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藝術碑的來源與傳說

藝術碑的來源與傳說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2-24 07:02:50

藝術碑的來源與傳說?巴彥碑位于開原市八寶鎮大灣屯村西,是一甬高達四米四的九孔透珑碑,在錫伯族文物中很具曆史價值和文物價值經與新疆、北京、沈陽、吉林等地專家溝通認定,此碑為全國最大的錫伯碑,堪稱“錫伯第一碑”,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藝術碑的來源與傳說?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藝術碑的來源與傳說(巴彥碑錫伯第一碑的故事)1

藝術碑的來源與傳說

巴彥碑位于開原市八寶鎮大灣屯村西,是一甬高達四米四的九孔透珑碑,在錫伯族文物中很具曆史價值和文物價值。經與新疆、北京、沈陽、吉林等地專家溝通認定,此碑為全國最大的錫伯碑,堪稱“錫伯第一碑”!

巴彥何許人也

清朝乾隆皇帝,以十全武功皇帝聞名于世。這十全武功包括兩次平準噶爾、兩次平定大小金川、兩次征戰廓爾喀、降緬甸、平南疆大小和卓、安南之役、平台灣。在這些戰争中,有數以萬計的錫伯族人參戰。其中有一個開原鑲白旗錫伯人巴彥,參加了平定大小金川戰役和降緬甸戰役,這在開原縣志中有明确記載。

鹹豐版《開原縣志》中記載:“巴彥,字盛侯,瓜爾佳氏,鑲白旗錫伯人。乾隆三十四年征雲南金川等省,力戰殺賊。乾隆三十八年凱旋,叙功補骁騎校。曆擢防禦、佐領,熊嶽協領,并署副都統事。”

記載中,巴彥的生卒年不詳。根據家譜所記推斷,可能生于康熙末年,卒于乾隆末年或嘉慶初年。

巴彥18歲披甲為兵,在開原鑲白旗駐防。精通騎射,南征北戰,屢建奇功。特别是在遠征雲南和第二次大小金川戰役中,巴彥更是奮勇殺敵,戰功卓著。于乾隆三十八年補骁騎校(正六品武職),後來又做到防禦、佐領,乾隆四十九年時已做到熊嶽協領,并署副都統事,為正二品武職外官。巴彥是開原清代史志記載的第一位正二品官員,是三位正二品武職外官之一。

應召遠征雲南

巴彥參加的遠征雲南戰事,發生在乾隆三十年。緬甸孟艮土司召散等侵犯我國雲南普洱府境,對我邊民燒殺搶掠。次年又縱兵圍攻騰越、永昌各邊地。乾隆三十二年,清政府以明瑞為雲貴總督率軍反擊,但遭兵敗。

乾隆三十四年,盛京将軍恒祿選派盛京錫伯官兵一千名作為援兵赴滇作戰。《大清高宗純皇帝實錄》記載了乾隆皇帝于三十四年正月十七日因緬甸戰事饬派盛京錫伯官兵1000名到雲南的谕旨。

當時,開原鑲白旗錫伯人巴彥,時值中年,年力精壯,技藝優良,被選中參加遠征雲南之戰。

在《月折檔》裡記載:乾隆三十四年正月十七日,乾隆帝谕軍機大臣傅恒等曰:“著再傳谕盛京将軍,于錫伯兵内,揀選年力精壯、技藝優良者一千名,酌量兵數,于城守尉、協領内,揀派得力精壯、善于管束者各一員管帶,陸續來京。”盛京将軍恒祿奉旨後,立即“由盛京所屬錫伯兵内,挑選一千名,酌量兵數,選派協領一員、城守尉一員、章京十二員、骁騎校十二名。”并将所有官兵編成兩隊,分别于四月初一日和初三日起赴京城。

巴彥他們到京城後,改編為五隊,分别于五月初起,先後起程,到七月中旬,均抵雲南。錫伯官兵的主要任務,就是駐守要塞,保護台站。同年十一月戰争結束,巴彥他們被編到十一隊到十五隊,自乾隆三十五年正月初六日起,撤回盛京。

平定金川立功

巴彥參加的大小金川之戰,是乾隆十全武功中最費時日、最耗财力的戰役。

清廷出兵征伐大小金川的起因是大金川土司莎羅奔欺淩其女婿小金川土司澤旺,并不奉清廷四川總督和巡撫的約束。而更為重要的,同平定雲、貴、粵的目的一樣,主要在于清除反清複明的策源地,搜求潛伏隐匿于苗山瑤洞的明朝遺民。

平定大小金川一共進行了兩次。第一次是乾隆十一年,曆時三年。第二次是乾隆三十六年,曆時五年,耗費白銀七千萬兩,官兵死傷數以萬計。巴彥在遠征雲南回來後第二年,于乾隆三十六年參加了第二次大小金川戰役。巴彥在此戰役中,力戰殺賊,戰功卓著,叙功補骁騎校。

乾隆三十六年,大金川土司索諾木(莎羅奔侄孫)與小金川土司僧格桑(澤旺子)再次發動反清鬥争。乾隆帝命溫福、桂林分别自汶川及打箭爐(今四川康定)攻小金川。索諾木派兵助僧格桑抗擊清軍。三十七年五月,桂林兵敗被黜,乾隆帝以阿桂代桂林。十二月,清軍攻占小金川美諾官寨,僧格桑奔大金川。次年六月,小金川反攻清軍,收複美諾,清軍死三千人,主帥溫福戰死。時乾隆帝在熱河,聞報後,決定以阿桂為定西将軍,加派健銳營、火器營兵兩千、黑龍江及吉林兵兩千入川增援。十月,複攻占美諾。清軍第二次征伐金川以來,受到當地人民的堅決反抗,深陷重圍,屢遭失敗。乾隆帝惱羞成怒,命令阿桂等人在讨平小金川後,立即以全力征伐大金川。為抵抗清軍的進犯,大金川增壘設險,嚴陣以待,其防守遠較小金川為嚴密。然而,大金川堅持鬥争兩年後,終因寡不敵衆而失敗。乾隆四十年七月,索諾木鸩殺僧格桑,獻屍請降,清軍不準。八月,清軍攻破大金川勒烏圍官寨。次年正月,再攻破索諾木最後據守的堡寨噶爾崖,索諾木出降。事平後,清朝在大、小金川設立懋功、章谷、撫邊、綏靖、崇化等五屯,駐軍屯墾,以防再次發生反抗事件。自此,大清的一統江山才算鞏固。

巴彥因在收服大小金川戰役中立下赫赫軍功,因而得到皇帝的诰封。 皇帝賜碑诰封

巴彥碑位于開原八寶大灣屯村西,整個碑高440厘米,掩映在幾棵松樹之下,莊嚴肅穆。此碑為花崗岩石材,由碑首、碑身、碑座三部分組成。碑首高110厘米,寬96厘米,雕就盤龍,刀工細膩、栩栩如生。碑身高250厘米,寬96厘米,厚32厘米。正面四周雕有10條浮龍,上下各兩條,左右各三條,兩龍之間雕有一顆火焰珠,取意二龍戲珠。碑文用滿漢兩種文字雕刻,左邊5排是滿文,右邊5排是漢文。石碑的背面無字,四周雕有精美的花紋。碑座是傳說中龍生九子的第五子、善于負重的赑屃,長253厘米,寬103厘米,高80厘米。此碑略有殘損,碑頭一側缺少一條,碑文内容被白灰、水泥覆蓋,文字所露不多。漢字有“方有,通議,巴彥之,克敦,章,贈爾,命、茲”等,滿文有幾字意為“紀念英雄”。

這是一尊九孔透珑古碑,在封建社會裡,九被尊為極數,所以九孔表明龍騰九重,至高至極。九孔透珑古碑,隻有正二品官員才能使用。據考證,并與新疆、北京、沈陽、吉林等地專家溝通,初步認定此碑為全國最大的錫伯碑,可以稱為中國錫伯第一碑。

對比破解碑文

經過近半年時間的研究,通過多次現場勘察,去北京第一曆史檔案館查找皇家檔案資料,多方查找,漢滿文仔細對比,終于解開了碑文之謎。

碑文是這樣的:“奉天承運皇帝制曰:臣子靖共之誼,勇戰即為敬官;朝廷敷錫之恩,作忠乃以教孝。爾德爾渾乃熊嶽佐領巴彥之父,令德克敦,義方有訓。衍發祥之世緒,早大門闾;旌式谷之休風,用光伐閱。惟令子能娴戎略,故懋典宜沛綸章。茲以覃恩,贈爾為通議大夫,錫之诰命。于戲(繁體為於戲,同嗚呼)!顯揚既遂,壯猷一本于贻謀;締構方新,殊錫永綏夫餘慶。欽予時命,慰爾幽途。”

碑文的大概意思是:臣子忠于職守的意義何在?勇敢作戰就是忠于職守。朝廷對子民的恩典是什麼?教臣子做忠臣就是教臣子做孝子。你德爾渾,是熊嶽佐領巴彥的父親,美德淳厚,教子有方,發揚光大了世世代代家族;早早擴建了巷子的大門,彰顯他人對你們尊重的美好風氣,因此光大你們的門庭。你的好兒子武藝娴熟,所以用盛典來充實你家人倫之美。現因為朝廷的隆恩,追封你為通議大夫,賜給诰命。嗚呼!光宗耀祖的願望既然已經達到,偉大的志向其本意是遺澤于子孫;建好新居,賜給永遠的平安歡樂。聖上賜給這道命令,安慰你在黃泉路上走好。

原來,巴彥因平定大小金川、遠征雲南等戰役立功,當上了熊嶽協領,并署副都統事,為正二品武職外官。他父親去世後,朝廷為鼓勵、安撫巴彥,诰贈巴彥父親德爾渾為通議大夫。通議大夫為榮譽官銜,散官文職,正三品。

為了教育子孫後代能夠重教明理,巴彥将诰命聖旨勒碑刻石,用昭後人以忠君愛國。

石碑曆經磨難

據關靜父親講,上世紀五十年代末期,他在慶雲五中讀中學,往返古城堡的家中時,每次都路過一個非常大的碑,旁邊還有四棵松樹。北京人間瓷畫美術館的館長關蘊科也曾經跟筆者講過,他小時也看到過這個碑,還聽奶奶講過碑的故事。50年前,此碑連同邊上幾棵松樹一夜之間不翼而飛。後來一路輾轉,在生産隊做過和白灰、水泥的砧闆,後又流落到個人家裡,據為己有。再後來,那人聽說把碑放在家裡不吉利,才又把碑運回到原地重新立起。如今,不知何人在此碑前安放一個香爐,香爐裡總有燒過香的痕迹。

巴彥碑的碑座,也曾經失而複得。據當地人講,這個碑座也是一夜之間不知去向。後來,慶雲有個收鵝毛的,在昌圖的十八家子收鵝毛時,無意中在一個柴草垛發現了這個碑座。此人回來後,向公安部門報了案。由開原公安與昌圖警方聯手把那個文物販子抓了,碑座才失而複得。

家族人才輩出

乾隆四十九年,時任熊嶽協領的巴彥年歲大了,開始關注宗譜。他找到已移往蒙古駐防的戶長紮木祿,要來譜冊,接續後世。

從宗譜可以看出,巴彥家族繁榮昌盛,高貴賢明,人才輩出。《開原縣志》對巴彥一家幾代人有較為詳細的記載。

巴彥有兩子,依忠阿和依興阿。依忠阿,字恕堂,錫伯族,開原慶雲譚相台人,巴彥長子。由領催補遼隆骁騎校,曆遷熊嶽防禦、小黑山掌路記,旋補佐領。嘉慶四年,征陝西、甘肅、四川、湖北等省,力戰殺賊,叙功遷盛京鑲白旗協領,欽加副都統銜。

布勒杭阿,字友橋,錫伯族,開原慶雲譚相台人,巴彥長子依興阿的孫子,巴彥的曾孫。壯年披甲為兵,以破連鎖功,薦升鐵嶺路記。年五十解甲歸田,鄰裡鄉黨親有婚喪事的,隻請求他,他都全力贊助。還舍地八十畝,作為村中牧養,設立義塾,教導鄉間子弟,因而城鄉人士皆稱贊他。

文會,錫伯族,蘭翎,開原慶雲譚相台人,布勒杭阿之子,巴彥的第四代孫,法庫防禦,清柳條邊法庫邊門總管。

在宗譜十四世的記載中,有一個人引起我們的注意。他就是出生在開原的錫伯族人關蘊科,現在是北京人間瓷畫美術館的館長,中國當代文化藝術策展人。2000年開始研究錫伯族曆史和西遷文化,先後八次進入我國東北、新疆和蒙古國完成重走西遷路的活動。特别是2013年8月份,他第一次帶領七名錫伯族同胞在東北老家開原舉辦啟動儀式,告别沈陽錫伯家廟,經彰武台、通遼等地區,橫穿蒙古國,最後到達我國新疆察布查爾錫伯族自治縣。用時13天,行程7000公裡,第一次完成了團隊重走西遷路活動,在全國乃至世界引起轟動和影響。

巴彥碑在開原乃至在全國的錫伯研究中占有一席之地,具有很重要的分量。巴彥本人聲名顯赫,為清代錫伯族品級最高官員之一,頗具傳奇色彩。譚相台巴彥這一“英雄家族”,高官輩出,興旺昌盛,在開原錫伯族中堪與大灣屯的錫伯“榮譽家族”相提并論。即便是在全國,這樣的錫伯“英雄家族”也是令人景仰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