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立冬
吟行不憚遙,風景盡堪抄。
天水清相入,秋冬氣始交。
飲虹消海曲,宿雁下塘坳。
歸去須乘月,松門許夜敲。
立冬:清霜冷絮裯,紅葉滿階頭
秋未盡
冬已來
11月8日
立冬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9個節氣,也是冬季的第一個節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關于霜降說:“立,建始也”,又說:“冬,終也,萬物收藏也。”完整地說,立冬是表示冬季開始,萬物收藏,歸避寒冷的意思。
北風潛入悄無聲,未品濃秋已立冬。秋天還未徹底告别,立冬已經踩着厚厚的落葉悄悄走近了。
立冬·三候
一候 - 水始冰
水始冰:此節氣水已經能結成冰。
二候 - 地始凍
地始凍:土地也開始凍結。
三候 - 雉入大水為蜃
雉入大水為蜃:雉即指野雞一類的大鳥,蜃為大蛤,立冬後,野雞一類的大鳥便不多見了,而海邊卻可以看到外殼與野雞的線條及顔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認為雉到立冬後便變成大蛤了。
立冬·詩意
《立冬》
紫金霜
落水荷塘滿眼枯,
西風漸作北風呼。
黃楊倔強尤一色,
白桦優柔以半疏。
門盡冷霜能醒骨,
窗臨殘照好讀書。
拟約三九吟梅雪,
還借自家小火爐。
《立冬》
明·王稚登
秋風吹盡舊庭柯,黃葉丹楓客裡過。一點禅燈半輪月,今宵寒較昨宵多。
《立冬》
唐·李白
凍筆新詩懶寫,寒爐美酒時溫。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滿前村。
《立冬即事二首》
宋·仇遠
細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葉半青黃。小春此去無多日,何處梅花一綻香。
立冬·習俗
一、食補
在民間,有立冬食補的習俗。俗話說“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冬季也是進補的好時機。在我國南方,立冬人們愛吃些雞鴨魚肉,在台灣立冬這一天,街頭的“羊肉爐”、‘姜母鴨’等冬令進補餐廳高朋滿座。許多家庭還會炖麻油雞、四物雞來補充能量。
二、迎冬
在古代,立冬是個重要的節氣。這一天皇帝會率領他的一衆文武百官到京城的北郊設壇祭祀。直到現在,人們依然很重視這個節氣,每當這個時候各地會做一些當地的特色小吃,也會舉行一些活動來慶祝這個節氣。
三、遊泳
現在有些地方慶祝立冬的方式現在也有了創新,在黑龍江哈爾濱、河南商丘、江西宜春、湖北武漢等地立冬之日,冬泳愛好者們就曾用冬泳這種方式迎接冬天的到來。冬泳無論在北方還是南方,是冬季人們喜愛的一種鍛煉身體的方法。
四、吃餃子
餃子是來源于“交子之時”的說法。大年三十是舊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節之交,故“交”子之時的餃子不能不吃。有諺語稱:“立冬補冬,補嘴空”。認為此時進行食補可補充元氣抵禦冬天的嚴寒。在我國北方,人們喜歡在這天吃餃子。
立冬·養生
一、溫補為主
冬季到來,要适當增加主食和油脂的攝入,保證優質蛋白質的供應。可适當多吃一些羊肉、牛肉、鴿、鹌鹑、海參等富含蛋白質及脂肪的食物。
二、注意保暖
立冬之後,氣溫驟降。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尤其要護好頭部、手部、腳部;外出時戴手套、帽子、圍巾,穿大衣;睡前用熱水泡泡腳;刮大風時最好不要迎風行走。
三、适當鍛煉
冬季不能因為天氣寒冷就把自己關在屋子裡,也要适當感受天地間的寒涼之氣,走出室外,激發身體潛能,提高身體免疫力。
春天播種希望
夏天揮灑汗水
願你秋天未完的心事
在這個冬天
都會實現
讓我們在對春天的期盼中
一起感受歲月深處的靜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