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劉玉涵
9月20日的全山石藝術中心格外熱鬧,幾代油畫名家齊聚一堂,國畫、雕塑、藝術教育等其他領域的藝術家也同來道賀,甚至幾十年沒見的老朋友在這個場合得以相談叙舊。
什麼場合?慶祝馬玉如、高友林的雙個展“語言的探索——馬玉如、高友林油畫作品展”在全山石藝術中心美術館(1号館)開幕。
這是一場難得一見的油畫作品展,因為參展的主人公們創作高格而為人低調,桃李天下但自己的作品卻鮮少在展覽中展示。他們的學生可能廣為人知,但他們的作品很多人卻并不熟悉。
他們本人也難得一見,平日裡很少出席展覽,而在這天,92歲高齡的馬玉如在家人的陪同下來到了現場,高友林則帶着呼吸機、坐着輪椅參觀了展覽。在師友、學生的開幕緻辭之後,兩位老先生還起立向到場的嘉賓鞠躬緻謝。
在開幕之際,四代油畫家分享了他們眼中低調而高格的兩位先生——馬玉如、高友林。
全山石:語言的探索
1949年,馬老師和我一起進的國立藝專,我們是老同學;高友林老師是我回國以後第一屆的學生。這兩位老師都是我的親朋好友,他們都是我們中國美院油畫系資深的教授。馬老師還擔任過一段附中的校長,桃李滿天下。
這兩位老師一直很低調,他們一般都不參加活動,也不參加展覽,所以很多人對他們的作品不是很熟悉。這次展覽是他們平生第一次有這麼多作品展出,一方面,同行們能研究他們對油畫語言的探索;對廣大群衆來講,能夠欣賞到他們不一樣的藝術風采。
他們兩位在教學的同時,一直不斷地對油畫進行探索。他們兩位的探索有個非常重要的特點:他們一直保持着油畫本體語言的特色,在油畫本體語言的基礎上,探索怎麼使油畫更加富有東方韻味和中華民族的精神。
他們做了很多實踐的工作,對油畫家來講是非常好的啟示;對廣大群衆來講,可以感受多元的繪畫藝術。除了主題性創作,油畫也有風景、有景物。浙江的油畫需要百花齊放,我們既需要進行曲,也需要小夜曲和搖籃曲;既需要梅蘭竹菊,也需要漫野山花。
全山石,著名油畫家,中國美術學院教授,1953年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華東分院(現中國美術學院)
馬玉如,琴圩,1992
許江:真正的寫意
兩位老師由于種種原因,主要是身體的原因,很少出來參加這樣的大活動,這次能夠請來辦展覽,大家覺得機會難得,都蜂擁而來。
我自己前一段給兩位老師寫序。坦率地說,馬老師的序是全老師邀我寫的,高老師的序是我自己争取的。我對全老師說:“高老師是我進校的第一個老師,我必須寫。”我寫這兩篇文章學到了很多東西,我真心喜歡他們的畫。
馬老師的畫,畫幅不大,但都有大氣象,滿目青山,煙雲無限。在繪畫的揮灑之中,飽含着東方的情味。
高老師的畫,畫當中有一種難得的缱绻、難得的煙雲,也有難得的滄桑。他是發煙雲于簡遠,寄素心于平淡。所以他的畫當中,有一種非常感人的東西。
馬玉如,武夷紀遊,1980
這個展覽叫“語言的探索”,現在滿中國都在講“寫意”,我自己一個濃濃的感覺:這兩位畫家才真正談得上寫意,他們的畫當中有一種難得的南方的寫意。
他們的繪畫語言中有一種“藏”,收藏。他們不僅僅把自己“藏”起來,不太參加大的活動;他們把自己的藝心、把自己的感情藏在了畫裡,他們的畫都是塗塗又塗塗,色團團裡筆團團,筆團團裡天地寬,有真正的意味藏在整幅畫裡,默默地傳遞他們的真情。這是真正的寫意。
許江,中國文聯副主席、浙江省文聯主席,1982年畢業于浙江美術學院(現中國美術學院)油畫系
常青:倔,靜,品
高老師在我讀油畫系的時候是系領導,課餘也會去我們學生宿舍走訪,他面上喜歡開玩笑,但看得出他比較緊,對我們要求很嚴格。馬老師是我很早就非常敬仰的老前輩,我在川美讀附中時就通過美術期刊拜讀過他的作品,後來我們時不時的還保持着聯系。
在我看來,這兩位老師共同的特點就是倔,比較任性,比較有原則,不喜歡勉強,不喜歡應酬。某種程度上講倔的人會比較喜歡安靜,喜歡幹淨,喜歡獨處。
馬老師和高老師都是很有“品”的人。“品”字由三個“口”組成,三個人都說好,就是有品。他們二位可以說是“有口皆碑”,在衆人口中都具有很高的評價,具有非常好的口碑。
兩位都是對學生比較嚴格的那種老師,因為他們對自己要求就很高。都說“嚴師出高徒”,所以他們許多的學生也都頗有成就。
馬玉如老師曾在美院附中做過校長,我和他的很多學生都認識,幾乎無一例外地,他們都表示對馬老師很崇敬,對他很有感情。老師在教學上嚴厲,對于學生的幫助就會很大,學生們面對繪畫是嚴肅的,就會有所成長。所以學生們之後再回想跟着老師們學習的日子,都充滿感激。
但老師們自己卻很謙虛,說到自己的畫,總是會擺擺手說:“我畫得不好。”
馬玉如,夕晖,1980
兩位老師喜歡安靜,喜歡幹淨的感覺并不是自我封閉,而是有所堅守,有所選擇。他們和志趣相投的人交流,會聊得很投機,滔滔不絕。高老師尤其喜靜,喜歡獨處,但是他和帶過的學生關系很緊密,要是學生們組織聚一聚,他會去參加。
馬老師近幾年很少出席各種展覽,很少參加活動,所以我前年辦展覽都不敢請他,害怕被拒絕。但是就在開展前兩天馬老師主動跟我說:“你的個展我要來。”我非常感動。
老師們淡泊名利,崇尚“君子之交”,日常交流或許并不頻繁,但在重要的時刻他們會出現。
兩位老師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尤其是在現實當中,如今社會過分浮躁渲嚣,先生們淡泊的生活态度,求真務實的作風,講究格調的氣質,讓我們感慨人生還可以有這樣一種從容淡定的美好。
這種“靜”在他們的藝術裡也可以看到。通過展覽中這些作品我們可以感知,他們追求的是格調、追求的是内在的修養,他們做人作畫都強調一個“品”字。
常青,浙江省油畫院院長,1989年畢業于中國美術學院油畫系并留校任教
高友林,白桃,1996
邬大勇:關心學生,追求油畫東方性
我本科的時候,馬老師已經退休了,所以在本科期間我們沒有接觸過。
但是我比較幸運。1990年,我初中一年級的時候,在當時的浙江美術學院附中參加了一個暑期班,素描老師就是馬玉如老師。當時我年紀小,畫畫隻是興趣,但是對馬老師印象很深刻。
那是因為有一次畫阿裡亞斯像,他給我們做了一個五分鐘之内的示範。一個拉長線的倒三角的觀察方式,幾下子就把阿裡亞斯像用幾何的方式很精煉地給概括出來了。
當時我就覺得很震撼,在以繪畫為事業之後,我也經常會想起這一幕。
我還記得,暑期班上,馬老師跟我說“你的素描,用筆、用線的感覺很好,很松動”——這是鼓勵,但是“精煉度不夠”,再說問題。這個評價我一直有記憶。
考上附中以後,我們幾個同學在寒暑假跑到老的少年宮去,在那兒碰到過馬老師,那時候他已經六十多歲了,知道我們是附中的學生,和我們談了好久。
高友林,節日盛裝,2012
馬老師對學生一直很關心,油畫系的畢業展他也很關注,會在畢業展後半期人少的時候去現場看一看,看看現在油畫系年輕的學生有什麼趣味。2019年他來看展,正好趕上小型研讨會,他也樂意參加,主要是表揚,覺得現在“面貌多樣,是好事”。
高友林老師沒有直接教過我,但我看過他給學生們修改課上畫的頭像,同樣印象深刻。他的手感很好,造型也非常準确,畫得很輕松。
高老師風度翩翩,氣質很好,他的畫給人的感覺也很飄逸,不論是他畫的那些桃子,還是西泠印社的先生們。他的作品裡有中國趣味(現在想想當時他改素描的時候用筆也有這種趣味),他把江南的趣味融合在了對油畫的理解裡頭。
馬老師的藝術審美也是偏東方的,兩位老師都追求油畫的東方性,我理解,馬老師的東方性主要體現在型和色的趣味上,而高老師則在筆法的表現性上。
邬大勇,中國美術學院繪畫藝術學院副院長,2000年、2003年畢業于中國美術學院油畫系并留校任教
高友林,母子情深,2013
開幕儀式上,高友林代表馬玉如向嘉賓緻辭,中國美術學院院長高世名發表感言《繪畫的“為己之學”》。
展覽将持續至10月23日。
藝術家名片
馬玉如
馬玉如,祖籍浙江上虞。
1931年出生于杭州。1948年7月-1949年8月在杭州西湖藝術研究所學習,啟蒙于倪贻德先生。1949年9月考入國立藝專(中國美院前身)繪畫系,受教于蘇天賜、胡善馀、關良等諸位先生。1955年畢業留校。應美院附中副校長夏子頤先生之邀,去附中任教并擔任專業教研組組長。1978-1983年任教于油畫系。1984-1986年任附中校長。1985年獲浙江省教育成果獎。1988-1991年在油畫系任教至退休。1991年赴法國、阿爾及利亞進行藝術考察。1992年獲國務院“突出貢獻專家”稱号和終生津貼。
專著《素描技法》由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庫爾貝》由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在專業刊物發表《油畫技法》、《談素描》等論文。油畫創作曾參加全國油畫展及日本、東南亞等地畫展。
高友林
高友林,1940年生于浙江海甯硖石鎮。
1955年,考入浙江美術學院附中,師從馬玉如先生,遂入正道。1965年,畢業于浙江美術學院油畫系。學習期間,幸得許多傑出導師教導,油畫《紅旗》、《溫暖如家》(合作)入選1964年全國美展。1965年,畢業始,在甘肅工作一年,曆任玉門電影院美工、玉門建築隊泥工、甘肅省文藝工作室工作。1978年,經海甯市文宣隊二年工作後,調回浙江美術學院油畫系任教,直至2000年退休。
1989年,油畫《橋》獲阿爾及爾第二屆國際造型藝術展最高獎——國際獎。1996年,油畫《桃子》參加首屆中國油畫學會展。1988年-1990年,到北非和歐洲藝術考察。1998年,油畫《荷塘之色》參加中國山水畫-油畫風景展。2000年,油畫《明心見性——弘一法師》入選二十世紀中國油畫作品展。2003年,油畫《高山仰止——畫家黃賓虹》入選第三屆中國油畫展。2009年,創作油畫《西泠五賢》。2019年,油畫《學者嚴摩罕》榮獲浙江省第十二屆美展銀獎。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制、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将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