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蓄型保險利與弊?“銀行定存利率出現倒挂,錢存越久,利率越低鎖定利率就是鎖定财富,請不要錯過3.5%利率的增額終身壽,讓财富穩健增值”,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儲蓄型保險利與弊?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銀行定存利率出現倒挂,錢存越久,利率越低!鎖定利率就是鎖定财富,請不要錯過3.5%利率的增額終身壽,讓财富穩健增值!”
“五年期銀行存款利率不如三年期,這種利率倒挂意味着銀行利率在未來還有繼續下降空間。這種情形下,鎖定終身利率3.5%的長期保險産品價值凸顯,歡迎私聊!”
近兩年,在利率下行的大背景下,能夠鎖定長期收益的終身增額壽險、養老年金險等儲蓄型保險持續走紅。而近期出現的銀行中長期利率“倒挂”現象,讓儲蓄型保險再掀銷售熱潮。
儲蓄型保險為何熱賣上海疫情期間,保險代理人兩三個月出單寥寥,有的甚至顆粒無收。直至6月,上海全面恢複正常生産生活秩序,保險代理人也開始忙碌起來。
“6月以來,我們公司已經連着出了好幾個大保單!”近日,上海某大型壽險公司代理人張茜(化名)向《國際金融報》記者透露,疫情期間,公司出單量銳減,但6月一恢複,馬上就出現很多百萬大單,甚至是千萬大單,成交的保單大多是年金險和增額終身壽等儲蓄型保險産品。
她向記者分析稱,對高淨值客戶來說,在利率下行的大背景下,他們更傾向于更安全、更穩健的投資産品,保險成為首選。以增額終身壽險為例,其投資期限更長、鎖息期更久,而且産品還可以動用保單貸款來兼顧流動性,在當下确實是屬于不可多得的投資産品。
“但對普通消費者而言,疫情後口袋捂得更嚴,更難買保險,尤其是保費相對較高的儲蓄型保險。”張茜補充說。
資深保險經紀廖述志也向《國際金融報》記者反映,銀行存款利率出現“倒挂”,是銷售儲蓄型保險産品的最佳時期。從實際反饋來看,消費者在這個階段也更容易下單儲蓄型保險。
在他看來,不管是高淨值客戶還是普通家庭,隻要每個月有餘錢,有儲蓄需求,就可以選擇存進儲蓄型保險。哪怕以後銀行存款利率降為零,甚至是負利率,放進儲蓄型保險的這筆錢都可以合同裡的現金價值或3.5%的預定利率增值。
儲蓄型保險≠銀行存款燕道數科運營中心總經理王玉慧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分析指出,近兩年,包括養老年金險、增額終身壽險在内的儲蓄型産品一直都很受歡迎。一方面,銀行理财、信托等其他金融産品更強調的是投資收益,儲蓄型保險更強調的是對消費者長期儲蓄和養老需求的确定性滿足。
另一方面是利率環境的變化,當前中國的市場利率仍保持低位運行,市場上常見的理财工具收益率水平均表現不佳,尤其是存款利率出現“倒挂”的情況下,儲蓄型保險産品3.5%的預定利率水平不僅能夠鎖定長期利率水平,且具有較大吸引力。
她還提醒消費者,在購買儲蓄型保險時要注意:一是不能把儲蓄型保險當做銀行存款,以為3年、5年就能取出來。要知道有些分紅型、萬能型賬戶在前期還會有一定損失,而增額終身壽即使是趸交,也最少需要5年才能返本。
二是要知道自己到底買的是什麼産品,如果是作為養老産品,那麼帶萬能賬戶的養老年金險、增額終身壽險都是不錯的選擇。但如果是更看重投資屬性,就還要兼顧流動性、收益性等要求,有固定利率的傳統型年金險會更合适。
那麼,保險利率是否會跟随市場利率進行下調?王玉慧的判斷是,5年之内不會下滑太多。以萬能賬戶為例,其結算收益利率逐漸降低,年結算利率從最初6%逐漸跌至2022年第一季度平均4.06%,但仍處在中檔水平。“儲蓄險仍是養老産品最佳選擇之一”。
精算視覺主理人Alex也認為,面對利率下行,銀行存款、銀行理财、貨币基金、人民币國債等投資的收益率都會不斷下降。而且在利率倒挂的邏輯下,長期投資收益率會下降更多,尤其是預定利率3.5%的增額終身壽未來會越來越稀缺。隻是因為保險産品的開發周期比較長,保險行業對利率變化的反映比較滞後,才給大家預留了這樣一個“窗口期”,追求穩定收益的投資者一定要珍惜。
本文源自國際金融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