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是我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對于這一節日,南北方有着不同的過法,即便是一個小小的粽子也有甜鹹之争。不過在這些迥然不同的風俗中,人們始終有一個共識——這是一個為紀念屈原而誕生的節日。
屈原的故鄉在湖北省宜昌市秭歸縣,趕在端午節時來此造訪,别有意義。不過曆史中的秭歸縣已湮沒在時間中,或者更确切地說是淹沒在三峽大壩中,秭歸縣内的屈原故裡建築群搬遷複建,如今成為三峽大壩旅遊區的一部分。
景區主要分為屈原祠和屈原故裡兩部分,屈原祠依山而建,不遠處有屈原衣冠冢;屈原故裡則包括遷建的屈原故裡牌坊和十多處老建築。因是從原址遷建,建築風格保持了原汁原味,走在其中,敬仰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屈原祠位于鳳凰山上,枕山面江,站立祠堂前,三峽大壩映入眼簾,高峽平湖的美景盡收眼底,讓人心胸豁然開朗。
自古至今,有不少名人都寫過關于屈原的詩作,碑文長廊中都有展示,這其中西漢賈誼的《吊屈原賦》是最著名的一個。
拾階而上,建築氣派而不失莊重,“萬世景仰”的牌匾讓人心中不由得生出幾分敬重來。
屈原的青銅像矗立在祠堂入口處正中,整體身形清瘦,頭顱微低,左手微擡,衣褶仿佛随風飄動,自由一種孤忠高潔,悲天憫人的氣質。
壁畫中描繪了屈原投汨羅江自盡的場景,男人劃着龍舟沿江尋找屈原,女人向江中抛粽子,希望水中的魚不要吃掉他。雖然具有神話色彩,這些習俗卻流傳到兩千餘年之後的現在。
明媚的陽光下,遊廊清涼昏暗,雕窗勾勒出太陽的形狀,仿佛屈原的精神依然照亮着人們的心靈,他的魂魄還在此地流連徘徊。
高大巍峨的山門古樸蒼勁,充滿了楚地文化特色。正中為“屈原祠”三個蒼勁有力的大字,兩側的圓柱上雕刻有騰龍,立柱為绛紅色,牆面雪白,讓人想起“一片冰心在玉壺”的詩句。
屈原的時代早已走遠,他和他的精神卻激勵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歡迎您在評論區點贊留言,更多精彩内容,敬請關注/ 落榜進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