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年2月1日,在美國西部的一個偏僻冷清的小鎮(Helena),在一個充滿煙霧、私下策劃政治醜聞、搶劫、敲詐為特點的地方,誕生了一位曠世奇才——
Norman Jefferis Holter
也就是我們常說的Holter的發明人。
床旁多導聯心電圖對于診斷心律失常和冠脈疾病發揮着巨大的作用,但對于無症狀或者症狀間歇發作的患者,我們需要更長時間觀察心髒的電活動。
Holter應運而生。
自從1961年第一台Holter問世以來,Holter技術不斷發展,其主要表現在診斷分析功能不斷推陳出新和導聯與記錄系統不斷發展。其中診斷功能除了常見的心律失常分析,還包括對心律變異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ST段,心室晚電位,QT間期,起搏功能的檢測和分析。
嚴格來說,Holter隻是動态心電圖(Ambulatory Electrocardiography,AECG)的其中一種。AECG根據記錄方式分為持續記錄儀和間斷記錄儀,前者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Holter,它可以記錄24-48小時的體表心電圖,現代的Holter多數配有九個或十個電極,因此理論上是和我們熟悉的床旁12導聯心電圖是一樣準确的(實際上,患者呼吸、運動導緻電極移位,會存在一定的差異)。
間斷記錄儀可以監測數周至數個月的時間,但隻會記錄有意義的心電事件(儀器可以按照自己設定算法開始記錄,也可以由患者感覺有症狀時自行記錄),電極通常隻有一到兩個,因此是模拟導聯而不是标準導聯,類似于心電監護,這方面的代表是植入式循環記錄儀(implantable loop recorder,ILR)。
另外,起搏器、ICD、CRT/D等心髒永久植入設備也會記錄異常的心電事件,它們記錄的不僅有體表心電圖還有腔内心電圖。
那麼——
什麼樣的患者需要「背個Holter」呢?
(為了表達準确,下文用AECG來代替Holter)
🔓症狀評估——最常見适應證
來心内科門診就診的患者表現各異,其中一些症狀通常與心律失常有關,比如心悸、暈厥、頭暈,另外一些症狀通常與心律失常無關,如氣短、胸悶、乏力、眩暈等。
在進行詳細的病史采集後,如果其他原因尚不能解釋,AECG是很有效的評估手段,尤其是對于症狀是一過性的或是陣發性的。我們可以發現症狀與心髒電活動的相關性,從而指導進一步的治療。
🔓風險評估
心梗後心衰、充血性心力衰竭和肥厚型心肌病的患者均有較高的猝死風險,而其猝死的最主要原因是室速和室顫。
研究表明,患者中出現頻發室早、多形室早、室速可能提示預後較差,但敏感性和陽性預測值較低,且同時需要結合HRV、Echo等共同評價。
🔓診斷心肌缺血
對于缺血性心髒疾病,運動試驗和影像學檢查當然是首選。但在一些特殊情況,AECG依然有用武之地,比如一過性的心肌缺血、靜息心絞痛、患者無法行運動試驗或運動試驗無法解釋。另外,AECG帶有ST段分析功能也可以對診斷心肌缺血助一臂之力。
🔓評價治療效果
AECG同樣可以評價抗心律失常的藥物的治療效果——
對于室性早搏、室速和、室顫,AECG可以評價藥物治療的效果。
室上性心律失常,患者每天的心電變化差異較大,推薦用更長程的間斷記錄儀(如ILR)。
而對于房性心律失常,AECG可以觀察藥物對于節律和心室率的控制情況。
另外,心律失常藥都會有緻心律失常的副作用(如延長QT間期,影響窦房結功能,加重房室阻滞等),AECG可以觀察藥物的副作用。
🔓評估起搏器和ICD的功能
現如今,起搏器和ICD的功能越來越強大,本身可以監測和記錄心律失常事件,統計感知和起搏的比例,一般無需再行AECG。如果患者反複出現症狀,或者懷疑植入設備工作異常時,若程控後依然不能明确,可以行AECG來鑒别自身心髒異常還是植入設備工作異常。
最後總結成下面的表格
表1 AECG的臨床應用
我想大家應該知道了什麼樣的患者需要做Holter檢查了,那麼當我們拿到一份報告該如何解讀呢?什麼情況該做消融,什麼情況該裝起搏器,那些奇奇怪怪的散點圖是什麼意思呢?
且聽下回分解。
參考文獻
1. Inaki Romero. Ambulatoryelectrocardiology. Cardiology in Review 2013;21:239-48.
2. Crawford MH, Bernstein SJ,Deedwania PC, et al. ACC/AHA guidelines for Ambulatory Electrocardiography. Areport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TaskForce on Practice Guidelines (Committee to Revise the Guidelines for AmbulatoryElectrocardiography). Developed in collaboration with North American Societyfor Pacing and Eletrophysiology. J Am Coll Cardiol. 1999;34:912-48.
3. 郭繼鴻,張萍. 動态心電圖學.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
作者:北京協和醫院内科 常龍
審閱:北京協和醫院心内科 程中偉 副教授
編輯:六月雪葉
..一頁,幫你搞懂。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