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斷句技巧和答題模式?上一次跟大家分享了文言中的被動表達,大家還記得可可愛愛的“為所”結構,還記得如何用“于”“見”表被動嗎?,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文言文斷句技巧和答題模式?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上一次跟大家分享了文言中的被動表達,大家還記得可可愛愛的“為所”結構,還記得如何用“于”“見”表被動嗎?
文言句式,我們的分享從倒裝句開始,已經有四篇深入分析。還剩下“判斷句”和“省略句”沒有跟大家分享。今天,小編老師帶大家一篇文章搞定文言判斷句标志和運用問題。
一、用“者也”結構表判斷在文言中,最常用的判斷結構就是“者也”:
(1)……者,……也
比如:往來而不絕者,滁人遊也。(《醉翁亭記》)
翻譯:來來往往絡繹不絕的,這是滁州人在遊山。
(2)……,……者也
比如:牡丹,花之富貴者也。(《愛蓮說》)
翻譯:牡丹,是花中的富貴者。
大家仔細觀察這兩種格式的标點,
有沒有發現中間都有逗号,古代人寫文章不加标點,但現代漢語有标點,這就能為我們做文言斷句提供突破口,比如2019全國I卷這個文段,小編老師将其變成了不加标點的段落,看大家能不能“盲斷”:
【文段】賈生名誼洛陽人也年十八以能誦詩屬書聞于郡中吳廷尉為河南守聞其秀才召置門下甚幸愛
大家能不能馬上發現這裡的判斷句标志呢?
第一處是句尾标志詞“也”,“也”字後面要斷一下。要知道,“者也”結構是成對出現的,後面有一處斷句,一般情況下前面也有一處,這一句介紹的是人名和籍貫。“洛陽人”前面可以斷一處。
第二處是判斷詞“為”,“為”後面搭配賓語,也即“河南守”,所以後面要斷一下;前面是主語“吳廷尉”(稱官職是古代人名稱謂的一種常見方式),人名前要斷一下。
通過這個例子,小編要告訴大家什麼呢?
有的人覺得文言句式學來沒有用——高考題又不直接考。确實不直接考,但文言句式是我們分析文言語法,以至做對文言斷句題和翻譯題很好的工具,童鞋們一定要引起重視!
當然在具體語境,以下三種形式也算“者也”結構:
…………也; 如: 是寡人之過也。(《寡人之于國也》)
……,……也;如:魚,我所欲也。(《魚我所欲也》)
……者,……;如:中有魯人馮三保者,精技擊。(《清稗類鈔·戰事類》)
二、肯定和否定判斷詞除了經典的“者也”結構,文言中還經常用肯定或者否定詞表示肯定/否定判斷。
肯定判斷:主謂間加“是、為、則、皆、乃、即、誠、本、亦、素”等。
【注】其中“乃”可以翻譯為“就是”;“誠”可以翻譯為“确實是”;“本”翻譯為“本來是”;“亦”翻譯為“也是”;“素”翻譯為“向來是”。
比如: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出師表》)
翻譯:我原本是一介平民,在南陽親自耕田。
否定判斷:用“非、未、弗、無、莫”等。
比如:無恻隐之心,非人也;無羞恥之心,非人也。(《孟子》)
翻譯:沒有同情心的,不是人;沒有羞恥心的,不是人。
【附】高中語文必修課本出現的重點判斷句
1.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師說》)
翻譯:老師,是用來傳授道理講授學業,解答疑難問題的人。
2.非我也,歲也/非我也,兵也。(《寡人之于國也》)
翻譯:不是我的錯,是年歲不好。/不是我殺的,是兵器殺的。
3.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鴻門宴》)
翻譯:現在人家正好比是菜刀和砧闆,我們則好比是魚和肉。
4.是寡人之過也。(《寡人之于國也》)
翻譯:這是寡人的過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