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我國考古100周年。1921年,在河南省三門峽市渑池縣仰韶村發現了一處古遺址,标志着我國現代考古的開始。後來在黃河中下遊又發現了一系列的遺址,有半坡遺址、河洛古國等等,大概距今5千到7千年,這一系列的遺址,共同稱為“仰韶文化”。
我們都知道,我們國家有5千年文明史,5千年,就是從仰韶文化晚期開始算起的。其實那個時候,我們祖國大地上,同時存在着許多部落城邦,如東北南部的紅山、長江下遊的良渚,文明程度都相當高,其他地方也有人類活動的痕迹。而且各部落城邦之間都有着相互的聯系,如陶器、玉器等有些是相同的。我們現在的文化中,依然有紅山、良渚文化的影響。
所以并不是隻有黃河中下遊才有我們的先民活動,那為什麼我們依然更多地稱黃河為我們的母親河呢?
首先,黃河塑造了我們“天下一統”的民族觀念。
黃河跟其他河流不同的一點,就是經常發大水。這既肥沃了兩岸的土地,又常常造成了災難。這就使得黃河兩岸的不同部落之間,要經常的互相幫助。一個部落受災了,就去另一個部落尋求幫助,待來年莊稼收獲了,再還回去。後來發展成不同部落要結成同盟,共同對其他部落以及出勞力來治理洪水。我們都聽說過炎帝部落和黃帝部落聯合大戰蚩尤,但傳說炎帝部落和黃帝部落之間曾經也發生過戰争,炎帝部落和黃帝部落後來融合在一起,也有洪水的原因,所以有了我們炎黃子孫,而黃帝就是最早的聯盟首領。
就像今天我們的國家一樣,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四川地震了,全國各地人民踴躍捐錢捐物;武漢爆發疫情,各地醫護人員進行支援;今年我們河南遭受暴雨水災,其他省市也來支援恢複重建。患難見真情。
正是因為要聯合一起對抗自然的災難,就形成了“天下”的概念,而天下是一定要統一的。所以盡管曆史上我們國家也曾發生戰争和分裂,但最後還是統一了,而不是像歐洲、非洲、拉美等分裂成衆多國家。
其次,黃河塑造了我們的民族性格。
雖然我們各地的人們各有些不同的特點,比如我們常說東北人豪爽,天津人幽默,南方人精明,湖南人潑辣等等,但提到我們中國人,也會有一些共同的特性,如勤勞聰明、謙虛内斂、善于學習和傳承等等。
我們民族的這些特性,很多都是由黃河塑造的。比如說勤勞,因為黃河中下遊處于溫帶,四季明顯,而又土地肥沃,所以農業發達,而農業就是要春種秋收,精耕細作。如果懶惰疏于管理,一年的收成就會大打折扣,甚至顆粒無收,那樣就難以存活下來。
最後,黃河教會了我們統一協作。
因為黃河經常的泛濫,我們的祖先不得不團結起來,将損失降到最低。而在對抗災害的時候,就需要進行統一的分工和協作。我們中華民族,應該是最懂得協作的民族。這種協作的DNA和機制,我很難總結和表達出來,卻很神奇,一次次地幫助我們戰勝災難。當新冠疫情來襲時,我們國家很快控制住了疫情,恢複了生産生活,但世界上的其他國家,絕大部分都表現得很差,學我們也學不會。
越了解我們的曆史,就會覺得我們的國家和民族越神奇,也會越熱愛我們的國家和這片土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