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孩子厭學是什麼感受

孩子厭學是什麼感受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24 03:23:24

疲勞分為生理疲勞和心理疲勞。心理疲勞的标志是學習效率降低。長期的心理疲勞會影響心理健康,使人心境壓抑、心煩意亂,甚至出現神經衰弱症狀,進而導緻其他心因性疾病。

01

厭學是心理疲勞的表現形式

心理疲勞是厭學的根本原因

在一年一度的中小學生心理問題篩查活動中,初二男生小堅的鑒定表被蓋上了“心理疲勞”的紅印章,引起他媽媽高女士的高度警覺。第二天一早,她就來到學校,要求與心理醫生面談。

我對她說:“不要緊張,心理疲勞是常見現象,小堅所在的班,被蓋上這種紅印章的有十五六名學生呢。”

高女士用手勢打斷我:“我不是質疑您的診斷,而是覺得診斷得太輕了,小堅有嚴重的厭學心理,您沒有診斷出來,應該重新診斷。”

我請她坐下:“說說看,您是怎樣認定小堅有厭學心理的?”

“第一,小堅不疲勞。”高女士理直氣壯,“玩網絡遊戲的時候他就不知疲倦,一邊拍打鍵盤一邊大呼小叫,興奮得像打了雞血。暑假帶他去爬山,他一路跑在前面,嫌我和他爸走得慢,先後兩次跑下來接我們,哪裡有一點疲勞的樣子?”

我耐心地聽她講述。漸漸地,小堅的形象在我腦海裡更加清晰。

“第二,小堅厭惡學習。”高女士接着說,“隻要一說到學習,他就耷拉着腦袋,垂頭喪氣。在家做作業的時候,他拖拖拉拉,明明半小時能完成,他能磨蹭兩個小時,而且質量不高,經常出現簡單錯誤。前段時間,他跟我說他頭疼,讓我代他向班主任請假。我要帶他去醫院檢查,他死活不肯去,說一個人在家休息一天就好了。等我傍晚下班回到家,發現他把兩三年不玩的電動賽車跑道翻了出來,安裝在客廳裡,還下樓買了整整一盒電池,一個人在家玩了一整天。您說,這哪裡像頭疼的樣子?所以,我認為他有厭學心理,而且十分嚴重。”

“還有哪些證據?”我鼓勵她繼續說下去。

“第三,小堅這個學期成績下滑了!”高女士忽然提高了聲調,說明她很在意小堅的學習成績,“我向班主任打聽過了,小堅沒有早戀,玩遊戲也不算上瘾,成績下滑不是因為厭學,還能因為什麼?”

我被她的武斷逗笑了:“您把小堅想得太簡單了。他生理上不疲勞,不意味着心理不疲勞。我認為,小堅學習成績下滑的原因不是厭學,而是他太累了。

高女士半信半疑:“那麼,什麼是心理疲勞?”

我告訴她,心理疲勞是指由腦力勞動繁重、神經系統過度緊張或長時間從事單調、枯燥的工作而引起的精神倦怠現象。表現為心緒不安、動機喪失、注意力不集中、思維遲鈍、情緒低落、工作學習效率下降、反應遲緩、工作正确率降低等。

“心理疲勞比生理疲勞更可怕。”我進一步解釋,“生理疲勞在短暫的休息之後,很快會消除,而心理疲勞就不那麼容易被發現,更不容易消除。”

我告訴高女士,孩子心理疲勞,通常會有以下5種典型表現:

1.拒絕上學。孩子變得不愛上學,不願見老師,甚至每到上學前,孩子就說自己肚子疼、頭疼等。

2.厭倦學習。有的孩子不願做作業,一看書就犯困。

3.注意力渙散。即使在沒有外界幹擾的情況下,孩子的注意力也不易集中。有的孩子雖然在看書,其實沒有看進去,隻是做樣子。

4.厭煩交流。不願父母過問學習上的事,對父母的詢問常保持沉默,或者表現煩躁、轉移話題。

5.貪玩。上課時打不起精神,課後十分活躍,表現為玩不夠。

高女士問:“這些表現在小堅身上都能看到,但是,這些不都是厭學的表現嗎?”

我說:“厭學是心理疲勞的表現形式,心理疲勞是厭學的根本原因。小堅已有心理疲勞的表現,但尚未達到厭學的程度。”

孩子厭學是什麼感受(孩子不是厭學而是太累了)1

02

絕大多數疲勞都源于心理的影響

純粹由生理引起的疲勞是很少的

聽了我的解釋,高女士确信小堅不是厭學,而是太累了,但她旋即表現出無助的情緒:“我知道小堅學習很苦很累,但競争這麼激烈,我哪敢讓他不苦不累!”

“中小學生心理疲勞的原因很複雜,不能讓應試教育背黑鍋。”我告訴她,快節奏的現代生活、競争激烈的社會環境、繁雜的信息轟炸、噪聲污染、人際關系緊張等都會導緻孩子出現心理疲勞。

心理學專家經過多年研究,總結出導緻心理疲勞的九大原因,其中,符合未成年人的有以下幾種:

1.有害的環境刺激:住房擁擠、噪聲、污染、低溫、高溫等。

2.生理功能異常:青春期生理變化、疾病、失眠、藥物中毒等。

3.學習障礙:學習難度大,學習方法不适合,考試成績欠佳等。

4.人際關系緊張:師生關系和同學關系不佳、父母感情破裂、鄰裡關系緊張等。

5.天災人禍:自然災害、意外事故、親人亡故等。

高女士吞吞吐吐地告訴我,小堅中考結束之後,她與小堅的爸爸孟先生辦理了離婚手續。小堅不喜歡嗜酒如命的爸爸,甚至慫恿媽媽離婚,但爸媽離婚後他又很不适應,經常小聲嘀咕“今年中秋,不知爸爸能不能吃上月餅”之類的話,說明他難舍父子之情。

高女士說:“離婚後,我帶小堅搬了家,住房小了許多。我給他轉了學,同學都不認識,他抱怨過好幾次。經您提醒,我想,居住環境、上學環境和人際關系的改變也對他造成了不良影響。我現在同意您的那句話,我把小堅想得太簡單了。”

我告訴她,英國心理學家海德費有一句名言:絕大多數疲勞都源于心理的影響,純粹由生理引起的疲勞是很少的。隻要孩子出現不尋常的疲勞,家長都應該從心理方面找原因,以免讓心理疲勞對孩子造成無形的傷害。

高女士警覺起來:“除了厭學,心理疲勞還會對小堅構成哪些傷害?”

我告訴她,研究表明,心理疲勞是由長期的精神緊張、反複的心理刺激及複雜的惡劣情緒逐漸影響形成的,如果得不到及時疏導化解,長年累月,影響心理健康,就會使人精神萎靡、恍惚甚至失常,引發多種心理疾患,如緊張不安、動作失調、失眠多夢、記憶力減退、注意力渙散、工作學習效率下降等,甚至引發生理疾病,如偏頭痛、荨麻疹、高血壓、缺血性心髒病、消化性潰瘍、支氣管哮喘、月經失調、性欲減退等。

高女士問:“生理疲勞歇一歇或睡一覺就緩解了,心理疲勞也能這樣緩解嗎?”

“心理疲勞比生理疲勞複雜,也更難恢複。”我解釋,“心理疲勞同生理疲勞一樣,本身是一種阻遏性機制,對機體起着一定的保護作用,迫使機體進入休息狀态,從而避免繼續受害。但如果家長和孩子沒有正視這一點,不及時采取措施緩解疲勞,過度而持續的心理疲勞便會影響身體健康。所以,一旦發現孩子有心理疲勞迹象,家長必須馬上對孩子進行積極的心理調适,避免形勢惡化。”

孩子厭學是什麼感受(孩子不是厭學而是太累了)2

03

興趣的産生與大腦皮層上的興奮點相聯系

從事感興趣的工作不易疲倦

從事沒興趣的工作則易于疲勞

高女士急問:“快告訴我,怎樣才能幫助小堅緩解心理疲勞?”

針對小堅的具體情況,我向高女士提出以下建議:

第一,注意勞逸結合,保證小堅每天8小時睡眠時間。

中學生學習緊張,競争壓力大,必須制訂合理的作息時間表,這樣才能保證休息、娛樂的時間。要給體育鍛煉留足時間,如跑步、遊泳、打球和步行等,以增強機體活力、精力和人體在應付複雜枯燥工作時的适應能力,從而避免因從事的活動過于單調而産生消極的情緒。

我特别強調,一定要想辦法保證小堅每天8小時的睡眠時間,對消除疲勞有明顯的效果。

第二,杜絕攀比,注重培養小堅的學習興趣。

我提醒高女士,要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消除“唯分數論”,對小堅要有全面的了解和正确的評估,杜絕攀比心理,要多做縱向比較,即自己和自己比、過去和現在比。

同時,要注重培養小堅的學習興趣。研究顯示,興趣的産生與大腦皮層上的興奮點相聯系,從事感興趣的工作不易疲倦,從事沒興趣的工作則易于疲勞。如果小堅某門功課成績下降,多半是學習興趣突然降低導緻的,應對策略不是逼他反複學習,而是激發他對這門功課的興趣,成績自然會提升。

孩子厭學是什麼感受(孩子不是厭學而是太累了)3

第三,幫助小堅明确學習目标,激發他的自信心。

無論從事什麼活動,一定要确立行動的目标,這樣才能不斷自我激勵,以取得預期的成功。要根據小堅的實際情況和學業水平,幫助他明确階段性的奮鬥目标,并進行适當分解,用不斷取得的小成績激勵他,從而增強他的學習興趣,恢複他的自信心,使他在愉快的情境中消除身心疲勞,學好各門課程。

比如,每次重要考試要求他多考5分,或者不因粗心大意丢分,小堅會感覺很容易辦到,但積少成多,從量變到質變,當他的自信心恢複了,就會實現總成績的飛躍。

第四,營造和諧的人際環境,給小堅足夠的安全感。建議恢複小堅與父親的聯系,并做好小堅父親的工作,請他履行父親的責任,幫助小堅成長。此外,我建議高女士與小堅的班主任保持密切聯系,共同做好小堅适應新環境的工作。

在日常生活中,要教給小堅一些人際交往技巧,與同學搞好關系,讓他生活在融洽、快樂的班級氣氛中,這樣才能有愉快的心境,才不易産生疲勞,即使感到疲勞也容易很快消除。

第五,注意培養小堅良好的個性和堅強的意志品質。意志堅強的人不僅在生理疲勞時能頑強地堅持,而且在心理疲勞時也能克服惰性,圓滿地完成任務。因此,平時要從小事做起,培養小堅勝不驕敗不餒、百折不撓的頑強意志。

高女士問:“有沒有辦法來快速緩解小堅的心理疲勞?”

“不妨嘗試沉思冥想保健法。”我告訴她,沉思冥想保健法是松弛大腦的一種特殊運動。具體做法是:坐在舒适的椅子上,閉目入靜,想30分鐘使你非常高興的任何事情,随後不斷地默念一串毫無意義的數字10分鐘,然後繼續合眼靜坐,想使你快樂的事情10分鐘。做完以後,如果感到大腦很清醒,說明效果好。照此堅持100天後,心理疲勞會明顯緩解。

最後我提醒:“國外的研究顯示,沉思冥想對許多疾病有預防作用,您可以陪小堅一起做,把它當成固定的家庭休息方式,長期堅持,定會收獲驚喜。”

END

作者:雲燕

編輯:陳彤

部分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

第一時間聯系删除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