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22 11:01 | 浙江新聞客戶端 通訊員 呂建剛
11月22日,全國唐詩之路與天姥山學術研讨會在新舉行,浙報集團、省文促會的有關領導和來自全國各地30多位唐詩之路研究專家學者齊聚新昌,共同探讨近年來國内外唐詩之路研究成果及研究方向。
省文化産業促進會副秘書長、省對外傳播中心副主任劉凡力,浙江在線新聞網站副總編輯蔡李章,縣領導黃旭榮、鄭法根、楊哲文,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原中國李白研究會會長郁賢皓,複旦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唐代文學學會會長陳尚君,原國家圖書館黨委書記、館長、博士生導師、山東大學漢學中心首席專家、中國古代文學理論學會副會長、中國李白研究會副會長詹福瑞等參加研讨會。
縣委副書記、代縣長黃旭榮在緻辭時說,各位領導和專家學者相聚新昌,對浙東唐詩之路和天姥山文化再次進行深入探讨和研究,必将有力促進“唐詩之路”建設和我縣文化旅遊事業的長遠發展。她表示,我縣将以這次研讨會為契機,按照浙江省委省政府建設大花園和浙東唐詩之路的總體部署,圍繞“一年有聲、三年有形、五年有效”的總目标,不斷加強與領導、專家的溝通聯系,全力實施規劃、研究、保護、開發、宣傳五大工程,努力把新昌打造成為浙東唐詩之路的精華地。
新昌自古名山秀水,境内的沃洲、天姥,曾被白居易譽為“東南眉目”。自六朝至唐代,新昌成為文人雅士最向往的地方之一,唐代400多位詩人曾在這裡遊曆賦詩,留下了“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等文化名句,素有“一座天姥山,半部全唐詩”之稱。生活在浙東唐詩之路精華地段的新昌人民,對唐詩文化、對天姥山文化也傾注了無比的熱情,竺嶽兵老先生成立了全國首家民辦唐詩學術研究機構,并于1991年首次提出了“浙東唐詩之路”概念,使“浙東唐詩之路”成為中國文學史上一個專用名詞,成為繼絲綢之路、茶馬古道之後的又一條文化古道。
同時,縣委縣政府也高度重視,成立了唐詩之路研究中心,縣财政每年安排專項資金用于唐詩之路的研究。通過這些年來的努力,我縣在唐詩文化的研究上取得了一定成效,已正式出版《剡溪——唐詩之路》等專業著作14本,待出版《唐詩之路名勝詞典》等著作6本,發表相關研究論文400多篇,收集整理與浙東相關唐詩1505首,舉辦與唐詩之路相關學術會議及研讨活動10多次,拍攝制作浙東唐詩之路等相關人文地理專題片30多部。
研讨會上,有關領導向新疆師範大學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原中國李白研究會會長薛天緯,南開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唐代文學學會副會長盧盛江,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張采民等三位專家教授授予專家工作室牌。同時,與會的唐詩之路研究領域的專家學者還深入讨論、梳理、總結了近年來國内外唐詩之路研究成果,形成共識後将交由大會予以發布。
據悉,此次活動由省委宣傳部、省發改委、省文化和旅遊廳、浙江日報報業集團主辦,浙江在線新聞網站、省文化産業促進會、縣委縣政府等承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