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影忍者中,主線劇情所講的全部内容中,除去一些番外篇或者成長篇,大部分就是圍繞千手柱間與宇智波斑之間的恩怨展開的。在兩人激烈的交戰後,峽谷兩岸聳立着柱間與斑的石像,後人也為這裡命名為“終末之谷”。象征着柱間與斑之間的恩怨到此結束。雖然是結束,但也是下一次的開端,終結還是逃不脫因果循壞的惡律,而繼承這“優良傳統”的下一代新人就是我們“哪撸托”(鳴人)與“啥斯給”(佐助)。而這段“姻緣”一直持續到火影忍者故事的大結局才徹底“終末”。
故事的開頭就要說到因陀羅與阿修羅。無論是柱間與斑、還是鳴人與佐助。作為因陀羅與阿修羅轉世者的他們,在基因本能上就已經決定了他們這輩子的“命中注定”。而種下這禍水的就是因陀羅與阿修羅,推動這一切形成的就是他們的父親六道仙人。
“恩怨”傳承直到柱間與千手
遲暮之年,六道仙人已經是有心無力于這個忍宗時代。隻能将後續托付于他的兩個兒子(因陀羅與阿修羅)。為了選出誰是最佳的繼承者,就開始了一段試煉來對兩個兒子進行考核。因陀羅與阿修羅均完成了考核内容,雖然結果一樣,但六道仙人卻看重的是實施的過程:
1.阿修羅與村民共度難關、共同成長;
2.因陀羅單純用力量去解決一切難題,村民對此過度依賴沒有形成獨立自主。
六道仙人根據這段簡單的試煉過程,直接果斷的就将阿修羅選為忍宗繼承者,而因陀羅與阿修羅的恩怨就從此一發不可收拾,一直延續到忍界時代。
繼承人之選,因陀羅與阿修羅的決裂開端
——“猶豫就會敗北,果斷就會白給”。
這句話就能夠十分貼合的形容六道仙人的繼承人之選。這也跟六道仙人本身的性格有關。
六道仙人就是想用愛去感化衆人,或者說以“愛”的方式讓世間的人和睦相處。為什麼不會去考慮到“力量”的問題呢?因為六道仙人本身就是站在這個世界頂端的人,他不會本能的去擔心自己已經擁有的東西,而是去擔心一切可能還會缺失的東西。那就是“愛”。然而,六道仙人本質也是在尋求力量,因為封印他母親輝夜姬就是最好的的證明。先是去妙木山學習仙術,而後又在與自己弟弟戰鬥中開啟了輪回眼。從本質上來講,六道仙人還是以力量的方式去改變了這個世界,而所謂的“愛”才是他後來才去追求的東西。
所以,六道仙人在選擇繼承人的時候,也是根據自己的性格去做得選擇,這樣必然是會出大事。如果不以客觀實際全面的去看待一個問題或者事物,過量的加入自己的情感因素,對于一個領導者來說,是完全不合格的。
六道仙人本人或許至今都沒有弄明白,為什麼世人尊稱他為“六道仙人”,并非是“愛”而是力量。
因陀羅與父親之間的最後的談話,或許這個時候六道仙人才明白因陀羅的真心,隻是已經無法換回
作為世間的六道仙人,封印輝夜姬,拯救世人于水火之中,他是救世主;作為兩個兒子的父親,不了解自己孩子的成長變化,任由其環境的影響而改變,六道仙人是一個不稱職的父親。
對因陀羅最了解的人不是他父親,而是黑絕。對于六道仙人來說這本身就是一件十分可笑的事情。因陀羅無論是天賦還是領導能力,明顯就比阿修羅要強,就連旁邊那些普通的随從就能看得出來,既然因陀羅有着如此優秀的天資,六道仙人為何不加以正确的引導?而是用一種“放養”的狀态,希望因陀羅憑借自己的能力去弄明白“愛”含義。如果說有這麼容易就能辦到的事情,那麼之前就不可能有“兒子封印母親”這種悲劇的開端。
後來如願以償,阿修羅當上了繼承者,這是阿修羅自己本人都不願意去相信的事情。這終究還是六道仙人自己一意孤行的結果。因陀羅與阿修羅兩兄弟就為此“買單”,恩怨一直延續到兩兄弟的後裔家族:宇智波與千手。
當然,恩怨的延續不僅僅是沒有一個好的開頭,中途也有像黑絕這樣的“小人”從中作梗,以因陀羅與阿修羅之間的矛盾下手,不斷的挑撥其之間的關系。
六道仙人多自己兒子的所提的要求很高,但卻忽視了對世人的了解。就像因陀羅與阿修羅兩人的試煉一樣,取決于這個試煉最終結果的,其實并非是因陀羅或者阿修羅,而是當地的居民。不是所有的人都像阿修羅遇見的人那樣,能夠通情達理、能夠獨立自主。六道仙人的本質确實是沒有錯,但所謂計劃趕不上變化,人心是很複雜的東西。如果當初六道仙人能夠對世人有着一個全面的了解,或許就能夠理解當初因陀羅的那種遭遇。
用絕對的“愛”去引導世人,肯定不行;用絕對的力量去引導,也不行。而是愛與力量并存才行。就像三代火影與團藏之間的“光”與“暗”,沒有任何事情是絕對的,有正面必然就有反面。
所以,如果當初六道仙人能夠有一個全面的認知過程,必然就不會出現那麼多悲劇的發生。
其實,六道仙人對他母親都不是十分了解,如果六道仙人知道他母親剛來到地球上的遭遇,或許就不會出現一家人互相殘殺的地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