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舊五代史和新五代史

舊五代史和新五代史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2-23 04:48:22

清朝,乾隆皇帝欽定了曆代二十四史,為古代正史做了大彙總。二十四史裡面有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有《舊五代史》、《新五代史》兩部“五代史”。

這兩部五代史有何異同之處呢?為什麼二十四史會收錄兩部五代史?

舊五代史和新五代史(二十四史為何會有舊五代史)1

上圖_ 《舊五代史》成書于北宋,原名是《五代史》,也稱《梁唐晉漢周書》

一、《舊五代史》

編寫時間

《舊五代史》是一部官修史書。北宋開寶五年(972年),宋太祖诏令文臣修撰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的五代史,名為《梁唐晉漢周書》,後世稱《舊五代史》。

中書門下平章事薛居正負責監修,盧多遜、扈蒙、李穆等人負責整合主要内容。

開寶六年,《舊五代史》出世。修史班子隻用了一年就完成任務,可謂神速。這部史書的質量也不錯,宋太祖很滿意,還給參與修史的大臣“賜器帛”。

舊五代史和新五代史(二十四史為何會有舊五代史)2

上圖_ 宋太祖(927年-976年),即趙匡胤

編寫内容和體例

由于北宋離五代十國時期不遠,所以一手史料豐富,這就給修史帶來了很大的便利。修史人員編寫《舊五代史》時,就充分利用了完備的史料,把皇帝生平列入本紀條目,把後妃、大臣、宗親列入列傳條目。

雖說《舊五代史》原題為《梁唐晉漢周書》,可書中的内容也不僅限于這五個朝代。南唐、吳越、南漢、前蜀、北漢等十國,契丹、黨項、南诏等少數民族政權,在書中也有姓名。“僭僞列傳”、“世襲列傳”、“外國列傳”等條目,就是專門講述這些國家的興衰的。修史人還關注到了五代十國的典章制度,專門設“志”來闡述。

《舊五代史》共有六十一篇紀,十二篇志,七十七篇傳,共一百五十卷,内容可以說是很豐富了。

舊五代史和新五代史(二十四史為何會有舊五代史)3

上圖_ 《新五代史》,宋歐陽修撰

二、《新五代史》

《新五代史》原來也不叫《新五代史》,而是叫《五代史記》。後人為區别于薛居正等的《舊五代史》,稱其為《新五代史》。

編寫時間

《新五代史》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歐陽修編撰的,是一部私修正史。‚該書最早在景祐二年(1035年)就已經開始編寫。歐陽修《答李淑内翰書》言“問及《五代》紀傳……辄欲妄作,幸因餘論,發于教誘,假以文字,力欲獎成。”也就是說,歐陽修在這時就已經根據五代史書編寫個性化的五代史了。皇佑五年(1053年),歐陽修在《與梅聖俞》中稱自己已經初步将《五代史》整合成了七十四卷。治平四年(1067年),《新五代史》終于定稿。

舊五代史和新五代史(二十四史為何會有舊五代史)4

上圖_ 歐陽修(1007年-1072年)

編寫内容和體例

《新五代史》全書共七十四卷,其在編寫上很有特色,按照内容可分為五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梁唐晉漢周五代帝王本紀,12卷。歐陽修在這部分編寫上打破了朝代限制,按照時間順序将各朝代的主要曆史連接起來,還删減了一些認為不必要的内容。所以内容比《舊五代史》少了不少。

第二部分主要是列傳四十五卷。五代的宗親、臣子列傳篇幅共十九卷,是較為傳統的列傳。其他二十六卷列傳按照人物的經曆和道德狀況編寫,具有一定創新性。如《宦者傳》警惕皇帝慎用宦官,《死節傳》表彰死于氣節的忠臣等。

第三部分是典章制度三卷。

舊五代史和新五代史(二十四史為何會有舊五代史)5

上圖_ 後晉、後蜀、南唐、南楚、南漢、吳越

第四部分是記載“後蜀”、“閩”、“楚”、“南漢”、“荊南”等十國曆史《十國世家》。歐陽修還附上了《年譜》,讓十國的曆史脈絡更加清晰明了。整個部分共十一卷。

第五部分,有《四夷附錄》3卷。記載了記契丹、奚、高麗等少數民族政權,對契丹着墨較多。

《新五代史》還有很多創新之處,比如說寫法上采用“春秋筆法”,在内容上引用《五代會要》等史書。

由上可見,《舊五代史》和《新五代史》整體内容雖然都是關于五代的,但兩本書在編修時間,編修性質,編修體例,内容側重方面都有所不同。

舊五代史和新五代史(二十四史為何會有舊五代史)6

上圖_ 五代十國版圖

那麼是什麼原因讓這兩部《五代史》共同被列入二十四史呢?筆者認為這主要是因為《舊五代史》與《新五代史》可以互相補充。

(一)在内容上相對補充

1.《新五代史》對《舊五代史》的内容編寫、評價的完善在前文已經提到過,《舊五代史》的編寫時間由于接近五代十國,所以史料比較豐富。可是《舊五代史》并沒有好好地組織這些豐富的史料。

舉兩個例子。

首先,記錄了一些無關緊要的人物。比如說後梁部分的段深,“不知何許人”,似乎也沒什麼特别的功績,就是因為幫後梁太祖治病而被列入列傳。歐陽修《新五代史》則是記錄了五代十國各自的重要大臣,在内容上簡要很多。

其次,對于曆事數朝的大臣沒有特殊處理。比如說侍奉過後唐、後晉、契丹等國的馮道,在後唐、後晉等都是宰相。對于這種經曆複雜的人物,《舊五代史》的編者沒有過多的點評。而歐陽修在《新五代史》将馮道列入《雜傳》,并點評到:“予讀馮道《長樂老叙》,見其自述以為榮, 其可謂無廉恥者矣”,諷刺了馮道的不知廉恥,明确了批判馮道行為的态度。這無疑是含有利于維護統治者利益的思想傾向的。

除此之外,現存的《舊五代史》是四庫館臣邵晉涵從《永樂大典》、《冊府元龜》等書中輯錄出來的。可《永樂大典》等書籍的原文在内容、順序等部分都有混亂的地方,這就導緻《舊五代史》的原貌不能得到充分複原。而《新五代史》有不少參考《舊五代史》的地方,兩書可以互相參考。

舊五代史和新五代史(二十四史為何會有舊五代史)7

上圖_ 馮道(882年-954年)

2.《舊五代史》對《新五代史》内容的豐富

《舊五代史》在内容上當然有比《新五代史》強的地方,那就是前者比後者内容豐富。舉個最明顯的例子。《舊五代史》有記載五代十國的天文、五行、禮、食貨、刑法等典章制度的“志”20卷,《新五代史》卻把典章制度壓縮到3卷,隻有《司天考》2卷、《職方考》1卷,内容遠不及《舊五代史》豐富。這種“20:3”的差距還存在在兩部書的本紀、列傳等方面。

舊五代史和新五代史(二十四史為何會有舊五代史)8

上圖_ 四庫全書簡明目錄

(二)兼取曆史實錄和優美文筆

《舊五代史》有一點明顯不如《新五代史》,那就是文筆。《四庫全書總目》言:“雖(《舊五代史》)其文體平弱,不免叙次煩冗之病”。也就是說,四庫全書的編撰者認為薛居正等人編寫的《舊五代史》平淡冗長,叙事條理不夠清晰。

唐朝劉知幾《史通通釋》言:“夫國史之美者叙事為工;而叙事之工者簡為主。簡之時義大矣哉!”歐陽修的《新五代史》就是這麼注重叙事,詳略得當,文約義豐。比如說歐陽修寫後唐莊宗,就寫其“二月己巳,聚鞠于新場。乙亥,射雁于王莽河……十二月己卯,吹于白沙。”時間不同,玩樂之心卻一緻,後唐莊宗不成霸業,似乎也不奇怪了。

舊五代史和新五代史(二十四史為何會有舊五代史)9

上圖_ 劉知幾(661~721年),字子玄,徐州彭城(今江蘇省徐州市)人

綜上,《舊五代史》和《新五代史》同被列入《二十四史》是有原因的。兩者在内容、文筆等方面可以互為補充,所以可以為讀者展現一副更加真切的五代曆史畫卷。

作者:夏祯 校正/編輯:莉莉絲 參考資料:

【1】《〈新五代史〉文史研究》 譚磊

【2】《〈新五代史〉〈舊五代史〉研究史論》 徐美珍

文字由曆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