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想出省讀大學但父母不允許

想出省讀大學但父母不允許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7-20 11:16:48

來源:湖南教育電視台

前不久,剛剛考上研究生的李卓文,找到了家鄉嶽陽汨羅市教育主管領導,表達了自己的想法:“研究生畢業後,我要繼承爸爸的衣缽,回汨羅老家教書!”

這個女孩铿锵誓言的背後,是一個平凡卻打動了無數人的一線教師,為了當地的孩子,付出全部心力的故事。

這是一個農村青年,立志幫家鄉擺脫貧困的故事。

這是一個有關立德樹人、也有關師道傳承的真實故事。

想出省讀大學但父母不允許(父親倒在教學崗位)1

李卓文的爸爸李建蒼,出生在汨羅江北岸天井山腳下。兄弟姐妹五人,排行最小。父母年邁多病,家庭經濟拮據,少年建蒼嘗盡了人世間的艱難。

讀初中時,他是班上為數不多沒有自行車的孩子,每天早上5點鐘起床,步行十幾公裡上學。當時,同學們都從家裡帶中餐到學校吃,少年建蒼卻總是一個人躲在圍牆下吃,他帶的下飯菜永遠都是那幾樣,腌蘿蔔、腌酸菜……

靠着頑強的毅力,少年建蒼考上了縣城最好的高中。為順利完成高中學業,他寒暑假到處找事做,幫人插秧、割稻、打柴禾、采茶葉,甚至到磚廠拉闆車運泥巴、到鄰縣蘆材場“打蘆材”……皇天不負有心人。在經曆過落榜、複讀的磨砺之後,他終于考上了湖南林業專科學校。

1993年7月,青年建蒼大學畢業,卻做出了一個外人看來非常不明智的選擇——放棄在省城工作的機會,毅然回到生他養他的家鄉,在天井中學任教。這一幹就是28年。

想出省讀大學但父母不允許(父親倒在教學崗位)2

28年中,李建蒼老師一直擔任畢業班科目教學,包括數學、物理、英語、生物、地理、體育、音樂……等,基本上教遍了初中所有科目。用曆任校長的話來說,李建蒼老師基本上是“哪科缺老師他上哪科”。

2021年,年屆52的李建蒼,本來可以少承擔些畢業科目教學,但在學校年輕老師多、有待成長的情況下,他毅然接手一個畢業班的班主任,任教英語、生物、體育三科畢業班科目。最忙的時候,加上課後延時服務和晚自習,他一天要上七節課之多。

在鄉村中學任教,大部分學生家庭條件不好,從農家出身的李建蒼感同身受。為了幫助他們成才,李建蒼傾注了全部的關心與關注。同濟大學土木工程學院畢業生李鴻雲,曾是天井中學83班的學生,李老師是他當年的班主任。他說,沒有李老師,就沒有現在的李鴻雲。小升初以全鄉第一的成績進入初中的李鴻雲,驕傲自滿、年少輕狂,屢次在學校打架、吸煙、曠課,成績一落千丈。在李老師苦口婆心地勸說下,李鴻雲重新審視自己,重返課堂。但落下的英語卻怎麼都趕不回來。李建蒼就利用早晚幫他義務補習英語。最終,李鴻雲順利考上了汨羅一中,繼而考入同濟大學……

想出省讀大學但父母不允許(父親倒在教學崗位)3

古道熱腸、熱心幫助同事,是李建蒼老師留給幾十名同事最貼心的記憶。青年老師李铎賢回憶道:“我2018年進入天井中學,李老師成了我生物教學的導師,第1個學年他不下20次,到我的課堂指導我上課,這兩年我課堂上的成熟完全得益于李老師的指點。我是一名外地老師,周五回家,從學校到鎮上幾公裡的路,這些年都是李老師送的。星期天晚上學校不開餐,李老師總是把我留在鎮上吃晚飯,然後送我回學校。今年,我們新老師搬進了新宿舍,我的房間裡沒有熱水器,李老師自己花錢悄悄給我裝上……”

28年來,學校每學期評優評先,李建蒼總是讓給需要晉職晉升的老教師或者是需要成長的年輕人,李建蒼說,現在政策好,等我教滿30年,在臨退休前,能評上個“副高”就行了。誰承想,這一樸實的願望,竟成為終生的遺憾……

天井中學初三181班的學生清楚地記得,2021年11月10日星期三下午第一節體育課,他們和藹可親而又不失威嚴的班主任李老師,帶領他們進行體育活動時,突然暈倒在地,随即幾位老師将他送到宿舍休息40多分鐘,稍稍好轉。

日夜盼望李老師回歸課堂的孩子們沒想到,最後等來的,竟是李老師去世的消息。

得知李建蒼重病不治身亡後,他的同事、好友幹老師痛哭失聲:“老李是累死在教學崗位上的……”

28年,青絲成白發。李建蒼老師去世時,他全部的财産就是一套價值5萬元的自建房與一台國産代步車。來看望他的大學同學看到他的生活狀況,回想起28年前青年建蒼的選擇時,無不唏噓。

李建蒼一生生活儉樸,從來不在自己身上多花一分錢,一件咖啡色的棉麻外套,是他的“門面衣”,一穿就是十幾年。李建蒼生前的同事在給他整理遺物時,發現除這件衣服外,他基本上沒有一件像樣的衣物……

想出省讀大學但父母不允許(父親倒在教學崗位)4

雖然上有84歲老母待奉養,妻子下崗多年,一雙兒女學習生活費用壓頭……可但凡鄉鄰有需要,背負沉重經濟負擔的李建蒼,都會慷慨解囊。前年屋場修路,他先後從微薄的工資收入中,擠出近萬元資助……

“天井山下,楓樹橋邊,有我們可愛的校園……”

天井中學36班的同學們,至今仍記得上世紀80年代中期,他們就讀于這所學校時的校歌。雖然學校旁的“楓樹橋”已不可考,上世紀80年代就讀于這所學校的山裡伢子,卻在校歌的傳唱中,固執地把“楓樹”奉為了精神圖騰,他們每個人心中,都深藏着一片火紅的楓葉,引領着他們走向山外廣闊的世界。

李建蒼哼着相同的旋律,從這裡走出鄉村。大學畢業後,卻又以“人民教師”的身份,回到培育他的母校。如一棵楓樹般,紮根貧瘠的土地,守候鄉村教育這一方淨土,用生命抒寫“一生一校”的傳奇,護佑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

女兒李文卓在追思會上深情表白:“爸爸是一個平凡的人,一輩子沒有當過職位顯赫的大官,沒有成就驚天動地的大事,沒有創下金玉滿堂的大富;但爸爸是一個出色的人,他一生經曆的每個階段、承擔的每個角色都很成功,他是學生心中的好老師、爺爺奶奶的好兒子、媽媽的好丈夫,我和弟弟的好父親……他是世人公認的好人,我為有這樣一位爸爸而驕傲!”

12月14日,李建蒼安葬的第二天,天井中學校園恢複了平靜,教室内傳來嘹亮的歌聲:“天井山下,楓樹橋邊,有我們可愛的校園……”

想出省讀大學但父母不允許(父親倒在教學崗位)5

校歌依舊在傳唱。那棵“紅楓”,在師生們無盡的思念與緬懷中,正樸實而濃烈地綻放。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