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屍位素餐的曆史故事

屍位素餐的曆史故事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13 00:17:55

屍位素餐,中小學生都知道是拿來罵人的,而且被罵的主角大部分還是位高權重的官員。

屍位素餐的曆史故事(屍位素餐中最早的)1

分解一下該成語:"屍"作為死者軀體的代稱,在社會上本來是沒有"位"的,但"屍"卻占了個"位",還要吃餐食,相當于不能幹活、毫無社會貢獻的"死人",還要跑出來占社會資源,跟活着的人搶東西吃。

通俗地講就叫白吃不幹活,多半用來罵那些不作為的官員。

該成語的出處,是一位叫朱雲的大佬開啟群嘲怒斥整個官場同事:"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屍位素餐。"說他們什麼都幹不成,所以叫"屍位素餐"。

"屍"在這裡既是尖銳地把那些朝廷重臣比作死人、廢物,同時,也另有它指——"屍"是古代祭祀時候的剛需人物。

對,"屍"本身不是死人,而是地地道道的活人。在先秦,"屍"才是代指死者的遺體。

那麼,"屍"是個什麼樣的活人?

前面說了,先秦時期,"屍"是祭祀時才會出現的"群體"。在祭祀過程中,屍的作用可大了,比一國之君都牛氣。而所謂"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可見當時對祭祀的鄭重。

按周朝禮儀,人死之後的追悼會上,有一場祭祀儀式。這場儀式上,就必需有"屍"。"屍"就是來扮演被祭祀的"祖宗"的,因為古人覺得沒有祭祀"本體"存在,不太忍心。隻有找人扮上,看他仿佛還活着,還能接受大家的祭祀,才叫子孫的心意被先人領受了。

"屍"的人選不是随随便便拉家族中一個人出來就可以,"屍"必須是死者的孫輩,因為"君子抱孫不抱子"。也就是說,假如一個家庭的當家人死了,兒子要主持喪禮大事,得選一個孫輩出來充當"受祭人"。當這個人被選為"屍"以後,哪怕你是他爸爸,都得把他當祖宗一樣慎重恭敬地對待。

簡單還原一下祭祀的情況,以及"屍"在其中到底要幹啥:

一場追悼會上,兒子因為太傷心,具體的事宜就交給其他人去辦,其中最重要的兩個人,一個是主持祭祀的,叫"祝",一個就是扮演祖宗的"屍"。"祝"就相當于"節目"主持人,所有人聽他調令一步步行事;"屍"是受祭人,最初隻要負責坐在上位,看着大家兜兜轉轉。

祭祀是一件極端慎重的事,如果是天子或一國之君決定要祭祀,天子首先就要面朝黃土背朝天地到南郊去親耕一下,表示親自去收割祭祀品了。這也是告訴祖宗,我們國家收成還不錯呢。王後/夫人則要親自到北郊養蠶,算是告訴祖宗,我們今年不缺衣服穿,大家都活得很不錯,也有衣服捎給您老人家呢。

祭祀之前一段日子,要開始齋戒。先"散齋"7天,就是說這7天肉不能吃了,音樂不能聽了,男女也不能卿卿我我了,啥快樂的事都暫時停止,安心進入一個虔誠的狀态;完了以後,再"緻齋"3天,繼續整理心情。把自己提升到一個能跟神明交流的思想高度。國君夫人作為祭祀共同體,也要全套做一遍。在祭祀前的11天,後宮的"宮宰",也就是内廷的女官或保姆們,要提前告誡夫人注意事項,然後進入10天苦思冥想期。

然後開始祭祀。

屍位素餐的曆史故事(屍位素餐中最早的)2

這個時候,"屍"這個祖宗就要出場了。一國之君通常不去廟外迎接"屍",而是由"祝"做代表去相迎。因為,在廟外國君還是一國老大,"屍"還是臣子,不能亂了名分。如果這個"屍"扮的是國君家的祖宗,那大夫、士這些階層的人要是開車在路上遇到了"屍"的車駕,都要下車緻敬。如果國君知道哪輛車坐的是"屍",也要下車緻敬一下。"屍"坐在車上答謝一下就好了。

進了廟,"屍"就是全局老大,所有人的祖宗了。

"屍"被"祝"迎接進入廟門的時候,死者家屬裡其中一個兒子要捧着裝東西的"篚"[fěi],一邊哭一邊跟着"屍"進門。"屍"一旦進來,就相當于孝子孝孫們再次見到了至親,于是男男女女集體放開嗓子哭,一邊哭一邊跳……表示哀痛和激動。為了區别男女尊卑,男人先哭跳,女人後面跟上。接着就有人送上水給"屍"洗手,死者宗族裡再有一個人會遞上擦手布。這是為了後面開吃(吃祭品)做準備。

接下來,"屍"要登台了,開始進入看戲模式。"祝"要請"屍"登台,宗族的人再唱着告訴大家,"屍"來了。也就是告訴所有家人,你們的祖宗回來跟你們一起團聚啦!于是男男女女又開始哭和跳。"屍"再進入室内。這個時候,隻跳不哭,然後婦女回避。

下面是開吃部分。

屍位素餐的曆史故事(屍位素餐中最早的)3

"祝"和死者家的嫡長子(喪主)給"屍"下跪,請他安坐,"屍"回個禮,然後坐下。剛才那位跟着"屍"一起捧着"篚"進來的死者兄弟,把篚放在"屍"左邊的席子上(對,這玩意兒就是個案闆似的,可以承放東西),自己站在右邊伺候"屍"。

"屍"左手拿尊貴人才能用的酒杯"觯"[zhì] ,右手拿大家準備好的祭品之一——菹菜,舉起來示意一下,讓祖先先吃。然後"祝"讓旁邊伺候拿吃食的人黍、稷、肺等祭品給"屍","屍"表示一下,再放回去。"不存在"的祖先吃完了以後,"喪主"再次給"屍"下跪,請他開始享用。然後,"屍"開啟了一輪飯局,先喝酒,再吃肺(不知道是不是豬肺)、裡脊、肉汁、菜羹、肋肉、豬胫骨、魚、幹肉、豬肘子等等。

屍位素餐的曆史故事(屍位素餐中最早的)4

屍位素餐的曆史故事(屍位素餐中最早的)5

當然,這一系列吃得也并不是那麼暢快,都是旁邊伺候的人拿一點,"屍"吃一點。"屍"确實隻能吃一點,因為後面的要留給大家吃。并不是大家小氣,不舍得給扮演的人吃,而是,當時的規則就是這樣,"屍"(祖宗)享受祭品吃一點,接下來由國君(喪主)和"卿"開始吃一遍,吃完以後走人,"大夫們"出6個人吃一遍,吃完走人,"士"出8個人吃一遍。吃到士這裡,也不會給全吃完,而是留下一部分,再繼續給底下打雜的各類人吃。這是表示,在一個國家或者家庭,上面的人永遠會照顧下面的人,永遠能施恩。換成現在的話就叫——隻要我有口肉吃,就有你的湯喝。

這套禮也是在表示,下面的人雖然服務領導,但領導人也要愛惜底層人,大家是相互依存的。

回到"屍"吃完以後。喪主給"屍"獻上酒,讓他漱口,"屍"回謝,先敬祖先,然後喝掉。接着賓客裡的老大繼續一遍,獻肉和酒,"屍"吃喝完以後,賓客才下去。然後"祝"給"屍"滿上,"屍"要舉杯給喪主/國君敬酒,喪主拜謝,"屍"回謝。喪主舉杯喝完,再拜謝,"屍"再回謝。然後喪主繼續對"祝"又重複一遍……

接着,剛才退到一邊的主婦/夫人出場,拿着她準備的酒和祭品——棗子和栗,給"屍"敬獻一遍。"屍"繼續先敬天地,再吃喝掉。婦女派的賓客再重複來一遍……然後主婦們才回房間。這一套禮儀做完,所有人都是超級虛脫的。

屍位素餐的曆史故事(屍位素餐中最早的)6

賓客裡的主事者換一種酒器,第三次給"屍"、"祝"敬獻吃喝,他倆又吃一遍,這才基本完成吃喝環節。

然後,"祝"出來告訴喪主,這次祭祀搞完了,男男女女開始哭,又要告别祖宗了,相聚總是這麼短暫啊。"祝"說完回去請"屍","屍"開始出室、下堂、出門,每一個過程,孝子賢孫們都要哭哭跳跳一次。一直把"屍"送走,"祝"回去收拾一下場子,宣布完畢!

剛才說的隻是祭祀過程,在周代禮儀和細節方面,還有一堆說不完的細枝末節。比如,如果是國君搞祭祀,國君應該站在什麼位置,夫人應該站什麼位置;敬酒的時候,國君應該用什麼酒杯,應該握住杯子哪裡,和夫人的都不一樣。正常情況下,國君握柄,夫人握足,也是體現君臣夫妻身份。即使整場敬酒隻有一樣酒器"爵",也分了好幾種不同紋飾的。紋飾不同,都代表不一樣的意義。

這套禮儀是非常繁瑣的,祭祀過程中有些國君可能也覺得很無聊,但隻要表現出一點點心不在焉的樣子,就會被大臣們詛咒:你這樣的人,連祭祀祖宗都不看重,祖宗憑啥保佑你的社稷?你憑啥做百姓的爹媽?遲早藥丸!

不過甭管禮儀多繁瑣,在這個過程中,"屍"一直是地位最高的,被簇擁着進出、簇擁着吃飯、簇擁着出去,沒人敢對他不禮貌。

因為"屍"的扮演者平時也隻是普通家族成員,隻有在扮演"屍"的時候,才享受一下,基本屬于不幹活就能得吃得喝受所有人敬獻的,所以,漢朝人朱雲覺得"屍"的存在很沒實際意義,所謂"屍",完全是躺着吃的蛀蟲嘛。他當然不是指某個扮演"屍"的人,而是說在坐的各位"屍"都是垃圾。于是,朱雲絞盡腦汁想罵那些不作為的官員的時候,很自然地聯想到了"躺吃"的屍,并迅速創造了這個成語——屍位素餐。

朱雲很為自己腦洞大開的比喻感到自豪!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