槲寄生南北皆有,卻難得遇見一回。前天編林海倫老師文章,見其在海曙龍觀拍到了好看又有趣的槲寄生,心癢難耐。
槲寄生(Viscum coloratum),桑寄生科槲寄生屬灌木。此處之“槲”,是指殼鬥科栎屬的槲樹,槲寄生的寄主之一。中國植物志記載,槲寄生還可寄生于榆、楊、柳、桦、栎、梨、李、蘋果、楓楊、赤楊、椴屬等樹木之上,全部都是落葉樹種。但是,根據林海倫老師的長期觀察,甯波的槲寄生似乎偏愛楓楊,他還沒在别的樹上看到過槲寄生。
槲寄生是一種有趣的半寄生灌木。何為“半寄生”呢?這是相對菟絲子、金燈藤等全寄生植物而言的,後者隻有肉乎乎的藤,并無綠葉,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全靠寄主生活。而槲寄生隻是紮根于楓楊樹上,吸收寄主的水分和無機養料,但它有自己的綠葉,能夠自行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養活自己,故謂之“半寄生”。
見林老師拍的圖片,為何會心癢難耐呢?這其實是大多數植物愛好者的正常心态,當聽說某地有那麼一種沒見過而顔值又高的植物時,就會心之念之,特想一睹為快。有些重度癡迷者,甚至會打飛的去某地拍一種植物。比如,本周末就有廣州花友特地來甯波拍二葉郁金香。
槲寄生最吸引我的,是那晶瑩剔透的淡黃色果子。它們或兩顆,或三顆,甚至有時候是四顆,長在英文字母Y一樣的枝桠中間,錯落有緻,珠圓玉潤,好似蜜蠟丸子一般,非常好看。如不是怕喉嚨被粘住,都想摘幾顆嘗嘗味道。
槲寄生果子的顔色,有黃有紅,寄主不同,顔色各别。根據中國植物志記載:“寄生于榆樹的呈橙紅色,若寄生于楊樹和楓楊的呈淡黃色,寄生于梨樹和山荊子的果呈紅色或黃色”。希望今後能夠遇到其他顔色的槲寄生。
拍槲寄生的過程,是一個驚喜連連的過程。一般說來,去山野拍一種植物,要把其生命史的花、果、葉等形态拍全,一年四季得去好幾次。如果沒有精準情報,光靠自己的經驗,說不定追蹤好幾年都不一定能拍全。
可是,我們這次去拍,不但拍到果,還拍到花。更難值難遇的是,居然拍到了為它們傳播種子的鳥,實在是人品太好運氣爆棚。
這些長着槲寄生的楓楊樹,就長在路邊,很好找,這是一喜。在拍的過程,忽然發現,有幾叢倒挂的綠葉之間,沒有果子,放大鏡頭一看,居然有花。有果子不奇怪,中國植物志記載槲寄生果期在9-11月,留存到現在也正常。但其花期4-5月,而現在樹上居然就有,出乎我們的意料之外。
槲寄生是雌雄異株植物,一株隻有一種單性花,那些結了果子的,顯然是雌株,而沒有結果子的,就是雄株了。雄花很不顯眼,沒有花瓣,隻有四個黃綠色的厚厚萼片,花藥就長在萼片的内側,花果齊全,這是二喜。可惜沒有看到雌花的樣子。留點遺憾也好,否則太圓滿了。
最讓我們激動的,是拍到了為槲寄生傳播種子的野鳥,這是三喜。當時正在小溪對面拍槲寄生的雄花和果子,忽然看到一隻背綠腹橙的小鳥,正停在對岸綠化帶邊的一根樹枝上,這是一隻沒有見過的鳥。我和三哥立刻調整鏡頭對準了它。恰好這隻鳥停了好久沒有飛走,正好方便我們拍攝,通過鏡頭看到的一幕,讓我們驚叫起來,它居然拉粑粑了!
雌鳥全身綠色
雄鳥正在拉粑粑
雙宿雙飛
為啥會驚叫呢?因為我們拍到了一個非常有價值的生态鏡頭。槲寄生種子的傳播媒介,正是以其果實為食物的小鳥。其果實含有非常黏稠的物質,縱使經過小鳥的腸道排出,也依然非常黏稠。
從我們拍到的視頻來看,小鳥排出粑粑之後,牽出來一根長長的絲線,有兩三顆種子黏在絲上。這時候,它不停的低下頭,用嘴把這些讨厭的粘絲弄幹淨,否則,它們尾巴上拖着絲,怎麼飛翔呢?
于是,這些絲上的種子,要麼被鳥嘴蹭到邊上的樹枝上,要麼拉出來之後飄飄蕩蕩黏在樹枝上。而槲寄生的種子就靠着這些粘液,牢牢粘住寄主,溫度濕度适宜的時候,開始萌發,向下将根紮進寄主,向上開始發芽長枝,于是一株株新的植株就形成了。
我們拍到的小鳥不止一隻,居然還是一對,這是第四喜。當我們正在拍綠背腹橙小鳥排洩的鏡頭,嗖的一下,另一隻全身綠色鳥飛到它身邊,在枝間跳躍鳴叫。
回來之後請教甯波著名“鳥人”古道西風、大山雀兩位老師,他們說這種鳥叫做橙腹葉鹎(Chloropsis hardwickii),橙腹的是雄鳥,全身綠色的是雌鳥。大山雀老師說,這種鳥在杭州植物園比較容易見到,沒想到在龍觀也能看見。古道西風老師也說橙腹葉鹎在甯波較少記錄。
資料顯示,“橙腹葉鹎在中國種群數量并不豐富”,已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原來還是難得一見的鳥類,這是第五喜了。
一次出行,不僅拍了槲寄生花、果和生境,居然還拍到協同進化的小鳥,收獲如此之多的意外驚喜,拍植物之樂,莫過于此。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