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幾年前,我縣教研室的主任——曾經是一位語文老師,愛咬文嚼字——當上了教研室主任之後,更是有了“咬文嚼字”功夫,他就曾指出“凱旋歸來”有語病。
他的意思大概是說“凱旋”和“歸來”,都有回來的意思,屬于意思重複。我卻一直不認同此說。
“凱旋歸來”是否病句姑且不論,先看看“歸”和“來”的意思。
“歸”的幾種意思中,其中有一個意思是“返回”,這意思表示的是“出門在外的人回家,或者是離開原地的人返回原地”,所以“歸”應該是出自于“出門在外的人或離開原地的人”之口。如:歸去(回去)、歸家、歸國,再如說鳥“歸巢”等等,這時“歸”相當于(即可以替換為)“回”。
“來”的幾種意思中,其中有一個意思是“來到”,按人物行為講,它表示“以在家裡的人的視角,看出門在外的人,從外面回來了”。
也就是說,“歸”和“來”是不同的人處在不同的立場(位置)上說的。
而現在“歸來”放在一起,演變成了隻适合在家的人說。在外的人隻适合說“歸去”、“回去”。
現在回到“凱旋”與“歸來”,就不難理解了,“凱旋”的意思是“得勝而歸”,除卻“得勝”,它表達的是“歸”,是在外的人說的。
但是當它和“歸來”放在一起之後,意思同樣發生了變化,變得說此話的人一定是在家,也就是說“凱旋歸來”,不是在外得勝的人說的。
所以在這裡,“凱旋”裡包含的“歸”的意思,與“歸來”一詞中“歸”的意思一樣,被弱化了,弱化到了隻有“回來”的意思了。
如果上面的解釋還不足以說明,“凱旋歸來”不是病句,那麼還有另一種有力的證明。
這裡不得不說的是,很多人都知道,但是又被忽略的兩個詞:“同義複詞”和“反義複詞”。
何為同義複詞?同義複詞就是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意義相同或基本相同的詞組成的詞。如:災害、戰鬥、治理。
這樣的詞在古詩文中就有很多,隻不過被人“熟視無睹”,如:李白《贈汪倫》中的“李白乘舟将欲行”,“将”、“欲”都是“将要”的意思;《觸龍說趙太後》中的“丈夫亦愛憐其少子乎”,“愛”、“憐”都是“愛、疼愛”的意思;《鄭人買履》中的“反歸取之”,“反”、“歸”指的都是“返回”。
所以說“凱旋歸來”,其意思就是“得勝回來”,所以人們常說:歡迎×××凱旋歸來!
至于說“反義複詞”它就是指有兩個意義相反或相對的詞組成的詞。但是反義複詞隻是表示組成它的兩個詞其中一個詞的意思,另一個詞則意思弱化或無意義。如:他失業了,他的嫂嫂也冷言冷語,人情冷暖,可見一斑。//他失勢之後,嘗盡了世态炎涼的滋味。句中的“冷暖”和“炎涼”分别突出強調的是“冷”、“涼”,“暖”和“炎”意思則可以忽略,在這裡也隻是起個對比、襯托的作用。
綜上所述,“凱旋歸來”不是病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