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起源于自然,自然中的山,自然中的水,自然中的一花一草一木養育了我們,所以無論身在何處,我們總是想要融入大自然,大自然也總是能夠治愈自己。
現在的社會太過浮躁,隻有在山水當中,人們才能靜下心來洗滌自己的靈魂,訴說自己的内心。
最近看到這本書,《萬物皆有歡喜時》,就是關于生命中的人,生命中的事,生命中的物的一些小散文故事,這本書的作者是李漢榮,是著名詩人,散文作家,陝西省漢中市文聯副主席,作協主席,曾獲百花文學獎散文獎,冰心散文獎等等。
在這本書裡寫了自己的親人,父親,母親,外婆,和他們相處的一些生活細節,作者娓娓道來,讓我們感受到了熾熱的親情。
作者用平淡的語言描述着濃厚的親情,也寫了他思念的鄉村和童年,還有山水植物以及一些動物。這些故事看起來平易近人,讀起來卻讓人有所思,從簡單的事情當中去領會濃厚的心意。
看到這樣散文故事,我也想起了我的家鄉,家鄉的山水,家鄉的景物,它們都留在我深深的記憶裡,每一次回去看着它們,就好像回到了童年。
我也想說說家鄉的故事,因為在這本書的小故事裡那些植物,那些動物,那些家鄉的故事,讓我産生了深深的思念之情,我的家鄉是平凡的景色,但是卻有很多美好的東西。
我的老家有很多植物和樹,可是最多的就是柏樹,它們四季常青,樹幹筆直,長在家鄉的每一個地方,屋前房後都有它的身影。
我們看不到它的花朵,好像柏樹從來不開花,可是到了秋天又能看到它的果實,果實和它的樹葉融為一體,要仔細觀察才能夠看到,果實也是綠色的,一顆一顆的表面崎岖不堪,聞起來有一種柏樹的香味。
柏樹的果實總是被人們忽略,所以悄悄的掉入地裡,随後慢慢的發出小芽,人們總是不經意間就發現了地上的小柏樹苗兒,它依然不是人們重視的東西,沒有特意的去栽種,沒有特意的去施肥澆水,不知不覺當中新的柏樹苗就開始長大,柏樹苗一棵接着一棵,所以家鄉永遠不缺這個樹。
物以稀為貴,當這個樹多的時候就變成了不起眼的産物,所以我們看着它,總覺得它是很平常的東西,并沒有把它放在自己的心裡。
等我長大,來到城市裡上班結婚,在鋼筋水泥的城市裡面過着日子,總是會回憶起老家的花花草草,也會有柏樹的畫面,想着小時候還給屋前的柏樹取好名字,在樹下玩耍,在樹上刻字。
它們的生命是如此頑強,無論我們怎麼捉弄它,它依然可以過得好好的,總是精神抖擻。
今年趁着年假回去,遠遠的就看見了漫山遍野的柏樹,再見屋前的柏樹,它們已經變得好高好高,直聳雲霄,擡着頭看了好久,小時候刻的字已經不見了。
哦,不是不見了,是它們已經長高了,高到我們看不到的位置。
長大以後也明白了這些不起眼的柏樹其實有着重大的意義,它不是那個不起眼的小樹苗,它其實為家鄉做了很多事情,家裡修房子的時候要房梁和撐杆,把柏樹砍掉一片一片的切割下來做成了木材,整根柏樹做成了房梁。
柏樹葉還可以拿來洗頭發,用柏樹葉煮水洗頭發,可以讓頭發又黑又亮,預防脫發。把柏樹的種子拿來曬幹煮水,再曬幹再煮水做成柏樹精油,柏樹香粉,點上就會有一股清香,可以靜心修心,這個味道十分的舒服。
這時候我也才明白,柏樹就如家鄉的農民伯伯一樣,默默無聞,毫不起眼,可是卻支撐了整個家庭,在默默的為家鄉付出。
柏樹一點一滴的回報大自然,回報人類,而且不需要你去為它付出辛勤勞動,不需要修枝剪枝,不需要澆水施肥,靠它們自己去吸收土地裡的營養,靠自己享受陽光雨露,一年四季保持着綠色的外表,四季常青,給家鄉增添綠色。
在家鄉看着路邊那一排一排的柏樹,看着漫山遍野的柏樹,心裡的敬佩之心也油然而生,人也許就該這樣謙虛的活着,默默的付出,不求回報,不依靠他人,努力的為自己創造價值,努力的讓自己得到延伸,讓自己保持樂觀健康的心态,成為一個有益處的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