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養鼈新技術?中國水産頻道報道,一、品種概況,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實用養鼈新技術?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中國水産頻道報道,
一、品種概況
(一)培育背景
中華鼈Pelodiscus sinensis,俗稱團魚、甲魚、王八,在分類上隸屬于爬行綱Reptlia、龜鼈目Testudinata、鼈科Tironychidae,經濟價值和藥用價值高,曆來被視為滋補的營養保健品。中華鼈養殖業起自上于世紀90年代,經過20餘年的發展,現已成為我國重要的水産養殖品種,2014年全國中華鼈養殖産量約34萬噸。
中華鼈養殖業的發展中存在着一些問題,種的問題最為突出。一直以來中華鼈苗種供應不足,長期大量從台灣和東南亞引進中華鼈苗種導緻了我國中華鼈種質混雜、病害增加。浙江省是中華鼈養殖大省,種的問題對浙江省中華鼈産業發展至關重要。自上世紀90年代末浙江省水産引種育種中心就開始從事中華鼈良種選育,于2007年聯合選育出我國第一個中華鼈新品種中華鼈日本品系(品種登記證号GS03-001-2007),于2008年聯合選育出我國第二個中華鼈新品種清溪烏鼈(品種登記證号GS01-003-2008)。兩個中華鼈新品種的育成極大推動了浙江省及我國中華鼈産業的良種化進程,促進了産業發展。
中華鼈日本品系最突出的優點是生長速度快,清溪烏鼈具有烏黑體色穩定遺傳,市場價格高優點。利用雜交技術整合兩個中華鼈新品種的優勢,育成既具有生長快的優點,又具有明顯的腹部花斑的新品種,更受市場歡迎,對産業發展具有重大推動作用。
(二)品種特性
父本、母本均為農業部審定的水産新品種,遺傳性能穩定;中華鼈“浙新花鼈”生長速度快,較母本中華鼈日本品系高10%以上,腹部黑色花斑明顯。
二、人工繁殖技術
(一)親本選擇與培育
1. 親本來源中華鼈“浙新花鼈”繁育用親本必須選用國家審定的體質健壯的中華鼈日本品系和清溪烏鼈;母本中華鼈日本品系2冬齡以上,體重1千克以上;父本清溪烏鼈2冬齡以上,體重0.75千克以上。
2. 親本培育 親鼈培育密度為3平方米/隻,雌雄配比為5~7:1,首次配對時間為親鼈專池培育當年的10月至11月。放養前把培育池塘中的雜物徹底清除掉,再用生石灰0.5千克/平方米幹法清塘,然後注水1.5米深。放養前用100×10-6 濃度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泡3分鐘。放養時讓鼈貼着水面任其遊于水中。越冬期水深保持在1.5米以上,并每月換一次新水,換水量為原池水的1/5~1/4,保持透明度30~40厘米。在商品成鼈料的基礎上添加50%的鮮活飼料。其中鮮活動物性飼料40%(鮮魚20%、鮮雞蛋15%、鮮豬肝5%),鮮活植物性飼料10%。每月添加防病中藥粉10天,添加量為當日幹飼料量的1%,投餌率為鼈體重的3%。鮮活飼料在添加前應打成漿拌入飼料中,并制成顆粒或團狀投喂。日投喂兩次,即上午8時,下午4時。
(二)産卵孵化
1. 産卵 池北岸設産卵場,産卵場高出培育水面50厘米,寬1米,長為池邊長的1/3,内鋪1毫米的細沙厚30厘米,整個産卵場設遮陽擋雨棚。當春季水溫上升到27℃以上時,鼈就開始在淩晨産卵。剛産的卵呈粉紅色,幾小時後動物極端位,端位點呈白色。卵體圓,表面光滑。産卵24小時後就可采卵。采卵時先扒開覆蓋的沙子,然後用手輕輕取出鼈卵,并挑出一端呈白色的受精卵,做好産卵數量記錄。裝卵的孵化箱可用吸水性好、不易腐爛的杉木闆制作。箱體正方形,邊長50厘米,高20厘米。
裝卵方法分為無沙孵化裝卵法和有沙孵化裝卵法。無沙孵化裝卵法裝卵前箱底先鋪一塊面積與箱底相同厚1厘米的輕體海綿,然後再裝上一塊同樣面積和厚度但打有孔穴的重體海綿,孔穴的孔徑2厘米,孔距0.5厘米,鋪好後上面蓋上一塊厚度和面積與箱口相同的輕體海綿。輕體海綿在蓋前應有一定的濕度,以手擠不出水為準。
有沙孵化裝卵法裝箱前先在箱底鋪上3厘米厚的細沙,然後放上兩層卵,卵距0.5厘米,裝好後蓋上細沙即可。細沙粒徑要求不超過1毫米,沙子濕度以手捏成團松手即散為準。
2. 孵化 鼈卵在人工控制的孵化室進行孵化,孵化室要求保溫、保濕、通風、便于操作。室内應有增溫、控濕、通風設施。地上應設集苗溝,溝深30厘米,寬30厘米,溝中鋪15厘米細沙,細沙粒徑同孵化。孵化期間要求室溫始終保持30℃~32℃,濕度70%~75%。
孵化箱應平放在孵化室集苗溝的兩側,放時采用多層式,即3~5層為一組,疊時上下箱距5厘米,平面組距20厘米,兩組為一行,平面行距50厘米。孵化期間應每5天上下層翻箱一次。
孵化時間為43~45天。總積溫為36000℃左右。剛出殼的稚鼈須在盆中暫養24小時。暫養的盆可用直徑1米,深30厘米光滑的塑料盆,盆内放細沙10厘米,并裝水至沒過細沙2厘米,暫養密度為每盆200隻。暫養的溫度應與養殖溫室的溫度相同。暫養24小時後就可移到溫室培育。
(三)苗種培育
1. 池塘條件 用采光大棚培育。溫棚要求既采光又保溫,單池面積以20~30平方米為宜,池深50厘米。進排水方便,池中間靠裡邊鋪上2.5厘米寬10厘米厚的細沙,并設15厘米高的擋沙牆。靠過道邊設飼料台,飼料台可用優質波紋水泥瓦,數量為每150隻鼈設一塊。放養密度為每平方米放養20~25隻。
2. 苗種放養 以放養7月中旬前孵出的鼈苗為宜,最遲放養時間不超過9月10日。鼈苗放養前鼈體用濃度為1.5%鹽水浸泡10分鐘。然後用盆将鼈苗送到池裡貼着水面輕輕倒出,任其遊走。鼈苗放養後可在飼料台中撒上放養鼈體重5%的飼料引食,飼料制成鼈苗适口的軟顆粒,待鼈苗引上食台,能正常吃食時,進行常規的培育管理。
3. 培育管理
(1)投喂:投飼采用四定原則。定質:在商品飼料的基礎上添加10%的鮮活餌料(鮮水溞、鮮雞蛋等)。定量:以鼈體重3%的投飼率再結合當時實際吃食情況,以5%的幅度靈活增減。定時:每天投喂兩次,上午8時,下午4時。定點:把飼料投在設置好的飼料台上。
(2)水溫控制:7月至8月,采光大棚内的水溫超過35℃以上時,及時掀起大棚兩側的薄膜并用排風扇進行降溫,9月應将兩側掀起的薄膜複原,并檢查有否損壞的地方,保持大棚的水溫穩定。11月15日前後水溫下降到15℃時,掀起大棚兩側的薄膜,使水溫進一步下降到10℃以下,促使鼈進入自然冬眠。翌年3月上旬,水溫達到15℃時,将兩側掀起的薄膜複原,使大棚内水溫盡快上升到20℃以上。
(3)水質控制:當池水的透明度低于20厘米時,應及時換新水,換水量為原池水的1/5~1/3。當pH低于7時,可用生石灰呈水體25×10-6潑灑調節。當池水中水溞數量超過20×103個/升、水色發紅時,應及時撈出水溞,同時用增氧劑進行調節。平時可應用些能改良水質的生物制劑。
三、健康養殖技術
(一)主要養殖方式和配套技術
中華鼈“浙新花鼈”适宜進行池塘仿生态養殖、溫室外塘兩段式養殖。
1. 池塘仿生态養殖 外塘養殖池塘長方形、方形和多邊形均可,以長方形為好,東西向,坡度30°。池塘設置曬背台,一般曬背台選擇在池塘背風向陽、環境安靜的一邊設置,一般使用石棉瓦或竹木搭建。石棉瓦橫向斜置于池坡上,一邊入水15厘米,便于鼈上下。成鼈養殖池每200隻按1平方米設置,幼鼈養殖池每400隻按1平方米設置,稚鼈池每1000隻按1平方米設置。曬背台與投食台可以共用。
做好鼈池的清整與消毒工作,是養鼈防病進行健康管理的一個重要措施,也是減輕環境對中華鼈産生不良壓力的不可忽視的環節。可采用生石灰幹法清塘、生石灰帶水清塘、漂白粉清塘等。
稚鼈放養時間選擇水溫在20℃以上的晴天進行,幼鼈分養選擇在水溫15℃~20℃的晴天進行。将經消毒的鼈用箱或盆運至鼈池水邊,傾斜盛鼈容器口,讓鼈自行遊入鼈池。中華鼈放養應一次放足,規格要基本整齊一緻。若需在中華鼈150克/隻時翻塘,苗種放養密度應在30隻/平方米左右;若在中華鼈在50~100克/隻時翻塘,苗種放養密度應在50隻/平方米左右;若隻暫養2個月左右,密度應低于90隻/平方米。幼鼈的畝放養密度一般在1300~2000隻之間,成鼈的畝放養密度一般在1000~1300隻之間。當稚鼈長到100克以上可進行分養,一是降低放養密度,二是将雌雄進行分開飼養。
中華鼈是以肉食性為主的雜食性動物。在人工精養情況下,中華鼈的飼料種類主要包括:一是新鮮、無污染的鮮活餌料,如小雜魚、螺、動物肝髒、雞蛋、蔬菜等。二是粉狀人工配合飼料,根據中華鼈不同年齡、生長階段的營養需求和生長特點,生産出商品化的稚鼈料、幼鼈料和成鼈料等全價配合飼料。三是膨化配合飼料。投喂應堅持“四定”原則,即:定點,稚鼈放養初期,飼料投喂在投食台的水下部分,30天後逐步改為投放在投食台的水上部分;定時:水溫20℃~25℃時,每天投喂1次,中午投喂;水溫25℃以上時,每天投喂2次,分别為上午9時前和下午16時後;定質:配合飼料質量應符合中華鼈配合飼料标準的規定;定量:根據不同階段體重投喂固定體重比例的飼料。具體投飼量的多少應根據氣候狀況和鼈的攝食強度進行适當調整,每次所投喂的量應控制在1小時内攝食完為止。
越冬前在飼料中适當增加蛋白質和脂肪的含量,提高中華鼈體能量貯存。越冬前徹底換水一次,換水後全池潑灑生石灰20~30毫克/升。越冬期每月添換水一次,每次20厘米左右。越冬期盡量加滿池水,以利保溫。在強冷空氣來臨時,要做好防寒防凍工作。保持水面幹淨清新,不要有水生植物、雜草等雜物殘留,防止其腐爛,污染水質,造成缺氧;同時保證池水有充足的陽光照射,增加水中溶氧。若池面結冰,應在冰面均勻打孔增氧,一般每畝2~3個直徑為5米左右的冰孔。越冬期絕對禁止騷擾、捕捉、運輸等人為活動,以免驚擾冬眠中的中華鼈,造成中華鼈冬眠期活動而消耗體力,甚至引起死亡。
2. 溫室外塘兩段法養殖中華鼈溫室外塘兩段養殖模式是指稚幼鼈經溫室培育後,轉移到室外土塘養成商品鼈并提升品質的一種養殖模式。該模式同時解決了溫室養殖中華鼈的品質較差和外塘養殖模式養殖周期較長的問題,生産出來的商品鼈肉質較好,體型、體色都比較漂亮,市場售價較高。
(1)溫室階段養殖技術要點:放養前對溫室保溫、增氧設施進行檢修,檢查溫室食台、進排水系統是否完整,應按照投苗數量及池塘面積設置好池子的挂網數量、設定最佳的挂網量,對溫室進行整體消毒。
合理的放養密度十分重要,密度不宜過大,一般體重為3.5~5克稚鼈的放養密度為20~40隻/平方米,以25隻為居多。放養後的頭兩天不用急于投料,使中華鼈更易被誘食。第3天時,可在飼料中添加10%~15%的鮮活水溞(紅蟲)或雞蛋黃以增加飼料的腥味、易于誘食,并将飼料加工成條狀(厚不超過0.5厘米、寬不超過5厘米)進行投放,投飼量為1%左右。投放地點由池塘的整體逐漸向食台四周及食台本身轉移,觀察中華鼈上台情況。若中華鼈可上台攝食後,不可急于加料,攝食時間控制在1小時為佳。馴食階段最好控制在15天左右,便可開始投喂軟顆粒飼料。中後期投喂遵循定時、定量、定位、定質的原則。水溫控制在30℃~31℃左右,日投喂量在鼈體重3%~5%左右,投喂前半小時開動增氧機,喂料時關閉。養殖過程中間隔10-20天,用漂白粉3~5毫克/升或強氯精1毫克/升或碘制劑1毫克/升水體濃度全池潑灑,交替進行。養殖5個月後,定期(一般為一周)進行排污加水或适當換水,換進的水須經過消毒且與溫室中池水溫度一緻。
(2)外塘技術要點:出棚時間一般在5月下旬和6月上旬為宜。此時外塘水溫達到25℃以上,并且避開梅雨。一般應選擇連續2個晴天的時間段進行溫室至外塘的轉運,在上午4~7點及下午5點以後進行,避免在高溫及陽光強烈條件下進行。出棚時盡可能帶水捉鼈,以免幹池對中華鼈機體造成機械損傷及應激反應。經運輸後的中華鼈會出現個别咬傷的情況,應在下池前挑出,進行隔離飼養。下池時應帶水操作。将筐子運到養殖池邊,讓中華鼈自然爬入池中。放養密度不宜過大,以每平方米1~2隻為宜。
下池後1~2小時,全池用1×10-6金碘潑灑消毒,而後隔3天消毒一次。外塘養殖過程中基本不需換水,水的透明度以20~30厘米為宜,正常良好的水色為黃綠色或茶褐色。為保障水質穩定,可套養濾食性魚類,如每畝套養鲢50~100尾和鳙10~20尾。水位一般維持在80厘米左右,至10月份天氣轉冷,可加深水位至1米左右。如果發現水質較差時一般用碘制劑等消毒。
中華鼈放入外塘後一般需停料2天~3天,讓其慢慢适應環境。然後根據池塘裡中華鼈的活動情況,酌情進行誘食試驗,一般采用粉料現做現喂。首次投喂飼料應控制在每畝500克飼料以内,避免個别中華鼈暴食。飼料内可摻入少許魚油以提高誘食效果。誘食成功後,逐漸加大投喂量,至外塘放養後10~15天達到溫室的攝食量。然後每天每萬隻中華鼈增加飼料2千克,如果遇到高溫天氣(氣溫超過33℃)增加量為1千克或者保持原來的投喂量,待高溫過去後再增加投喂量。當每天每萬隻的飼料投喂量達到110千克時,不再增加投喂量。投喂時應嚴格按照定質、定量、定時、定點的“四定”原則。一般水溫18℃~20℃時,兩天一次;水溫20℃~25℃時,每天一次;水溫25℃以上時,每天兩次,分别為上午9時前和下午4時後。正常攝食後的投飼量的多少應根據氣候狀況和中華鼈的攝食強度進行調整,以在1小時内攝完為準。
(二)主要病害防治方法
1. 白點病 白點病是溫室稚幼鼈的常見病害之一,主要病原菌為嗜水氣單胞菌和溫和氣單胞菌。其發病症狀是白點可遍布全身,以腹部最多,挑破可見白色膿液,嚴重時白點擴大,邊緣不齊,有潰爛現象。臨近死亡的鼈體表及膜脫落,常浮于水面,頸半伸半縮,遊泳緩慢,很快死亡。該病傳染快、死亡率高,水溫25℃~30℃時流行,發病高峰在稚鼈孵化1個月内以及進入溫室1個月内,如果不及時進行有效治療,死亡率在幾天内就會迅速提高,有時甚至全軍覆滅。其主要發病原因為:一是溫棚内水溫偏低或孵化室的溫度與溫棚内的溫度相差過大,剛孵化出來的中華鼈從孵化室進入溫棚後易發生白點病。二是水體清瘦,中華鼈入池前未提前培肥養殖水體。三是由于養殖水體偏酸、溶氧不足或放養密度過大引起白點病。如果病情輕微,則外潑鹽酸土黴素8~10克/立方米水,隔天使用一次,連續使用2次。如果發病情況比較嚴重,則外潑強力黴素2~3克/立方米水,隔天使用一次,連續使用2次。
2. 腐皮病 腐皮病整個養殖周期均有可能發病,主要緻病菌以氣單胞菌為主。其發病症狀是鼈體表的任何部位皮膚發生潰爛、潰瘍,血水滲出,組織壞死,病竈邊緣腫脹,可進一步發展為疖瘡病和穿孔病。多數是由于水環境不适引起:一是水溫控制過高;二是水體透明度太大或養殖密度過高;三是水質惡化,水體中氨氮、亞硝酸鹽、硫化氫等有害物質偏高。在水環境不适的情況下,中華鼈易煩躁,互相撕咬,傷口發炎、腫脹、潰瘍,肌肉與骨骼外露,四肢在堅硬的水泥池底或地面摩擦或掘土過程中受傷,繼發感染,引起爪糜爛、四肢爛掉、爪脫落等症狀。若出現腐皮病,外潑戊二醛(2克/立方米水),病鼈用超能活性碘藥浴10~15分鐘,内服一些清涼解毒的藥物和電解多維2克/千克、保肝甯2克/千克等。
3. 穿孔病 穿孔病病原有嗜水氣單胞菌、普通變形杆菌、肺炎克雷伯氏菌、産堿菌等。發病初期,病鼈的背、腹甲及裙邊出現白色瘡痂,直徑0.2~1.0厘米不等,周圍出血,挑開後可見甲殼穿孔,穿孔處流血不止。未挑開的瘡痂不久自行脫落留下一小洞,洞口邊緣發炎,輕壓有血液留出,嚴重者可見内腔壁。防治方法同“腐皮病”。
4. 腸炎病 根據緻病原因的不同,可分為三種:一是細菌性腸炎,其典型症狀是中華鼈的肛門出現紅腫,大便浮起。二是應激性腸炎,其症狀是糞便不成形并且伴有鼻涕狀的物質。三是食物性腸炎,其糞便可以發現未完全消化的食物。無論出現哪一種腸炎,治療時應先讓中華鼈停料一餐或減少投喂量,減輕其腸道的負擔。細菌性腸炎最為常見,一般使用适量的抗菌類藥物和鹽酸小檗堿進行治療,并外潑大黃粉或三黃粉。抗菌類藥物可以殺滅病原菌,同時也會把中華鼈腸道内的有益微生物殺死,而這些有益微生物對中華鼈的消化功能起到非常關鍵的輔助作用,因此,用藥後更重要的是要重新構建中華鼈腸道内的微生态系統,應适當投喂一些電解多維和産酶益生素,以幫助其恢複腸道功能。如果是應激性腸炎,可投喂電解多維、葡萄糖、産酶益生素和鹽酸小檗堿。如果是食物性腸炎,可給中華鼈飼喂電解多維、葡萄糖、産酶益生素、鹽酸小檗堿和大蒜素。食物性腸炎是由于投喂的飼料細度太低,飼料中有不利于消化的原料,飼料加工後的顆粒太硬或魚油、菜油添加量過大等造成腸道的負擔加重,從而引起腸炎。可投喂食母生、電解多維2克/千克、低聚糖5克/千克、産酶益生素2克/千克、含有乳酸杆菌屬可内服食用的EM制劑等,同時可考慮飼料搭配1%~3%的蔬菜。
四、育種和種苗供應單位
(一)育種單位
1. 浙江省水産引種育種中心
地址和郵編: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荊長大道181号,311114
2. 浙江清溪鼈業有限公司
地址和郵編:浙江省湖州市德清縣乾元鎮09省道收費站旁,313216
(二)種苗供應單位
浙江清溪鼈業有限公司
地址和郵編:浙江省湖州市德清縣乾元鎮09省道收費站旁,313216
聯系人:馬坤
電話:13362283831
【關鍵字】: 品種 中華鼈 甲魚 養殖業 水産養殖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