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堿和小蘇打,外觀差不多,區别卻不小,弄懂了再用,漲知識了
平時炒菜做飯,用到的調料太多了,有些外觀差不多,能不能混用呢?比如食用堿、小蘇打,都是白色粉末,用途是不是一樣呢?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不懂的人快跟我了解一下吧。
20年的老廚師說,食用堿和小蘇打雖然長得差不多,但區别非常大,最好弄懂了再用。
通過外包裝,我們能看到一些信息,比如食用堿可以制作面條、漲發幹貨、碼味上漿、去除油污,但小蘇打卻寫得是清潔果蔬、廚衛,難道食用堿是能食用的,小蘇打不能食用嗎?食物裡不能加小蘇打嗎?下面我們就詳細地說一說這2種白色粉末。
食用堿和小蘇打
1、化學成分
食用堿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鈉,而小蘇打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氫鈉。
2、化學性質
由于成分不同,導緻化學性質也不一樣,食用堿溶于水後有強堿性,因為會産生大量的氫氧化鈉。而小蘇打溶于水後是弱堿性。
另外,食用堿比較穩定,在加熱狀态下不會分解,這個加熱溫度是平時烹饪的溫度,一般隻有200℃左右,隻有超過800℃才會分解。但小蘇打不穩定,超過50℃開始逐漸分解生成碳酸鈉、二氧化碳和水,270℃時完全分解。
3、用途
利用它們的化學性質,就可以在生活中充分利用它們。
食用堿
①在炒肉時加入一些進行腌制,可以讓肉變得更加滑嫩;
②泡發幹貨,比如腐竹、鱿魚幹時,能讓食材更快地吸水,泡發快,漲發率高:
③擀面條時,和面加一些,可以讓口感更加筋道,亮白。
④同時清潔油污時,用食用堿效果更好,因為油污都是脂肪酸,利用堿性中和酸性,就能快速地去除油污了。但不适合清洗果蔬,因為堿性太強,會造成影響。
小蘇打
①小蘇打是弱堿性,也可以用來清潔果蔬、廚衛等,因為農藥、油污都是酸性的。
②腌制肉類時加适量小蘇打,也有嫩滑的作用。
有一個很多人想問的問題,就是發面時應該用食用堿還是碳酸鈉?大家知道答案嗎?發面,是通過産生氣體讓面團膨脹,就看哪個能産生氣體了。
根據化學性質可以看出,食用堿無論水解還是加熱,都不會産生氣體,所以用食用堿是不能發面的。不過可以用它來中和面團的酸味,比如發過頭的面團,加點食用堿揉一揉,就沒有酸味了。
而小蘇打本身就是一種食品疏松劑,因為超過50℃就會分解出二氧化碳,讓食物變得膨松,是制作餅幹、糕點、饅頭、面包等面食常用的膨松劑。
但要注意,由于碳酸氫鈉分解醋二氧化碳後,還會産生碳酸鈉,所以用量不宜過多,不然面團會有很濃的堿味。面粉的1%即可。
無論是食用堿還是小蘇打,都要注意密封保存,防止受潮。小蘇打一旦受潮,膨松效果就變差了,不能用于發面。
現在大家知道了吧,食用堿和小蘇打的區别非常大,除了清潔油污、腌肉嫩肉,其它用途都是不一樣的,不能代替使用,各有各的用途,弄懂後再用。覺得我的文章不錯,請給我點贊、評論、轉發、收藏、關注,下次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