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常說的三不知是哪三不知

常說的三不知是哪三不知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4-11 18:31:10

有句俗話叫“一問三不知”,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用這句話來形容一個人對某件事情或者某個問題一無所知。

不過,你是否想過,這句俗語中既然明确了是“三不知”,就說明在遇到問題的時候,有三個方面都不知道、或者說不了解,那麼,“一問三不知”,說的到底是哪“三不知”呢?

常說的三不知是哪三不知(俗語一問三不知)1

曆史劇照

有的朋友很幽默,會說:這還不簡單嗎,三不知,就是你我他都不知,就叫“三不知”。這話雖然很幽默,乍一聽也似乎還真有點道理,不過,這樣就将“一問三不知”的意思曲解成了“一個問題沒有人知道怎麼解答”,并非這句話的真實意義。

在《左傳》當中有個故事,在戰國時期,晉國出兵攻打鄭國,當時呢,齊國和鄭國結盟,所以齊國就派大将田成子馳援。

常說的三不知是哪三不知(俗語一問三不知)2

曆史劇照

田成子手下有個叫荀寅的謀士,這個荀寅打探到一個情報,說晉國方面準備出動一千輛戰車來阻擊齊國的軍隊,聲勢浩大,于是便勸谏田成子說:齊國來勢洶洶,咱們實力懸殊太大,将軍最好還是退兵,免得跟鄭國一起倒黴!

田成子聽了之後勃然大怒,說:我們和鄭國結盟,早就約定同進同退,别說齊國出動一千輛戰車,就是來一萬輛,咱們也不能臨陣脫逃背信棄義,況且我們早有全方位的準備,你什麼都沒搞清楚就勸我退兵,簡直是在擾亂軍心、居心何在?

常說的三不知是哪三不知(俗語一問三不知)3

曆史劇照

那麼這場戰争最終的結局是怎麼樣的呢?就在荀寅勸谏退兵幾天之後,晉國方面就主動退兵了,因為齊國在田成子的部署之下有非常完備的戰略計劃,晉國自知難以取勝,于是趕緊結束了戰争。

從田成子駁斥荀寅的那段話當中可以看出,齊國之所以出兵的原因,是因為齊鄭兩國之間早有結盟,關系到雙方的共同利益。

而戰争發展到面前的這個狀态,雖然晉國大兵壓境,但是田成子早已經做好了應對的準備,對于結果,田成子也是胸有成竹。

常說的三不知是哪三不知(俗語一問三不知)4

曆史劇照

但是,荀寅卻完全不了解狀态,隻聽說對方來勢洶洶,就貿貿然勸他退兵,所以,當荀寅了解完情況之後,就反省說:我三不知而入,不亦難乎!

什麼意思呢,就是說,我對事情的起因、過程以及結果這三個方面,都欠缺了解和考慮,就冒冒失失地勸谏退兵,難怪會被大将軍訓斥一通自取其辱!

“一問三不知”,就是從荀寅自我反省的這句話當中提取出來的,任何事情都有三個關鍵點——事情的起因,也就是開始階段;然後是事态的發展,也就是過程;最後是事件的結論,也就是結果,當然在結果還沒有到來的時候,他也肯定有一個預判,或者推斷性的結果預測。

常說的三不知是哪三不知(俗語一問三不知)5

曆史劇照

我們要真正了解一件事情,必須要掌握這三個關鍵點,或者說要對這三個方面有所全面的了解,才可以發言。如果一問三不知,也就說明我們對這件事情一無所知,那這個時候,就最好閉上自己的嘴巴,不要胡言亂語。

在現代語境裡面,一問三不知,往往是貶斥一個人不作為、屍位素餐的表現,他明明應該要去搞清楚某些問題或者某些狀況,但卻消極地不去了解和處理,在學習和工作中用稀裡糊塗混日子的态度對待,最終導緻了對其所面臨問題一無所知的結果。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