一兩個衆生剛強難化,個别地方的人造惡業特别嚴重,在大乘行者眼裡看來,這是很正常的現象。衆生的根機、業力不盡相同,五濁惡世中肯定有很多人造各種惡業。正因為他們沉溺在業惑的苦海中,所以我們更應發起普度衆生的誓願。如果這個世界就像清淨刹土一樣,衆生一點煩惱和痛苦都沒有,那我們也沒必要發誓度化他們了。
最後佛陀派文殊菩薩度化當地人。文殊菩薩首先随順這些人,根據每個人的根機和意樂宣講贊歎之語。比如有的人喜歡殺生,文殊菩薩就贊歎他殺生如何厲害,非常了不起。這樣一來,當地人逐漸對文殊菩薩産生好感,覺得他和自己很有緣,都願意聽他的教言。最後,文殊菩薩以委婉的語言把他們度入佛門。他們對文殊菩薩大興供養,文殊菩薩說:“我不算什麼,我的老師佛陀才是最有功德的人。你們供養我不如供養佛陀,這才會獲得無量的福德。”在文殊菩薩的勸導下,人們紛紛前去拜見世尊。佛陀講經說法後,很多人當下獲得了不退轉果位。這時三千大千世界震動,一切山林樹木發出贊歎之聲:“文殊菩薩,善度如是。”
所以說話應該善巧。有些道友覺得修行人應該說直語,不能拐彎抹角,所以隻要看見一個人有過失,就當着衆人的面公開指責。甚至對方已經特别生氣了,他們還認為:我直言不諱地說過失沒什麼不對的,是怎麼樣就該怎麼說。這樣說話效果不一定好。當然,我并不是要大家說狡詐的語言,但是在和衆生溝通的過程中,我們必須随順對方的根機和意樂,要宣說相應對方心态的語言。有關經典中也提到,在對衆生有利的情況下,佛陀也說過不了義的語言。所以适當的方便語是開許的。
當然,方便語也不能過頭。有些人喜歡說妄語,卻美其名曰為說方便語,經常說:“沒事,沒事,我就愛說方便語。”其實他們沒有分清方便語跟妄語的界限。什麼是方便語?如果你的語言對自己沒有染污,對衆生也有利無害,這樣的語言才是方便語。如果你不是從衆生的利益出發,隻是為了自己的利益,這種情況下信口開河不是方便語,完全是妄語。在這個問題上,大家應該有辨别的智慧。
分享此文的一切功德
皆悉回向給原作者及各位讀者
敬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
一切重罪悉解脫
圖文皆來源于網絡,内容僅做公益性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告知删除!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