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踐行治水新思路?【專家點評】作者:魏有興(江蘇省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理論研究基地[河海大學]研究員),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積極踐行治水新思路?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專家點評】
作者:魏有興(江蘇省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理論研究基地[河海大學]研究員)
河流湖泊是水資源的重要載體,是國土空間和生态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資源功能、經濟功能和生态功能,是人民群衆幸福感獲得感的直接源泉。黨的十八大以來,以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長江、黃河等大江大河和重要湖泊濕地生态保護治理工作,不斷增進我們黨對治水規律的認識與把握;各級水利部門貫徹“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思路,着力解決人民群衆最關心的涉水問題。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京杭大運河迎來世紀複蘇,華北地區地下水水位止跌回升,永定河、大清河等多年斷流河道實現全線貫通……越來越多的河流恢複“生命”,越來越多的流域重現生機。新征程上,繼續守護好母親河,還應在以下四個方面繼續着力。
加大河湖複蘇的制度供給。全面推行河湖長制以來,很多河湖實現了從“沒人管”到“有人管”、從“多頭管”到“統一管”、從“管不住”到“管得好”的轉變,環境質量不斷改善,廣受百姓好評。守護好母親河,要繼續推動制度創新和制度供給,不斷完善河湖生态保護的各項制度設計和政策實施。在水資源調度制度、節水制度、水權水價管理等方面加強水資源的剛性約束制度供給,做到護好“盆中的水”;加強河湖水域、岸線、蓄滞洪區等的空間管控,加強生态修複、采砂、水土流失治理等的制度完善,做到管好“盛水的盆”。同時,還要發揮好發展規劃引領作用,堅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産,根據水資源承載能力優化城市空間布局、産業結構和人口規模。
強化流域系統治理。要把系統觀念貫穿到河湖生态保護和流域高質量發展全過程,統籌水環境、水生态和水資源等要素,實現“有河有水、有魚有草、人水和諧”;堅持以流域為單元,從生态系統整體性和流域系統性出發,編制“一河(湖)一策”方案,打破長期以來存在的“各自為政”“九龍治水”困境。一方面,應處理好水域空間與河湖周邊生态系統治理的關系,協調好生态基流、地下水、河槽等之間的關系,實現“水—環境—人”協調統一;另一方面,還應處理好上下遊、左右岸、政府部門間的關系,營造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
強化科技支撐。河湖複蘇涉及河湖生态環境修複、生态水利工程建設、地下水超采治理、防洪排澇等諸多生态治理技術難題,需強化科技支撐,加快制定河湖生态保護與修複技術标準,兼顧防洪、排澇、供水、景觀等需求,形成系統性的河湖複蘇技術标準和技術體系。同時,充分利用大數據和智慧水利技術,強化智慧調度和信息化監管,打造治水理水智慧化平台,提高母親河複蘇行動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
加強河湖水情教育。強化宣傳引導,動員社會各方力量共同參與母親河複蘇行動。一方面,應提高水情教育的普及性,結合各地水情特點推出百姓喜聞樂見的教育形式和教育内容;另一方面,從母親河的功能作用、文化标識上下功夫,注重講好母親河保護的百姓故事、法治故事等。此外,還應做好母親河複蘇行動典型案例評選和推廣宣傳工作,建立湖泊管理保護信息發布平台,完善公衆參與和社會監督機制,讓河流湖泊管理保護意識深入人心,成為公衆自覺行為和生活習慣,讓各地“母親河”成為“河暢、水清、岸綠、景美、人和”的幸福河。
(項目團隊:光明日報記者張勝、張勇、任爽、楊珏、萬瑪加、王雯靜、王斯敏光明日報通訊員趙璐、馬麗紅、韓冰、武笑)
《光明日報》( 2022年08月12日07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