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讀者。關注我,帶你走進一個不一樣的文化曆史世界。
上一期文章裡我們講了好皇帝馬可·奧勒留死後羅馬帝國經曆的一段混亂時期。今天我們就來講講羅馬帝國最後發生的兩件大事。
三世紀的時候,羅馬帝國經曆了一次大危機,國家幾乎要崩潰掉。可是到了四世紀前後,它漸漸走出了危機,穩定了下來。不過,這個時候它變得比較虛弱,再也不像那個威風凜凜的羅馬帝國了。城市衰落了,老百姓變窮了,商業規模變小了,軍隊也沒有以前能打了,總的來說,就是這個帝國衰老了。
衰老比混亂更可怕。以前羅馬也亂過。就像凱撒大帝那個時代,就很混亂啊。可那時候的混亂,就像年輕人的胡鬧,還是比較朝氣蓬勃的。可現在的羅馬帝國呢,就像老年人在做垂死掙紮。哪怕是動刀動槍也給人感覺病歪歪的:别…别惹我,不然我......我拿刀..砍..砍死你.
病人在去世前,往往會有一段時間忽然變得比較清醒,比較亢奮,這叫回光返照。在四世紀的時候,羅馬帝國就有點像回光返照。不過,它沒有白白浪費這段清醒的時間。它抓緊時機,做了兩件大事。
第一件大事是分家。怎麼分呢?有位羅馬皇帝拿來地圖,在上頭比劃了一下,像切蛋糕一樣,咔嚓一下,把國家分成兩半。皇帝說了:從今天起,東邊這一塊就叫東羅馬帝國,西邊這一塊就叫西羅馬帝國。我是皇帝,我還要再任命一個人當皇帝。然後我們倆皇帝每人挑一個帝國。那你們覺得應該誰先挑?大家當然說:你先挑!你先挑!皇帝說:那我就挑東邊那個吧!
一般來說,皇帝都喜歡自己的國家越大越好。那這個皇帝為什麼帶頭搞分裂呢?主要是因為羅馬帝國這塊蛋糕太大了,來偷吃這塊蛋糕的人又太多了,剛趕走這邊的,那邊的又來了。一個人管起來實在太累了。怎麼辦呢?幹脆設立兩個皇帝,一個皇帝管一塊兒。國家大了,當皇帝當然更過瘾,但是現在羅馬皇帝顧不上過瘾了。他心裡頭就一個字:累。國家小點就小點兒吧,有人幫我分擔點工作就行。
那具體怎麼一分為二呢?從地圖上看,分得很公平。東羅馬和西羅馬面積差不多一樣大。但是要仔細看的話,就覺得分得并不公平。西羅馬帝國包括現在的英國、法國、西班牙、意大利等等國家。東羅馬帝國包括現在的埃及、叙利亞、土耳其、希臘等等國家。
大家一聽,可能覺得:英國、法國都是發達國家啊,比埃及、叙利亞可強多了,西羅馬帝國占了大便宜了啊。可你說的是現在。退回到羅馬帝國那個年代,英國法國那都是落後地區,跟埃及它們沒法比。那個皇帝分家以後,為什麼自己挑了東羅馬帝國?就是因為東羅馬更富,就連人口也比西羅馬多了一半。
正因為這一刀切得不公平,所以分完家以後,它們倆的命運就不一樣。西羅馬帝國很快就滅亡了,可是東羅馬卻像烏龜一樣長壽,苟延殘喘地活了上千年。所以對這次分家呢,我們可以打個比方。有一個快要死的老人,我們就管他叫老羅馬吧。老羅馬已經預感到大災難很快就要來臨。他有兩個兒子,如果不分家,這兩個兒子可能會捆在一塊兒死。
分家呢,要是平均分,就不夠分的,兩個兒子可能還是都活不下來。怎麼辦呢?老羅馬隻能狠狠心,把好東西盡量留給大兒子,小兒子就隻能自求多福了。這樣雖然不公平,但至少能活下來一個。當然,那個羅馬皇帝分割帝國的時候可能沒想這麼多,但從後果上看,就是這樣。
除了分家以外,老羅馬還做了一件大事,那就是皈依了基督教。在此之前,羅馬帝國很讨厭基督教,一直在迫害它。本來,羅馬人信的是多神教。多神教一般都比較寬容,你信你的神,我信我的神,互不幹擾。可問題是基督教不是這樣。它說世界上就一個神,你們信的都是假的,都是魔鬼。
羅馬帝國有些官方的儀式,向神啊,或者皇帝啊,做祭拜。别人就老老實實祭拜,可是基督徒甯死也不去祭拜别的神。皇帝就很惱火,覺得這不是祭拜不祭拜的問題,這是向我挑釁!就像大家都對國旗敬禮,你非要對國旗吐唾沫,這不是藐視國家麼?所以,皇帝就經常迫害基督徒,殺死他們,燒死他們,有的甚至扔給野獸吃掉。
關于這些迫害,留下了很多悲慘的故事。比如有個女基督徒剛生下小寶寶沒多久,就被趕進競技場,要公開處死。這時她的乳房還在往下滴着乳汁。羅馬觀衆心腸本來比較硬,可看到這個場面還是驚呆了。大家集體站起來抗議。
士兵隻好把她弄走,裹上衣服重新帶回競技場,先是拿鞭子抽她,然後放出野牛來踩她。可是她還是沒死,非常痛苦地躺在地上。最後一個角鬥士上來殺死她,可是角鬥士下不去手,他手中的寶劍不停地發抖。最後還是在别人的幫助下,他才把劍刺了下去,殺死了這個女基督徒。
可是,這麼殘酷的迫害,并沒有消滅掉基督教。相反,它的信徒越來越多。那怎麼辦呢?在公元313年,羅馬帝國的态度忽然來了個180度的大轉彎。當時的皇帝叫君士坦丁大帝。他在這一年發布了著名的《米蘭诏書》,宣布基督教是合法宗教,誰也不許迫害。
米蘭是一個城市的名字,皇帝就是在這裡發布的诏書,所以叫《米蘭诏書》。從此以後,基督教走上前台,迅速地擴展到了整個帝國,就連君士坦丁大帝本人也成了基督徒。兩百多年前,羅馬皇帝的一個總督處死了耶稣。兩百多年後,羅馬皇帝卻跪在地上,向這個死刑犯祈禱。這真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
關于君士坦丁大帝信奉基督教,還有一個故事。當時發生了一次很重要的戰争。君士坦丁大帝親自帶兵出征。正要開戰,他忽然看見天上出現了一個巨大的十字架。而且這個十字架還會說話。在漫畫書上,人物要說話的時候會冒泡,泡泡裡寫着他說的話,這叫“對話泡泡”。
君士坦丁一看,天上的這個十字架也出了個對話泡泡,泡泡裡有一行字:此為标志,你将獲勝!君士坦丁看了以後,信心大漲,下令進攻,結果真的打赢了這場仗。十字架是基督教的标志。天上出了十字架,當然是耶稣顯靈了。所以,君士坦丁就開始信奉基督教了。
這個故事不太可信。君士坦丁肯定不是因為看見天上出了個十字架,就信了基督教的他信基督教,還是覺得它有用。基督教是一種強大的精神力量。就像羅馬皇帝使勁迫害基督教,可是它的信徒卻越來越多。為什麼呢?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它能給人們提供一種生活的意義。
羅馬人原來信仰天神啊,海神啊,戰神啊,太陽神啊。這些神是冷冰冰的,并不會特别關心你。耶稣說:我愛你,上帝也愛你。可你什麼時候聽說過太陽神愛你的?隻有基督教能給大家帶來一種溫暖的感覺,讓你覺得生活是有意義的,你到這個世界上來,不是白來一趟。
一切都很順利的時候,溫暖不溫暖的,關系可能不大。可是如果這個社會出現了大災難,它就變得重要了。我們為什麼要受苦受難?這一切都是為了什麼?天神也好,太陽神也好,回答不了這個問題。可是基督教會告訴你:你的苦難是有意義的。
這都是上帝的安排,最終這一切都會得到補償。我們可能會覺得這是瞎說。可是在黑暗的日子裡,很多人就是靠這種信念才活下去的。不然的話,活着還有什麼希望呢?所以時代越混亂,基督教越會流行起來。
而且人們一旦信仰基督教,就會産生一種共同體的感覺。什麼叫共同體?就是覺得大家是一個整體,是自己人。你信耶稣,我也信耶稣,大家就是一個共同體。而且基督教向所有人張開懷抱,不管你是皇帝,還是奴隸,都可以加入這個共同體,這就提供了一種凝聚力。現在羅馬帝國已經沒有多少凝聚力了,就像一個盤子,摔碎了,四分五裂了。
那麼基督教就可以充當膠水,把這個碎盤子給粘起來。君士坦丁大帝可能就是想讓基督教當膠水,才信奉了它。基督教就這樣鹹魚翻身。到了公元380年,它還正式成為官方宗教。在羅馬帝國境内,除了基督教,其他宗教都是違法的。
那麼君士坦丁大帝的這個辦法到底管用麼?不管用。基督教并沒有拯救羅馬帝國。羅馬帝國該滅亡還是滅亡。但是君士但丁的這個決定還是非常重要。他自己甚至都沒有理解這個決定有多重要。
我們還是拿臨終的老人做比喻。老羅馬要死了,他給兩個兒子分了家。但分了家之後他還是不放心,所以還留下了一個小箱子。老羅馬攥住兒子的手說:孩子,這個東西也許不能幫你抵抗災難。可是,災難過去以後,它能幫你重新振作家業!你要好好守着這個箱子啊!孩子擦着眼淚接過寶貝箱子,老羅馬欣慰地去世了。不久,災難真的降臨了。
老羅馬的兒子趕緊打開箱子,一邊念叨着:小箱子,小箱子,千軍萬馬跳出來!小箱子,小箱子,金銀财寶跳出來!結果裡面沒有跳出千軍萬馬,也沒跳出來金銀财寶,而是跳出來一個神父,手裡拿着十字架,喊着:榮耀歸于上帝!阿門!
小羅馬可能會納悶:這個東西有什麼用啊?它當然有用。基督教救不了羅馬帝國,但是帝國滅亡以後,原來生活在這個國家裡的人還在啊。他們會怎麼樣呢?本來他們很可能會徹底瓦解,變成一堆散沙,誰也不認識誰。可是他們沒有。
基督教還是把他們勉強粘合成了一個共同體,這個共同體就叫做基督教社會。現在的西方文明,就是從這個共同體裡成長起來的。我們在後面的文章還會談到這個問題。所以說,基督教就是老羅馬留給後代的最後一個禮物。
這期文章就要結束了。我們來總結一下主要内容,羅馬帝國在最後那段穩定時期裡,做了兩件大事。第一件是分家。羅馬變成了兩個帝國。這兩個帝國也就有了不同的命運。第二件事是羅馬人皈依了基督教。結果羅馬帝國滅亡以後,在它的廢墟上産生了一個基督教的歐洲。這兩件事做得非常及時,因為很快大災難就要降臨了。這是一場什麼樣的災難呢?我們下一節就來講講這場災難。
好了,最後還是問大家一個問題:羅馬帝國滅亡以後,基督教充當了社會的膠水,那麼中國漢朝滅亡的時候,又是什麼充當了這個膠水呢?
歡迎把你的答案寫在評論裡。
歡迎關注,點贊,評論,轉發!下期再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