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活靈活現黃楊木雕

活靈活現黃楊木雕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28 12:53:42

活靈活現黃楊木雕?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王笃芳——大家簡介,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活靈活現黃楊木雕?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活靈活現黃楊木雕(小巧黃楊木雕也可氣勢撼人)1

活靈活現黃楊木雕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王笃芳——

大家簡介

王笃芳,1947年出生于浙江省樂清市,著名黃楊木雕藝術家,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高級工藝美術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中國民間文化傑出傳承人。

文、圖/廣州日報記者 金葉

王笃芳出生于浙江樂清一個聲名顯赫的黃楊木雕世家,卻最終走出了一條和傳統木雕迥異的道路。他以簡潔而寫意的雕鑿,使一直拘泥于細膩刻畫的黃楊木雕煥發出了更加富有文人氣質的時代精神,又使自古以來隻能作為案頭賞玩之用的黃楊木雕,釋放出内核中隐藏的大氣之美。南懷瑾曾贈詩評價王笃芳黃楊木雕作品:“有人以刀筆煅煉獄,有人以刀筆啟文明,羨君刀筆開生面,枯木變化作神靈。”

簡潔寫意令作品“以小見大”

1947年,王笃芳出生于浙江樂清市一個木雕世家。其父王鳳祚是黃楊木雕的第一代大師,而比王笃芳年長15歲的兄長王笃純年紀輕輕便繼承了父親的衣缽,也在木雕界聲名鵲起。王笃芳走上黃楊木雕之路似乎成為一件順理成章的事。

王笃芳在上小學二年級的時候,就曾以泥塑作品《李白醉酒》入選縣小學生美術展,嶄露頭角。在杭州吳山中學讀到初二,他便毅然決然地辍學回家,在木雕廠當上了學徒工,從此和黃楊木雕結緣。

關于黃楊木,《本草綱目》有雲:“黃楊性難長,俗話說歲長一寸,遇閏則退,故稱千年矮。”這是一種生長極為緩慢的木材,在逾千年的時間裡,在高山雲霧籠罩的岩壁上吸取天地之精華,遂成就紋路緊密、細膩結實、色澤淺黃溫潤的材質,素有“木中君子”之稱,是雕刻的極好原料。因為成長過程艱辛緩慢,巨型木料極其罕見,黃楊木雕也就以小型居多。傳統的藝人大都講究運刀細膩,精工雕刻,人物形象追求惟妙惟肖,服飾衣褶線條要極盡流暢,恰似工筆畫。

在剛入行的時候,王笃芳就已經對傳統木雕千人一面的細膩工巧審美疲勞了,總想做些與衆不同的東西出來。王笃芳小時候在杭州生活過一段時間,沒事就喜歡去美術學院看學生們畫畫、雕塑,後來終于有機會進浙江美術學院學習油畫和雕塑,又去了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進修。這些經曆為他打開了一扇其他木雕藝人看不見的窗戶,他從中看到了傳統與寫實之外更廣大的藝術世界,令他感到簡潔、單純的表達,有時候要比繁瑣細膩的表達更有力量。“再加上我又喜歡畫畫、寫字,也喜歡看和中國傳統有關的書籍,慢慢地,對寫意的追求更加堅定了。”他說。

王笃芳不像許多傳統的黃楊木雕藝人那樣,孜孜以求于衣紋的繁複,表情的逼真,而更注重如何通過藝術化的設計,折射出人物的靈魂之光。比如他做的《孟浩然》,對衣袖的垂墜之感極盡強化,并且特别留心袖口層層衣紋的轉折扣疊,使得超然和飄逸的感覺撲面而來。觀衆在欣賞這樣的作品時,也許不會對木雕藝人出神入化的技藝啧啧稱奇,但整件木雕透露出的甯靜舒展、和諧自然,卻仿佛讓人在不知不覺中同孟浩然的精神世界有了溝通。

美術評論家楊成寅表示:“傳統黃楊木雕由于材質關系,一般都小而精,這個是對的,但是往往難于以氣勢撼人。王笃芳的作品卻能夠‘以小見大’,幾厘米的黃楊木雕,在他的手下竟能産生大型紀念碑的強大氣勢,殊為不易。”

對話

王笃芳——

設計

才是木雕的靈魂

廣州日報:您出生于黃楊木雕世家,聽說,王家有獨門的家傳技法?您覺得父親和大哥對您的影響有多大?

王笃芳:父親和兄長給我的影響,要說“潛移默化”是肯定有的,但并沒有一個“手把手教”的過程。我初中辍學,在樂清木雕廠當學徒的時候,大哥雖然是廠長,但被日常的行政事務纏身,無暇教我。而父親當時在杭州工作,更加沒有機會指導我,反而是在1970年退休之後,我才有了幾年跟着父親學習的機會,在技法上有了一個突飛猛進的提高。但所謂的“家傳技法”是不存在的,民間雕刻不是中國的太極拳,也不是國畫,沒有那麼深奧。當然,技巧本身當然重要,年輕人在年輕的時候應該好好學習,打下堅實的基本功,但就我而言,在創作的時候,腦子裡并沒有“技巧”這個概念,我考慮的是怎麼創作出唯美的藝術效果。設計才是木雕最為靈魂的部分。

廣州日報:傳統黃楊木雕細膩繁複,而您的作品卻以簡潔取勝。在做這種創新的過程中,有沒有遭受一些非議?

王笃芳:1978年,我剛從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畢業的時候,創作了一件作品叫《潑水節》,非常簡潔,這件作品1993年被中國工藝美術館珍品收藏,卻被一些老藝人嗤之以鼻,說這是什麼東西啊,一條衣紋都沒有。内涵的美他們看不出來,他們看的是表面的“技巧”,因為作品沒有充分地展現技巧,所以就不是好作品。但我認為,當代黃楊木雕不應該停留在技藝的拓展上,還要符合當下時代的精神氣象。現代人的審美取向是簡潔、單純的,這是時代的特質所決定的。當代的木雕藝術家,應該在作品的設計上契合當代人的審美趣味,走出一條和“老祖宗”不同的道路。其實創新是最難的,因為你必須首先吃透傳統精髓,才能按照現代人的審美眼光進行改造,是作者修養、技藝、才情的綜合反映,需要經過長期和艱苦的探索才能實現。

廣州日報:我知道您的書法、繪畫造詣都很深厚?

王笃芳:我是個“老宅男”,日常的生活就是白天雕刻,晚上寫字、畫畫。我畫畫和寫字都是自學的,書法主要學二王,繪畫就是中國的國畫。不同的藝術,很多道理卻是相通的。比如寫字和雕刻,一個用筆,一個用刀,但都講究“力透紙背”的力量感。我的雕刻作品很強調一種簡潔和寫意的精神,這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借鑒了中國畫潑墨寫意的精神。

廣州日報:您也很喜歡看書?我在網上查您的資料的時候,看到一位古書店的老闆發了條微博:王笃芳大師今天來購書,有《榮寶齋》數種和《豐子恺兒童漫畫選》、《人間詞話》等。

王笃芳:我看書特别雜。2004年的時候,我專門用一段時間研究沈從文的《中國曆代服飾研究》,從中汲取了很多營養,創作了一系列作品,比如《大禹王》、《莊子》、《李清照》、《魯班》等,這些人物不同的服飾處理,擺脫了數百年來傳統服飾雕刻方法的曆代傳襲。我最近在細讀的書,是陳振濂先生的《品味經典》,主要講中國繪畫史。

收藏

貼士

工藝留意手和臉

材質參考重量和木色

廣州日報:聽說黃楊木比較容易開裂,黃楊木雕的收藏需要注意什麼?

王笃芳: 黃楊木确實容易開裂,我在雕刻的時候,也經常聽到斷裂聲。發生斷裂主要是因為材料還沒有幹透,容易收縮開裂。

不過這個不構成黃楊木雕收藏的障礙。如果我們像對待玉器一樣用珍惜的心态對待黃楊木雕,它并不會發生損壞,關鍵還是看我們怎麼對待它。我建議藏家最好把黃楊木雕放在玻璃罩中,讓它和空氣隔絕,恒溫恒濕,有利于保養。除塵的時候不能用濕布,用幹燥的刷子刷一下就可以了。而且最好要經常把玩,經常和人親近的黃楊木雕會出現非常可愛的包漿,放在光照好的位置,色澤還會變得越來越紅。有一個藏家收藏了我父親1955年做的一個黃楊木雕,現在已經是紅木家具的顔色了。這些都是收藏黃楊木雕的樂趣。

廣州日報:什麼樣的黃楊木雕适合收藏?

王笃芳:如果從工藝上來判斷的話,重點看木雕的手和臉,這兩個部分是最難做到傳神和逼真;其次是看衣紋——不過如果手和臉做得好,衣紋通常也差不到哪裡去。

黃楊木雕以小葉黃楊為上,但是現在小葉黃楊非常珍稀。假設1噸黃楊木,能用來雕刻人物的材料利用率隻有百分之三十,雕成作品後完全沒有瑕疵的隻有百分之十。我自己的作品,隻有百分之二十能用到小葉黃楊,其餘都是采用大葉黃楊。小葉黃楊的木雕通常也就10~15公分,不太可能有大作品,如果有比較大的作品說是小葉黃楊,那一定是蒙人的。

大葉黃楊木雕能稍微大一些,三四十公分的都有,是從緬甸進口的,但這種材質和小葉黃楊相比,紋理比較松軟,有些像樟木,而且因為水分比較大,容易發黴,必須晾幹了才能雕刻。

同樣大小的黃楊木雕,沉甸甸的是小葉黃楊,而且小葉黃楊要比大葉黃楊深一點、紅一點。白亮且沒有什麼木紋的是大葉黃楊,小葉黃楊的木紋更加密集,富有色彩的變化。

我在市場上看到過五六十公分的“小葉黃楊木雕”,它們其實是把香榧木當成了黃楊木。香榧木比黃楊木的密度小,所以用手掂量,會感覺比黃楊木輕,而且它的黃色比較勻稱,不像小葉黃楊那樣有色彩的變化。

廣州日報:我看到市面上有一些用黃楊木做的家具,适合收藏嗎?

王笃芳:黃楊木很容易變形收縮,我曾經見過用黃楊木做的圈椅,走近一看,都變形了。所以,黃楊木不太适合做家具,作為家具局部的鑲嵌倒是可以的。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