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中醫講究保健養生,将攝生起居放在了高于治療的位置,認為我們保養身體的重點在于日常生活中的起居飲食以及情志、生活環境。
但說到養生保健,很多人都會有一個誤區,認為年輕的時候不用調補,保養是老年人才應該做的事情,其實這是非常錯誤的認識。
确實,中青年人精力旺盛,氣血相對充足,但是一味的消耗,不及時保養,等到疾病真正找上門來的時候再去治療就很難了。如果将身體比作銀行賬戶,我們的氣血精元比作錢币,那如果隻取錢不存錢,就算賬戶上的錢再多也有取完的一天。
所以,我們應該掌握一定的養生知識,當身體出現相應問題的時候及時調養,才能達到延年益壽的效果。
中醫的氣是一種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精微物質的統稱,廣泛地存在于髒腑組織,具有推動、溫煦、防禦、固攝、營養的作用,維持着人體的正常生理活動。氣對我們的生命如此重要,但生活中,存在氣虛問題的人不在少數。并且,氣虛并不是老年人的“專利”,可以發生在各個年齡階段。
中醫認為,人體五髒六腑的氣都有可能出現虛損的情況,從而導緻該髒腑的功能受到影響。總體來說,氣虛的人通常會表現出四肢不溫、脈細弱、氣短、乏力、腰酸脹痛、易感冒、尿頻、易疲勞等症狀。
當上面的症狀出現三條以上,就說明存在氣虛的情況了,我們的身體就處于一個亞健康的狀态,如果不加幹預,長期處于這樣的虛損狀态,甚至會出現嚴重的髒腑疾病。
比如脾氣虛,不能固攝運化,就會表現出腹瀉便溏、髒器脫垂、甚至髒器出血等嚴重病症;腎氣虛會導緻水腫、蛋白尿、尿少等問題。這些問題發展下去,都是非常嚴重的。
一旦出現了氣虛的征象,我們就要注意保養,查找原因,消除導緻氣虛的因素。長期勞累的可以适當增加休息時間,久坐伏案的可以多拉伸活動,再比如節制房事、少食辛辣、避寒暑等等。
在這樣的基礎上,我們可以用益氣的藥物來輔助調理。一提到補氣,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參,參能補氣是衆所周知的事情。那麼,我們應該如何挑選适合自己養生保健的參類呢?
大家較為常用的主要有人參、太子參、西洋參。這些參類食物都能補氣,但又有所區别。
人參能大補元氣,補益脾肺、生津止渴、甯神益智,補氣作用最強,而且起效最快,非常适宜氣陰暴脫導緻的危重症侯,但是如果長期使用,就會出現上火的症狀,像頭脹、頭痛、咽幹口燥、心煩、便秘等。
太子參又稱小兒參,不但能補益脾肺、益氣生津,作用還比較和緩,連小兒都能用,與人參相比,太子參的補氣力量不及人參,作用就平和很多。
相傳在戰國時期,鄭國有一個太子極其早慧,能辨人忠奸善惡,但是太子有一個問題,生來身體虛弱,容易生病,鄭國的大王就特别着急,發出懸賞,迅天下醫者共同想辦法,并許諾重金。
很多名醫來試手,都以失敗告終,最後有一位名不見經傳的赤腳大夫,拿出了一種細小的像草一樣的植物,告知太子連服三月必效,果然,三月過去了,太子的身體果然有了起色,這味藥材就是太子參。
從這個故事大家也能看出,太子參非常平和,能長期服用,連小孩都能使用,是非常好的補氣藥材。
西洋參能滋陰補氣、生津止渴、除煩躁、清虛火,與人參、太子參相比,補氣作用相對偏弱,但兼具了滋陰功效,不易上火,尤其适宜氣陰兩虛的病人。
明白了三種參的區别,我們在用的時候就更能對症選藥,根據不同的情況靈活選用,但要提醒朋友們注意的是,養生保健凡是涉及到藥物使用上,應最好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另外,對于本身有嚴重高血壓、心髒病和熱證的人來說,服用參類需謹慎,特别是人參。除了食療,中醫經絡穴位推拿也能起到養生祛病的功效,推薦您訂閱李志剛教授的專欄《用自己的穴位治自己的病》,内含超過60個特效穴位:
相關視頻:會養生的人,一年四季會喝4種茶,春夏秋冬各一種,你喝對了嗎?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