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鄉村記憶的真實故事

鄉村記憶的真實故事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20 19:30:20
我們那時當教師天天家訪作者:袁炳綱

鄉村記憶的真實故事(鄉土作家袁炳綱随筆我們那時天天家訪)1

現在的學校,召開家長會要寫入行事曆,聘請某個家長發言,提前拟定安排,甚至還讓專人給其寫好發言稿。

到了開會那天,給學生反複安排叮囑,務必來校時要帶上家長。

鄉村記憶的真實故事(鄉土作家袁炳綱随筆我們那時天天家訪)2

鄉村記憶的真實故事(鄉土作家袁炳綱随筆我們那時天天家訪)3

平時上學,都是家長帶孩子,唯獨家長會,是孩子帶家長。

有時有的家長忙得沒空,不能前來,學校逼得學生鬧出花錢雇家長的笑劇小品。

至于教師家訪,學校對班主任老師提出嚴苛的要求,并規定要有家訪詳盡記錄。

可是,苦口婆心殚精竭慮換來的多半是家長的怨言。

孩子學習好,家長會上老師不停表揚誇贊家長,什麼教子有方,什麼榜樣力量,褒揚之辭一籮筐又一籮筐。

但一旦孩子學習落後,家長會上老師不停貶損家長,好像一切過失全是這個不稱職合格的家長造成的。

我一個朋友,一子一女好像不是同一父母所生,一個特别聰明,一個異常木讷,所以兩口子經常為開家長會鬧矛盾:

若是聰明的女兒班開家長會,兩個人争搶着去;若是愚鈍的兒子班開家長會,兩人跐核桃,互相推诿。

究其原因:

許多家長會開成了表彰會,弄得會場哭的哭,笑的笑。

鄉村記憶的真實故事(鄉土作家袁炳綱随筆我們那時天天家訪)4

鄉村記憶的真實故事(鄉土作家袁炳綱随筆我們那時天天家訪)5

難怪許多孩子學習差的家長發出這樣的怨言:

啥家長會,分明是老師批評拾掇家長的會。

我是1972年站上講台并擔任小學生班主任的。那時在農村初小任教,一般鄉小隻有三五名教師,學校不可能有起竈條件,故教師吃飯要到學生家。

放學鈴一響,學生回自己家吃飯,老師也跟着學生一道去吃。

我們管這種吃飯叫吃派飯,按照村裡的家宅街道,有學生的家庭一家挨一家往過輪,一天一家一個娃。群衆打趣說我們一天吃一個娃。

有的家有兄弟姐妹幾個,我們就吃幾天。

那時的家長對管老師飯相當重視,會提前跟集上會買菜買肉,甚至還買包香煙,打瓶散酒。

那時家長的手頭普遍拮據,可給老師管飯這天是青蛙支桌子一一盡力支撐。

為此,我們曾驕傲地說:就這,書教得不咋樣,幾乎頓頓有“貓叫喚”(肉,貓見了肉叫喚),還捏着細的(錫制酒壺中間是細的)。

自然,在他家吃飯,三句話不離本行,談論最多的話題是孩子。

其中不乏對孩子比較中肯的評價,不知不覺滲透教師對家長的期待和要求,自然,家長也會潛移默化地給老師敲點邊鼓,誠心希望老師用心栽培。

這樣的家訪是促膝談心,教師和家長是對等的,沒有上下之分。

由于天天家訪,家長對孩子的一切了如指掌,真像有些調皮學生給家長說:我在學校放個屁你都知道。

鄉村記憶的真實故事(鄉土作家袁炳綱随筆我們那時天天家訪)6

鄉村記憶的真實故事(鄉土作家袁炳綱随筆我們那時天天家訪)7

現在社會發達發展了,學生老師都在學校吃飯用餐了,可和家長接觸的機會大大減少了。

我們那時從不開家長會,也不要求老師家訪,因為我們天天都開家長會,頓頓都進行家訪。

大概因為如此,剛開始我們那些公民辦教師吃飯要按頓給家長開錢和糧票(民辦教師隻開錢),後來家長群衆自動要求不要那錢和糧票了,等于白吃人家家長的飯了。

那時我真的很佩敬那些可愛的家長,這家今天管飯完畢他(她)們會自動通知下一家:明天該你家管老師飯了,趕緊去割肉買菜去。

許多時候,我們在一個村子呆的久了,好像完全徹底成了這個村子的成員,全村大大小小、男女老幼都是熟人朋友,對村子裡誰家的竈門口朝東西南北什麼方向開都清清楚楚,自然對每位學生的生活學習情況也明明白白。

一句話:家長像熟悉村人一樣熟悉我們教師,教師像熟悉學生一樣熟悉家長。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