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到摩擦力這塊,有許多同學感覺到有些難。
大多數同學感覺比較困惑的地方有:阻礙相對運動(趨勢)怎樣理解、摩擦力方向的如何判斷、如何用摩擦力相關知識解釋日常生活中的現象等。
今天,我們就逐個解決同學們困惑已久的問題。
概念裡的“阻礙相對運動(趨勢)”是以相互接觸的物體作為參照物的,而且隻能選擇相互接觸的物體作為參照物。這一點和機械運動裡面的研究物體運動是不一樣的,研究物體的運動我們可以選擇任何參考物。
“相對運動趨勢”指的是想要發生相對滑動但是實際上并沒有動。比如在斜面上靜止的物體,在重力的作用下就有沿斜向下運動的趨勢。
關于摩擦力方向的判斷,兩種方法可以解決:
1.受力分析法。
根據二力平衡條件判斷摩擦力方向。
2.假設法。
假設兩物體接觸面光滑,看他們能不能發生相對運動,如果能,說明它們原來有相對運動趨勢,就有摩擦力,摩擦力的方向和該物體在假設情況下的運動方向相反。
具體看幾個例子吧。
我們知道,摩擦力總是阻礙物體之間相對運動(趨勢),但它并不總是阻力,比如,走路,騎自行車時後輪受到的摩擦力,傳送帶把物體送到高出去等,都是摩擦力提供了動力。
理解了摩擦力的相關知識,我們就能很容易解釋日常生活中一些例子:
推自行車時,兩個輪子都是從動輪,我們假設輪子和地面都是光滑的,則輪子就不會轉動了,輪子随着車子在推力的作用下會一起向前移動,所以它有向前運動的趨勢,則它所受到的摩擦力是向後的。前後輪的道理一樣。
騎自行車時,情況不一樣了,後輪是主動輪,提供動力,我們同樣可以用假設法,假設後輪與地面光滑,則後輪會在地面上打滑不能前進,輪子與地面的接觸點會向後運動,所以後輪受到向前的摩擦力。前輪的道理同推行自行車的情況。
自行車的車輪受到摩擦力的情況用假設法是不是很好理解呢?
如有疑問歡迎大家讨論交流。
感謝大家的閱讀物分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