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月子,醫學上稱為“産褥期”。分娩後所經曆的一段機體各器官由妊娠狀态逐漸恢複到非孕狀态的過程,尤其是子宮的收縮恢複,而觀察惡露情況就可以較為直接地判斷子宮複舊狀态。
産後惡露何時盡?
生産後,為了排出子宮内膜、胎盤碎片等異物,媽咪通常在産後的第二天就會有大量出血的情況,出血量會大過于月經,并會伴随血塊,這被醫生們稱為“惡露”。
對于産婦來說,無論是自然分娩還是剖宮産,惡露的狀況都是檢測産婦産後恢複的重要觀察指标。因為通過惡露的排出狀況,可以看出産婦産後子宮收縮的狀況是否正常。
惡露變化的三個階段:
1.紅色惡露
産後第一周,惡露的量較多,顔色鮮紅,含有大量的血液、小血塊和壞死的蛻膜組織,稱為紅色惡露。血性惡露持續三到四天,子宮出血量逐漸減少,漿液增加,轉變為漿液惡露。
2.漿性惡露
一周以後至半個月内,惡露中的血液量減少,較多的是壞死的蛻膜、宮頸黏液、陰道分泌物及細菌,使得惡露變為淺紅色的漿液,此時的惡露稱為漿性惡露。漿液惡露持續十天左右,漿液逐漸減少,白細胞增多,變為惡露變為白色惡露。
3.白色惡露
半個月以後至三周以内,惡露中不再含有血液了,但含大量白細胞、退化蛻膜、表皮細胞和細菌,使惡露變得黏稠,色澤較白,所以稱為白色惡露。白色惡露持續三周幹淨。
「惡露清潔」小科普:保持清潔是關鍵:在産後的最初幾天裡,惡露量較多,應選用消毒過的衛生墊,并盡量每1~2小時更換。清潔惡露時應先洗手,然後用消毒紙或藥棉,由陰道向肛門方向擦拭消毒,以保持會陰部位的清潔。
随時監測惡露狀況:如果新媽媽發現陰道出血量大或有異味,則要考慮宮内殘留或感染的可能,應及時到醫院檢查。
提醒:如果在産後42天惡露仍淋漓不淨,則需要考慮是否有病理因素存在,常見的原因有子宮腔感染、子宮複原不良,最嚴重的并發症是絨毛膜癌。
因此,如遇到産後惡露持續不淨時,需要及時去醫院檢查治療。需要醫生根據每個人不同的情況進行調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