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江南皮革廠 真實事件

江南皮革廠 真實事件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22 11:43:04

江南皮革廠 真實事件(昔日段子成真網紅)1

一商家打着江南皮革廠董事長黃鶴跑路的招牌在售賣皮具。(圖片來源:江南皮革廠電影新浪微博)

【綜合報道】2011年,江南皮革廠法人代表黃鶴跑路,至今下落不明。但在2013年,黃鶴突然成為名人——中國多地賣皮包的地攤商販都在循環播放一段“江南皮革廠廠長黃鶴攜巨款帶人跑路”的錄音招攬生意:“浙江溫州,浙江溫州,最大皮革廠,江南皮革廠倒閉了……”這段錄音一度成為2013年的網絡流行語,被網民戲稱為“黃鶴體”或“黃鶴錄音”。歌曲誇張地呈現了“皮革廠倒閉,老闆卷款出逃、員工工資被拖欠”的慘狀,憑借其洗腦式歌詞與節奏風靡一時。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這首歌改編自“真人真事”。

欠債2.34億,破産财産隻有633萬

綜合廣州《南方都市報》、中國經濟網報道,近日,一則破産公告讓網紅“江南皮革廠”再次進入網民視野。

8月8日,《溫州晚報》刊登了一則面向浙江江南皮革有限公司債權人的公告。公告顯示:《浙江江南皮革有限公司破産清算再次分配方案》已于2018年5月12日經債權人委員會全體成員表決通過,并于2018年7月18日經溫州市龍灣區人民法院(2011)溫龍商破字第1-7号民事裁定書裁定認可,現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産法》第一百一十六條之規定,由管理人執行,對該公司破産财産實施二次分配,本次分配為最後分配。

有媒體梳理相關裁判文書發現,2011年9月,溫州市龍灣區法院裁定受理該公司的破産清算案,并從2012年開始陸續做出裁定。今年8月8日的公告是對該公司破産财産的二次分配,也是最後一次分配。

據了解,二次分配将于2018年8月10日起實施,管理人會根據各債權人提供的銀行賬号以銀行轉賬方式支付。不過,參與分配的債權總額高達2.34億元,而破産财産的分配額僅有633.8萬元,僅占債權總額的2.7%,這意味着大多數債權人将無法拿回應得款項。

而且,債權人的受領時間也有限制。

公告顯示,對二次分配中債權人未受領的破産财産分配額,管理人将予以提存。債權人自公告之日起滿二個月仍不領取的,視為放棄受領分配的權利,管理人或人民法院将提存的分配額分配給其他債權人。

相關訴訟文書顯示,黃鶴于2011年4月初開始失聯。2011年8月,溫州市龍灣區人民法院清查該公司賬戶,發現其銀行存款隻剩下41192元。

2011年9月,溫州市龍灣區人民法院正式裁定受理“浙江江南皮革有限公司破産清算”一案。同年10月起,該破産案件開始債權申報,溫州江南皮革廠進入漫長的破産流程。

破産清算期間,溫州江南皮革廠還曾狀告客戶公司,要求其返還被拖欠的貨款;同時,也向法院申請拍賣黃鶴夫婦的房産。

黃鶴夫婦借款500萬後失聯

所謂“江南皮革廠”其實全稱為浙江江南皮革有限公司,2002年在溫州設立,投資方為溫州江南控股集團,董事長黃作興,做閥門起家。投産後,江南控股集團占皮革廠50%股份,黃作興将工廠交給其侄黃鶴管理經營。黃鶴擁有工廠10%股份,系法人代表。

公開信息顯示,黃鶴出生于1974年。成為浙江江南皮革有限公司法人代表8年後,他與别人合資成立了一家新公司,持股比例為62%,是新公司的實控人。

這兩家公司名字均包含“江南皮革廠”,卻相互獨立,且注冊地、注冊時間、主營業務均不相同。

資料顯示,投産開始,江南皮革有限公司一直經營良好,一度成為當地知名皮革企業。2010年實現銷售額3.41億元,利潤3425萬元。當年還在台州臨海開了新廠,兩家工廠的産值合計達5億。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在生意最為紅火的時候,浙江江南皮革有限公司也從未生産過成品皮包,其主營項目為PU合成革制造,合成革原料銷售。良好的經營狀況持續到2011年廠長黃鶴跑路。至于黃鶴跑路的原因,因其人至今下落不明,仍是個謎。

據《錢江晚報》報道,當時,黃作興一共拿出了近1.3億元,償還了工廠的擔保款和工人工資。之後随着破産清算,這個曾經的溫州品牌不複存在。

有媒體從溫州有關部門獲悉,在債務償還期間,當地相關部門主動參與了對接協調,确保員工工資妥善發放。因處置得當,溫州從未出現黃鶴跑路後員工拿産品抵工資的情況。在民營經濟發達的浙江溫州,“黃鶴跑路”的浙江江南皮革有限公司之後進入破産清算,這也僅僅是一起普通的企業破産事件。

值得一提的是,有媒體梳理發現,失聯前,黃鶴多次以公司或個人的名義與銀行簽訂授信協議,除了上文提及的光大銀行外,黃鶴還與深圳發展銀行、溫州市龍灣農村合作銀行等機構存在借款糾紛,不僅貸款金額巨大,貸款手法也如出一轍。

失聯前半個月,黃鶴夫婦還曾利用名下公司從深圳發展銀行溫州分行(簡稱“深發行溫州分行”)獲取500萬貸款,被知情人質疑是涉嫌“貸款詐騙”。

2011年3月15日,溫州國信貿易有限公司(簡稱“溫州國信貿易”)與深發行溫州分行簽訂《綜合授信額度合同》,授信額度1億元,授信期1年。而溫州江南皮革廠、黃鶴夫婦、其朋友葉某等四方是擔保人,擔保債務的履行。

2011年3月18日,深發行溫州分行向邵某所在公司發放了500萬元貸款。四天後,銀行接到委托,将這筆錢轉到了溫州江南皮革廠的賬戶。

2011年4月初,黃鶴夫婦逃逸失聯。此後,溫州國信貿易也随之停業,深發行溫州分行緊急發出了貸款提前到期通知書。随後,因無法追回欠款,其将四方擔保人都告上了法庭。

南都記者注意到,葉某在法庭上辯稱,2011年初,黃鶴因賭博欠下巨額債務,随後與妻子邵某合謀騙取銀行貸款,所騙款項也由黃鶴非法占有。因此,他主張此案為“合同詐騙”而非“借款糾紛”,自己不應該承擔責任。

不過,這一說法因“缺乏證據,理由不足”沒有受到法院支持。

2012年7月,溫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對此案作出終審判決,判處四方擔保人應對債務承擔連帶清償責任。2013年11月,應深發行溫州分行申請,葉某名下三套房産也一輛客車被溫州市鹿城區人民法院查封。

三無産品借“神曲”上位 溫商集體維權

黃鶴一去不複返,他的傳說卻仍在江湖流傳。2013年,失蹤兩年多的“江南皮革廠廠長黃鶴”突然成了地攤上大紅人。

當時,中國多地賣皮包的地攤商家都在循環播放一段黃鶴攜巨款帶人跑路的錄音招攬生意。

該詞最早的使用者已不可考,但可以确定的是,黃鶴大紅之後,一些賣假皮具的不法商販将其作為了一次商機,并逐漸将其變成了一種地攤銷售模式,從最早的一輛推車、一兩張大海報開始,慢慢升級為錄音版、配樂版,“黃鶴的小姨子”等内容也是後來憑空加進去的。

因為廣告詞過于直白刺激,很多市民在經過時,往往會停下腳步看一看地攤上的皮包,向老闆打聽黃鶴跑路的事是不是真的。而這些攤位上售賣的皮包牌子很雜,絲毫看不到“江南皮革”有關字樣,也沒有包裝、質量卡等,幾乎是三無産品。

後來,該曲通過網絡傳播不斷被重新演繹,逐漸成為了現在網友耳熟能詳的網絡神曲《江南皮革廠倒閉了》。(完)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