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北京八達嶺長城旅遊路線

北京八達嶺長城旅遊路線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8 02:29:21

北京八達嶺長城旅遊路線(北京八達嶺長城)1

北京八達嶺長城旅遊路線(北京八達嶺長城)2

▲ 深秋時節,“江南喀納斯”臨海小芝鎮層林盡染。攝影/金靈敏,本圖選自《風物中國志·臨海》

-風物君語-

“台州”不在台州,“臨海”并不臨海

即使多次品嘗過來自新榮記的美味,我們也未必清楚:它的故鄉台州,到底是個怎樣的地方?

北京八達嶺長城旅遊路線(北京八達嶺長城)3

▲ 台州市地形圖。制圖/F50BB

通過地圖找到台州的位置,我們可能會陷入更多的誤會:哦,就是在這裡,戚繼光殺過倭寇,創造了“台州大捷”

真相則是:這個著名的台州位于今天台州市(地級)下屬的臨海市(縣級)

北京八達嶺長城旅遊路線(北京八達嶺長城)4

▲ 依山而建的臨海古城,即台州府城。攝影/盧文, 圖/視覺中國

台州,這個位于甯波與溫州之間的浙江地級市,是一個讓外地人迷惑的地方:

首先,台讀“tāi”,而不是“tái”,得名是因為附近有“四萬八千丈”的天台(當然也是讀“tāi”)山。

其次,你很說清“台州”到底是古老,還是年輕——地名誕生于公元7世紀,距今已1300多年,但位于椒江區的這個“台州”始于上世紀90年代,曆史不到30年。

臨海,到底臨海不臨海?

公元622年的大唐,那應該是一個十分“講武德”的年代,因為皇帝的年号就叫“武德”——這一年,“台州”正式得名,治所駐地叫臨海。

北京八達嶺長城旅遊路線(北京八達嶺長城)5

▲ 抗倭重鎮臨海,自古習武之風濃厚。攝影/林天喜,本圖選自《風物中國志·臨海》

1300多年間,“台州”從來沒有離開這個叫“臨海”的地方,直到1994年台州設立地級市,台州地區将行政中心從臨海市遷往更靠近大海的椒江區

北京八達嶺長城旅遊路線(北京八達嶺長城)6

▲ 臨海市地圖。 制圖/monk,本圖選自《風物中國志·臨海》

然而,這個為台州代言了千餘年的臨海,從地圖上看,似乎又不“臨海”台州臨海人、地理學家王士性這樣歌頌自己的家鄉:

“(兩浙)十一郡城池,唯吾台最據險,

西南二面臨大江,西北巉岩參削插天,

雖鳥道亦無。”

意思是說,浙江十一個郡(府)的城池,就屬俺們台州最險要,西、南兩面有大江環繞,西、北兩面又有陡峭的大山,鳥也飛不過去。

對照明人所著的《籌海圖編·沿海山沙圖》台州城,也就是今天的臨海,看起來離海很近。否則,她也不會被視為海防重鎮。

北京八達嶺長城旅遊路線(北京八達嶺長城)7

▲ 清代繪制的《中華沿海形勢圖》(局部),圖中突出部分即為台州府區域。 供圖/quan

浙江第三大河——靈江(入海河段稱椒江)形成的喇叭口灣面向東海,城池就扼守着喇叭的咽喉。明朝,入海口沖積平原尚未形成,當時入海口遠比今日的喇叭口更寬闊,海岸線更靠近内地。

時光再上溯,這座城始建于公元257年的三國東吳時期,那一年誕生了“臨海郡”,管轄着今麗水、台州、溫州等地——從“郡”的範圍來說,這裡當然是“臨海”地區。然而,當時郡治偏偏不在今臨海,而是在40公裡外的章安,也就是今椒江區的章安街道。

“臨海不靠海”,其實是是地理變遷和行政區沿革所造成。

北京八達嶺長城旅遊路線(北京八達嶺長城)8

▲ 雲遮霧繞的臨海城。攝影/許海松

山、海、河,聯手造臨海

在中國,恐怕很難找出一座始終與山海同呼吸、共進退的城。如果真的有,那一定是臨海,也就是老台州。

古台州,長期是一座江海聯運的港口。港口,帶動了貿易的興盛,也促進了文化交流。土生土長的臨海人高僧思托,從臨海龍興寺走出,是唯一參與六次東渡,并跟随鑒真東渡的弟子。

北京八達嶺長城旅遊路線(北京八達嶺長城)9

北京八達嶺長城旅遊路線(北京八達嶺長城)10

▲ 臨海,背向高山、面向大海。 上圖攝影/林霞,下圖攝影/梁慧敏,圖片選自《風物中國志·臨海》

鑒真東渡成功半個世紀後,日本僧人最澄于唐貞元二十年(804)率弟子通過明州港,轉到臨海,并在龍興寺學習佛法、茶道。回國後,最澄成為“中國浙江天台宗日本分宗”創始人。

北京八達嶺長城旅遊路線(北京八達嶺長城)11

▲ 臨海龍興寺的多寶塔。攝影/東方太白,圖/圖蟲·創意

明朝立國後,海疆風雲突變。為防張士誠、方國珍殘部反攻,朱元璋出台“片闆不得入海”的海禁政策。但是,缺少田地的沿海人民離不開漁業和貿易。随之而來,海上走私猖獗。

為加強海防,明朝在海岸線上修起了一道海上長城——54座衛城、99座所城、353 處巡檢司、997 座烽堠、313座墩、48 座台、24 座塘鋪,還有數目衆多的水寨、城堡。

台州府城,也就是臨海,三面環山、兩面環水,成為這條防線的中樞:她北接甯波,南連溫州,背靠金華、處州(今麗水)。

北京八達嶺長城旅遊路線(北京八達嶺長城)12

▲ 面朝大海的戚繼光雕像。攝影/Xwm715 ,圖/ 圖蟲·創意

此時,抗倭英雄戚繼光與台州城一起,迎來了高光時刻

八達嶺長城,來自“臨海制造”

1556年,28歲的戚繼光升任台州軍事主官,他發現,沿海城堡很容易被倭寇攻破,首先是因為牆體的老化——誕生千餘年以來,台州府城雖多次修繕,但一直是夯土城。

如此重要的一座抗倭指揮樞紐,需要進行一次升級改造。

北京八達嶺長城旅遊路線(北京八達嶺長城)13

▲ 海上有仙山。 攝影/金烨,本圖選自《風物中國志·臨海》

在他的設計和指揮下,工匠采用統一的建築标準,将城牆增高加寬加固,城牆兩側以石條為基座,磚石包砌到頂,增高了城堞,統一了垛口高度,建築起空心敵樓。

改造後的台州府城牆全長6000多米,敵樓林立、烽堠相望。一眼望去,神似北京八達嶺長城,今人稱之為 “江南長城”。

北京八達嶺長城旅遊路線(北京八達嶺長城)14

▲ 當長城遇到江南。攝影/陳東輝,本圖選自《風物中國志·臨海》

難不成,這“江南長城”模仿了北方的八達嶺嗎?非也!秘密,來自當地的一種民居。

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四月,數千倭寇圍攻台州府城的前哨桃渚古城。接到狼煙警報的戚繼光率軍從甯波出發,在泥濘中急行軍300餘裡,于一個梅雨綿綿的清晨突然出現在城下,殺了倭寇一個措手不及。

北京八達嶺長城旅遊路線(北京八達嶺長城)15

▲ 桃渚古城,城門下的集市。攝影/許小華,本圖選自《風物中國志·臨海》

戰役中,戚繼光發現沿海漁民住宅非常特别,這種采用塊石壘砌的建築類似碉堡。為應對台風,門窗開得很窄小,透過窗戶向外瞭望,視野十分開闊。于是,戚繼光創造性地在桃渚城修築了空心敵樓,後又将其應用于府城的修繕。

1569年,戚繼光升任薊鎮總兵,先後有兩萬多浙江子弟兵從東南沿海被征調至北上。修築過台州府城牆的砌牆高手成為北方明長城的“技術骨幹”,他們将台州府城牆的修造技藝和經驗運用到長城上。

北京八達嶺長城旅遊路線(北京八達嶺長城)16

▲ 台州府城攬勝門。攝影/謝少康,本圖選自《風物中國志·臨海》

所以,位于臨海的台州府城,是戚繼光在北方重修北方八達嶺等長城的師範和藍本。

一半是銅牆鐵壁,一半是人間煙火

臨海長期為台州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千百年的文脈風物,幾乎都積澱在這裡。北固山、靈江、海潮激蕩着豪邁之氣,城内的一汪東湖展現着江南的婉約柔美。正所謂:

“四廓青山連市合,一江寒水抱城斜。”

北京八達嶺長城旅遊路線(北京八達嶺長城)17

▲ 靈江穿過臨海城郊。攝影/金靈敏,本圖選自《風物中國志·臨海》

杭州有西湖,臨海有東湖。北宋熙甯四年(公元1070年),時任台州父母官的錢暄興修水利,形成了臨海東湖,并用疏浚湖泊的泥土夯築東城牆。

1958 年東城牆被拆,老城裡的湖與新城區無縫對接。東湖,也從早期的私家園林走向了向大衆開放的公共園林。

北京八達嶺長城旅遊路線(北京八達嶺長城)18

北京八達嶺長城旅遊路線(北京八達嶺長城)19

▲ 俯瞰臨海靈湖與東湖。上圖攝影/華立君,下圖攝影/朱挺,圖片選自《風物中國志·臨海》

東湖南北縱長,園林以中堤為界,分為前後兩湖。十米高的八角湖心亭是前湖的中心,登臨亭台俯瞰,周邊風景一覽無餘:

“四壁雲山天上下,一亭風月水中央。”

全長1080米的紫陽街,是整個古城的中軸線。從宋代至今,它的格局幾乎未變:北連北固山,南接靈江和巾山,是一條将臨海南北山水聯系起來的走廊,也是臨海人城市生活的中心。

北京八達嶺長城旅遊路線(北京八達嶺長城)20

▲ 夜幕下的紫陽古街。攝影/吳豔,本圖選自《風物中國志·臨海》

人們常用“市井”形容百姓生活,而臨海古城幾乎就是闡釋“市”與”井”的古典樣本

千年古街依然商鋪林立,從山下一直延伸到城門外的中津碼頭。各色的早餐店、杆秤店、理發店,食品店、老作坊、酒館、五金店、衣帽店在街道兩側鱗次栉比地排開。

沒有哪座城,能像臨海這樣,配得上“井城”的稱号,因為,家家戶戶的生活,都是以井為中心:千佛井、六邊井、洋古井、三眼井、半邊井、勺泉井……一口口古井,濃縮了臨海乃至台州的曆史。

北京八達嶺長城旅遊路線(北京八達嶺長城)21

北京八達嶺長城旅遊路線(北京八達嶺長城)22

▲ 有井,才是“市井”。上圖攝影/朱宣承,下圖攝影/許愛華,圖片選自《風物中國志·臨海》

臨海古城所在地,位于斷陷性堆質盆地,山中流下的泉水可以在低處彙集,并在縫隙中上湧形成泉井。據1953 年的官方調查,台州城内有古井786 口,現仍存393口,其中315 口古井仍在被使用,年代跨越晉、唐、宋、元、明、清。

臨海不缺水:城外有海水,還有江水,但它們都是洶湧不安的。相比鹹淡不定的江海之水,穩定而甘甜的井水更能給居民安全感。面對這數百口古井,我們才真正理解了什麼叫:

“井水不犯河水”

北京八達嶺長城旅遊路線(北京八達嶺長城)23

▲ 老城的文脈依然在流淌。攝影/李稔,圖片選自《風物中國志·臨海》

市井之中,流淌着文脈、孕育着豪傑。自宋代起,這裡儒風鼎盛,曾培養出1094 名進士、6位宰相,明代的地理學家王士性是傑出的代表。

盡管台州市已遠走更靠濱海的椒江,但臨海人依然擁有文化自信,他們時常自豪地說:

“千年台州府,滿街文化人。”

北京八達嶺長城旅遊路線(北京八達嶺長城)24

▲ 坊,古老裡坊制的遺存。攝影/徐安,圖片選自《風物中國志·臨海》

“靠海吃海、靠山吃山。”山與海,在臨海一點也不違和。每一步行走,我們都能感受到山與海的拉鋸。

隐于街頭巷尾的“臨海詞調”有山風,也有海韻

北京八達嶺長城旅遊路線(北京八達嶺長城)25

▲ 臨海詞調。供圖/五嶽May,圖片選自《風物中國志·臨海》

黃沙舞獅,既有舞、又有武,尚武的風氣與江南的舞藝完美融合

北京八達嶺長城旅遊路線(北京八達嶺長城)26

▲ 黃沙舞獅。攝影/陶峻,圖片選自《風物中國志·臨海》

哪怕是地方小戲“大石車燈戲”唱、念、做、打,都傳達着天地間的山魂海韻。

北京八達嶺長城旅遊路線(北京八達嶺長城)27

▲ 大石車燈戲。攝影/朱建初,圖片選自《風物中國志·臨海》

山的厚重和海的靈動,更交融在食材與口味之中。

在魚米之鄉的江南,種植小麥且以面食為主的地方并不多見,臨海是一個例外。在臨海的西北鄉鎮,不僅可以欣賞金黃的麥浪,更是可以品嘗大石垂面、糕水饅頭、闆油糖、麥餅等花樣繁多的面食。

北京八達嶺長城旅遊路線(北京八達嶺長城)28

▲ 大石垂面。攝影/吳輝明,圖片選自《風物中國志·臨海》

山貨美味中,筍的地位不可撼動。筍切小粒,是做糟羹、筍餅、扁食、小馄饨的餡料精華;筍切細絲,在麥油脂、燙面幹、姜湯面、垂面飯裡不可缺少。

北京八達嶺長城旅遊路線(北京八達嶺長城)29

北京八達嶺長城旅遊路線(北京八達嶺長城)30

北京八達嶺長城旅遊路線(北京八達嶺長城)31

北京八達嶺長城旅遊路線(北京八達嶺長城)32

▲ 各色臨海美食,你吃過嗎?攝影/李稔,圖片選自《風物中國志·臨海》

雖然城區不靠海,但臨海仍管轄着200多公裡的海岸線,有大小島嶼86 個,著名的東矶漁場是一處“海上糧倉”。這裡出産的小海鮮,也是台州餐飲業标杆“新榮記”餐廳的主打食材。

北京八達嶺長城旅遊路線(北京八達嶺長城)33

北京八達嶺長城旅遊路線(北京八達嶺長城)34

▲ 小海鮮,大有味道。上圖/圖蟲·創意;下圖攝影/李稔,圖片選自《風物中國志·臨海》

老縣志這樣記載本地物産:“民以海漁山伐為業,果瓜蠃蛤,食物常足。”山海之間,歲月流轉,孕育了臨海獨特的飲食風貌。

臨海人回報給這片土地的,則是山的厚重和海的靈動所造就的勤勞、質樸與通達。

北京八達嶺長城旅遊路線(北京八達嶺長城)35

▲ 航拍臨海湧泉鎮蜜橘收獲。攝影/陳世豐,圖片選自《風物中國志·臨海》

- END -

撰文 | 大羽、老米

編輯 | 大羽

地圖編輯 | F50BB

封圖攝影 | 梁慧敏

參考文獻

王硯主編《風物中國志·臨海》

徐三見主編:《台州府城牆全篇》

魯曉敏撰:《絕版的“江南長城”》

本文系【地道風物】原創内容

未經賬号授權,禁止随意轉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