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衆網·海報新聞記者 陳平平 鄒慧 實習生 山昊 日照報道
這幾天日照風和日麗,海邊風平浪靜,又恰逢落大潮,不少日照人走出家門,來到太公島牡蛎公園趕海,去尋覓隐藏在海灘上的美味。
海水退潮後,各種貝類海鮮都躲藏在灘塗沙灘或礁石上,“倔脾氣”的它們緊緊附着在礁石上,用結實的外殼将自己包裹。如果徒手莽撞地摘取,它們常常會讓你吃點苦頭。
但是,這難不倒咱們“海邊人”。
灘塗上,一位老人蹲在石頭堆裡翻翻找找,手裡還拿着鏟子不停地鏟着沙子。走近一看,原來是在翻蛤蜊。小小的蛤蜊藏在沙子裡,不仔細找還真看不到。不止蛤蜊,這裡還有八爪、小螃蟹等海貨。
海邊總能看到這樣的人群,他們帶着耙子、拎着籃子、拿着網子,在海邊敲敲打打、走來走去,趕海拾貝,享受大海的饋贈。
小編給你總結了一下趕海的工具,真是五花八門,常用的有手套、小桶和鈎子、鏟子四樣工具。靶子一般用來撬起礁石上的海蛎子,小鏟子可以用來挖沙,從中拾撿花蛤,還可以用來洞裡的螃蟹。
俗話說,“冷水的蛎子,熱水的蛤”。眼下,正是海蛎子最為肥美的時候。老日照人吃海鮮不講究什麼花裡胡哨的烹饪技法,蒸、煮最能保留它們的鮮味。
“放在面條裡煮一煮,别提多鮮了。”來趕海的李女士裹好頭巾,帶着手套,拿着耙子在礁石上敲打。她的桶裡已經堆滿了海蛎子,打算回家之後用來煮面吃。李女士介紹說,雖然都是小的海蛎子,但是這種海蛎子最鮮美,吃法也簡單。不僅可以用來煮面,還能包水餃、包馄饨。
對久居城市的人而言,行走于灘塗地無疑是全新體驗。腳底的淤泥稠滑富有粘性,很多地方堆滿了大小不一的石頭,這讓每次邁步不由自主地小心翼翼。
海風吹拂着面龐,遠處隐隐傳來一陣陣愉悅的笑聲。不少市民帶着孩子來體驗趕海的樂趣,享受輕松的親子時光。“趁着有空,帶着孩子來玩一玩。”四五歲的小朋友一手提桶,一手握鏟,在沙灘上又蹦又跳。她時不時地挖一挖沙子,别說,還真找到了幾個海貨。
小編提醒大家
趕海一定要選對時間
因為每天退潮時間都不一樣
收藏這份潮汐時間表哦
你學會了麼?
不說了,小編已經饞了!
趁着周末,走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