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的公司上了我們的世界五百強榜單,你可以印到名片上,這個多自豪。但是百富榜不一樣,就算你周圍的人都知道你上榜了,你也不可能印到名片上,(那樣)傻得不得了。”
文 | 曹默涵
編輯 | 金湯
運營 | 月彌
聽說我是江蘇鹽城人,英國人胡潤戴上眼鏡,翻了一下手機,反應時長不超過半分鐘,開始科普:
“鹽城今年有8個人上了胡潤百富榜,第一個是海天味業的程雪,535億身家;排在後面的是保利協鑫的朱共山,光伏做得比較好;諾禾緻源的李瑞強,他的企業靠基因測序掙得110億财富……”
他擡頭看着我:“作為一個鹽城人,你可以看一下鹽城這8個人,他們是誰,他們的财富怎麼來的,為什麼不是我?”
“為什麼不是我”這個問題,胡潤早年間也被詢問多次。1999年,棕發碧眼還是小夥子的他,和一名中國大學生一起,從10多億茫茫人海中打撈出一份50人的榜單,并将他們推向全世界——看,這就是中國最富有的50個人。
這份榜單出現之前,金錢在隐秘處積累、流轉,金字塔尖擁有最多财富的人周身籠罩着層層迷霧。對于“誰是中國最富有的人”,絕大多數中國人都答不上來。
後來,50人變成100人,之後更多。榜單出現後的很多年,總有不在名單上的人找到他,問為什麼不是我;之後,也有在名單上的人問他,能不能把自己從榜上拿下來。
2021年11月中旬,每日人物在胡潤的辦公室見到了他。他的辦公室的落地窗外是一座座摩天大樓描繪出的上海天際線。它們的聳起構成了這些年來胡潤對中國的印象:變化太快了!到處都是新的大樓、新的餐館、新的生意。
如今,胡潤觀察中國經濟的起落已經二十餘年,他的榜單也組成了一幅蔚為壯觀的時代變化圖景。他本人就像是那雙透視變化、挖掘故事的眼睛。如今,我們想知道,這雙眼睛裡的中國富豪是怎樣的一群人,過去這一年他看到了怎樣的變化,以及這麼多年後,他對财富還剩下多少好奇。
以下是胡潤的講述。
▲ 圖 /《十三邀之胡潤》截圖
我接觸過和沒接觸過的富豪們
最開始做百富榜的那幾年,我碰到過不少棘手的問題,比如華為的任正非到底有多少錢。
2000年,因為和許多投資銀行非常熟悉,我獲悉任正非占有華為的股份在5%左右,又參考當時思科等公司的市值,給華為估值100億美元左右。因此,我們推斷當時任正非的身家在5億美元左右,将他排在那年榜單的第三位。
我們将這些資料傳給華為,讓任正非本人确認,但那會兒他一點都不願意談,也不願意公開任何财富數據。不久,我們就收到了華為發出的律師函。這給我們施加了很多法律上的壓力,但溝通過程還是非常愉快的。我感覺這個人相當專業,而且黑白分明。
但在2002年我又碰上了一件類似的事。這次一位不願上榜的富豪,采用了一種“特殊方式”,把我吓得不輕。
當時我們在初步了解數據之後,将資料傳真到那位富豪的公司希望得到确認。但一天晚上大概8點多,家裡一陣敲門聲響起,我扯着嗓子問:是誰?沒人回答。門外是三張陌生的面孔,他們說自己來自那位富豪的公司,想當面告訴我,他說什麼也不願意上榜。
我很吃驚,一方面不知道他們到底有什麼神通,能摸到我的住處,另一方面也吃不準他們會不會對我采取什麼行動。我強作鎮定,語氣強硬,對方連忙辯稱自己隻不過是富豪的朋友,因為關心才一起過來看看。
後來我們還是把那個富豪排上去了,也沒出什麼事,但那個夜晚想起來還是心驚肉跳的。
中國的企業家,心裡都有個非常大的矛盾。包括第一代白手起家的企業家,那些成功的少數人,他也矛盾,自豪隻在小範圍内表現,不敢說太多,因為說得越多,被關注的也越多。有可能有人就要跟他競争了,也有可能他的學校發現,這個人是我們最富的校友,找到他說:支持支持你的母校,捐點錢。(笑)
所以,如果你的公司上了我們的世界五百強榜單,你可以印到名片上,這個多自豪。但是百富榜不一樣,就算你周圍的人都知道你上榜了,你也不可能印到名片上,(那樣)傻得不得了。
這二十多年,我接觸過很多企業家。房地産業的富豪,是我們榜單上的常客。我陸陸續續接觸的比較多,印象比較深刻的是世茂集團的許榮茂。
2001年,我看到他們在上海陸家嘴做了一個項目,投資額超過50億元,當時可能是全中國最受關注的項目了。那個售樓熱線的号碼十分吉利,開頭一個“6”,接下來一路“8”到底。
我們找到許榮茂的兒子許世壇,告訴他想讓許榮茂上我們的百富榜,排名第95位。那個年輕人很坦率地說,他父親非常低調,不想上榜,但如果一定要排,務必排得準一些。于是,那一年,許榮茂以60億元的個人資産位列第5位。
黃光裕最近也挺受關注。十年前,我會把網易的丁磊比作比爾·蓋茨,覺得黃光裕就是中國的山姆·沃爾頓(沃爾瑪創始人),他的國美和沃爾瑪其實都是在傳統零售這個領域耕耘。
2004年,黃光裕第一次登上胡潤百富榜榜首,我第一次見到他。那時他35歲,雖然掌管着一個零售和房地産帝國,但帶着孩子氣的笑容,沒有中國富豪常見的憔悴神情。這是很多年前的事了,他跟我說過,他其實也是一個工作狂,睡眠很少,但他給人感覺是蠻開心的,有創業的樂趣。
時隔12年,黃光裕又回歸到那個位置了,但國美這個品牌沒有跟上電商的大趨勢。作為一個前首富,他的企業家精神是值得學習的,包括他的優缺點。我們一直學習成功案例,有時候不如學習一些沒那麼成功的案例。
同樣能學習的,還有許家印。可能最近大家都會關注“許家印怎麼了”,但是從我的角度來說,許家印的上升有他上升的故事,下降也有他下降的故事,兩面都應該學習的。
▲ 因違法取得的規劃許可證已被撤銷,恒大海花島39棟樓被責令10日内拆除。圖 /微博截圖
我曾經見過擴張特别快、崩塌更快的企業,比如曾經是中國最大民營企業的德隆集團。2002年,我們經過調研後将德隆的控制人唐氏兄弟排到百富榜第27位,2003年他們又以控制217億元市值股票登上資本控制五十強榜首,但還沒等到我們排2004年的榜單,這家企業的股票便全面崩盤,“德隆帝國”轟然倒塌。
這家企業一度坐擁200多家子公司,但瘋狂的擴張是建立在并不穩固的資本運作上。它曾經動用上百億元資金坐莊,但18年積累的财富在500天内煙消雲散。至今我還認為,如果能夠好好地了解他們的故事,那麼就能深刻了解中國的股市。
同樣是家族兄弟一塊創業,養鹌鹑、做飼料生意發家的劉永行、劉永好兄弟,就是讓人尊敬的。從1999年第一張榜單開始,他們一直陪伴着我們。
我第一次見劉永行是2000年,他基本做到了無話不談。别人稱他“飼料大亨”,他卻自嘲是“二百五”,原因是四川有個說法“不抽煙、不喝酒、不打麻将、不跳舞,一定是個二百五”。那會兒他就下了判斷,即使是按比較高的生活标準看,1000萬也夠他活一輩子。
和他弟弟劉永好第一次見面,也充滿戲劇性。2001年在央視,我們一打照面,他就十分友好地伸出手來:胡潤,你好,這是我們第一次見面。當時我就感覺他是一個很坦率的人,不怕上電視、不怕露富。劉永好對成為“首富”并不避諱,他說自己小時候對于财富的夢想就是每周吃一次回鍋肉。後來用一年時間成為萬元戶,再後來擁有了千萬資産,他開始發現個人生活的欲望已經滿足了,接下來就是“對事業的愛好和感覺”。
中國這麼多企業家,至于我現在對誰最感興趣?肯定是字節跳動的張一鳴了。他三十多歲,創業不過十來年,但一開始他的眼光就是全球化的。我們原先做過中國品牌國際化的榜單,裡面有海爾、聯想,還有國航、東航、海航,後面是一批手機(品牌),比如vivo、OPPO、華為、小米,還有一些消費電子相關的,比如大疆。這些品牌創造的價值都很高,但Tik Tok的發展是嗚地一聲(竄上了天),不一樣。
年輕的企業家想要成為張一鳴,相當不容易,你要抓住一個新行業,并且在新行業裡做到龍頭,說不定還有這方面的機會。對于張一鳴而言,他能找到的投資者以及投資者的成熟性(也是成就他的因素),如果他是在30年前創業,可能也找不到那麼有想法的投資者。
可是想一想,做到中國的前三名,其實就是要成為這個行業的全球領袖人物了。
不過,我們也看到那麼多新鮮産業起來了,就像甯德時代的曾毓群,10年前沒人知道他。
我們經常把富豪兩個字挂在嘴邊,但這兩個字的含義真的很單一。你認識一個人,他是富豪,他唯一的價值是被消費的價值。這些上榜企業家們,他們名字後面的數字,隻是真正價值的千分之一、萬分之一。人家想見曾毓群,不是因為他是一個富豪,而是因為他是一個超級财富創造者。
為什麼到了今天,中國的地方政府,包括世界任何地方的政府,都想吸引曾毓群、何小鵬和王傳福這些人到地方上來考察?因為隻要地方政府能把他們邀請過來,那(相關公司和産業鍊)就有可能落地,作為超級财富創造者,他們會給這個區域帶來很多的價值。
富豪,這個詞翻譯不出他們的真正價值。可能你有兩三千萬你就算富豪,但是這些上榜的企業家,擁有幾十億、幾百億,甚至幾千億的(财富創造價值)。
李書福說他不喜歡富豪榜,也是這個道理。(今年11月,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說,他不贊成發布所謂富豪榜,“這會引發社會誤會,并誤導人們财富觀”。編者注。)像他這樣的企業家已經不是一個富豪,他可以給當地帶來那麼大的納稅額,創造那麼多的就業,他是一個超級财富創造者,不是給他個人的财富,是給社會的财富。
▲ 2021胡潤百富榜前十榜單。圖 / 胡潤百富官網截圖
我看到的三個行業趨勢
這些年,我被企業家們問得最多的問題,還是怎麼才能上榜,以及上榜的人有一些什麼共同點。我說他們創立公司的平均年紀是29歲,你也可以考慮29歲創業,而第一次上榜是40歲左右。
40歲,是一個最危險的年齡,你認為你很牛、很強,要做到中國第幾,但是你的能力在那個時候還沒開始(顯現),所以很多被抓的企業家都是40歲犯錯誤、42歲被發現、43歲被抓、56歲出來了。
企業家對榜單排名的态度,一個是迷戀,另一個是壓力,因為你很可能跟不上新的大趨勢。
2021年變化最大的行業之一就是在線教育。監管部門有做出決策的邏輯。我們無法呈現過程,就看結果,結果是好未來創始人張邦鑫的财富從1000億變成了50億;高途創始人陳向東也下來了,從兩年前的1000億變成連20億都沒有,(百富榜上)看不到了;新東方俞敏洪(的排名)也下來了蠻多。
▲ 張邦鑫從2020胡潤百富榜的42名跌至1274名,俞敏洪從197名跌至973名,陳向東從47名跌出榜單。圖 / 2021胡潤百富榜截圖
壓力很早之前就有了苗頭。我女兒2009年進小學,去了上海一所民辦的國際化學校。第一天就有英語考試,根據考試成績劃分A、B、C三個層次的小組。她被放在B組,我們有點想不通,怎麼英國人考英語還放在B組?後來發現很多A組的媽媽也有點不開心,因為所有的外國人都在B組,而A組的家長進這個學校,就是為了和外國小朋友交流英語。
我女兒當時6歲,我們沒有教過她看書、學習,但是中國的小孩都已經會考試了,這也是一種壓力。
另一個變化很大的行業就是房地産。這個行業最紅火的時候,是從2007年碧桂園的楊惠妍第一次成為首富開始,一直到2017年恒大的許家印成為首富,一共十年。
早年間老百姓對開發商的仇富情緒比較大,因為他們就是拿了一塊地,怎麼拿的也說不清,然後通過一塊地可以賺到很多錢。後來房地産的地塊變成公開拍賣,仇富情緒慢慢淡了一些。也有一批房地産企業逐漸做到規模化。他們不再靠運氣掙錢,而是開始有企業家管理的思維。
給我印象比較深刻的,是王健林的萬達。幾年前我去安徽合肥,萬達剛剛在那裡拿下了一個特别大的項目。他們的速度讓我非常意外,從拿項目到全部建好、交付,可能也就十幾個月、不到兩年的時間。
我和王健林見過兩次,他和這個公司讓我意識到中國房地産的速度背後,有一種制度。上了規模的房地産企業,都非常在乎這種制度。我去過很多地方,不管是雲南、新疆、貴州,還是其它一線城市,不管是萬達、恒大還是碧桂園、世茂,他們在地方城市負責的總經理,都特别年輕,三十幾歲就管幾十億、幾百億的項目。
建立一個大企業不容易,建立這個系統和制度更不容易,他們能這麼拿地,把房子建起來然後出手,再造新的房子,很多(工作)都是三十幾歲的年輕總經理在做。這些房地産商通過賣房子,一年就能賣到上千億的銷售額,假設一套房子均價一兩百萬,你想一想這裡面有多少套房子?雖然這麼說不太恰當,但他們(已經)把房子變成了一種快銷品,數量擺在那裡。
大概十幾年前,我就開始關注到房子的問題。當你問中國的企業家,你有多少套房子?回答十幾套、二十幾套、幾十套的都有。我就覺得很奇怪,因為一個歐美人擁有的房子,基本上是他自己用的,當然也有人投資,但是就算是專門的炒房者,也不會像中國人一買買個十幾套。
你會發現,英美一個哪怕億萬富豪的家庭,持有的房子可能也就三到四套:一個是市中心的公寓,一個是鄉村的别墅,另外海邊和山裡各有一套度假的房子,就已經到頂了,不會再多了。這可能和投資行為有關系,中國很多經濟狀況很好的家庭,他們也不知道應該怎麼去投資,他們就去買了房子。當然,從今天的眼光看,他們的選擇也沒有錯。(笑)
可是2021年的胡潤百富榜,前十名竟然沒有一個來自這個行業。一個趨勢是,接下來榜單上來自房地産的富豪會越來越少。1999年我們的第一份榜單上,房地産行業的富豪占了近50%,後來這個比例幾乎每年都在下降,這不是一兩年的趨勢,是15到20年的變化。
另外比較有意思的是,我們的慈善榜上捐贈财富最多的,第一類來自房地産行業,第二多的是電商企業。因此也能看出來,哪些行業創造了最多的現金,因為隻有你現金多了,你才能多捐一點錢。做慈善一方面可以體現公司經營得還不錯,另一方面也有觀點認為,企業做慈善是想将仇富一類的負面印象轉移出去。
這兩年,房地産的風頭被新能源行業搶走了。尤其是新能源汽車,創造的财富太巨大了,因為它有一個成熟的供應鍊。
電動汽車行業起來得那麼快,對汽車公司的市值和未來的發展影響都非常大。我們看到日本的豐田,德國的奔馳、寶馬、大衆,都開始發愁了,突然好像被新企業超過了,蔚來、小鵬、比亞迪,包括吉利的估值都上去了,因為他們代表了新的供應鍊,牽扯到非常複雜的變化。
如今,大企業家面臨的不僅僅是一對一的競争對手,更是行業的大趨勢。他能不能抓住、能不能跟上,都是值得關注的。上榜的企業家們,現在不是為了财富而工作,數字已經不重要了,他不是靠财富來生活,最大的責任是要把企業做起來,讓它穩定發展。
目前來看,新能源行業特别是電動汽車,還是剛開始。你想恒大汽車市值一度那麼高,但車沒賣出去幾輛。大一點的汽車品牌包括特斯拉,它真正賣出去的車輛,和傳統的汽車行業比,還是少了多少倍。
但是大家都看好它的未來,都認為十年以後,特斯拉的銷售量會遠遠超過奔馳、寶馬、大衆,都認為新造車企業創造的利潤,會遠遠超過傳統汽車産業。未來的趨勢跟電池産能儲備、汽車相關的半導體行業,以及大數據都有關系,我不是特别清楚,但是我知道現在看到的變化都算剛開始。
▲ 原現代汽車高管李宏鵬加盟萬達汽車,即便是一直号稱不造車隻賣車的萬達近期也加速起來。圖 /微博截圖
百富榜不是絕對公正,不可能百分之百正确
每一次榜單發布後,都會引來各種各樣的質疑。富豪們要麼抱怨數字不準,要麼覺得财富曝光将威脅到他們的财産安全。媒體則讨論為什麼首富的臉不斷在變。
我認為我們的工作遠非無懈可擊,我也是第一個說我的百富榜不是絕對公正的人,它隻是某個特定時期的富豪排行,當然不可能百分之百正确。
我比較自信的是,我們不會高估任何一位上榜的中國企業家。今年,胡潤百富榜上榜的富豪有2918人,但肯定還有遺漏者,因為“藏”得比較好或者其它原因沒有浮出水面,現在大約漏掉的還有4000人。
作為一個企業家,如果想載入曆史,那麼陽光之下的财富絕對是最受尊敬的。
從這個角度看,上市是一把雙刃劍,它會讓你的企業受到更多投資者的關注,價值會上去,但外部監管的關注度也在提高。我們還可以清晰地看到一号創始人的股份18個點,二号創始人股份6個點。倒過來理解,有一些企業家就是吸血鬼富豪,他們的财富碰到陽光馬上死掉,這些肯定是最不受尊敬的企業家。
當我做百富榜做了很多年之後,突然意識到我們上榜的企業家老了,不算創業者了。而我們是給創業者講故事的,你給他看劉永好,一個70歲的企業家,他會覺得有點遠。我們做過訪談調查,現在年輕創業者的企業家偶像首先是馬斯克,第二是喬布斯。
大概七八年前,我就一直在思考我們怎麼做一些新榜單?2017年我們做了大中華區獨角獸指數,後來升級為全球獨角獸榜,給那些還沒上市但估值10億美金及以上的企業排名。比如2021年就是一個世界級的創業大年,我們發現全球共有1058家獨角獸企業,比2020年增加了八成,主要因為美國獨角獸數量的激增。
此外,獨角獸企業創始人的平均年齡為44歲,其中三分之一是連續創業者。企業裡平均有2位聯合創始人,40%的聯合創始人是在上一份工作中認識的,八分之一是在大學認識的。計算機科學和商業是創始人們最普遍的專業。
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又做了U30,30歲以下的,投資者比較認可的未來創業領袖榜。他們的創業原因,已經和數十年前的前輩大不一樣,他們大多想改變世界,發現行業痛點,希望通過自己的力量改變整個行業。
中間也補了兩個未來獨角獸的榜單,一個是獵豹企業——3億美金以上,還有一個是瞪羚企業——門檻是5億美金,這兩個榜單上的企業最有可能在5年和3年内成為獨角獸。
很容易理解獨角獸公司為什麼是世界上最令人興奮的公司。一家獨角獸,尤其是排名靠前的,一旦上市,會引起全世界的關注。例如,當字節跳動上市時,它肯定成為世界新聞。而當出現問題,比如2020年螞蟻集團上市失敗,或滴滴上市僅幾個月後就啟動退市,這也會成為世界新聞。
▲ 原計劃于2020年上市的螞蟻集團暫停上市。圖 / 手機截圖
中國創業生态的一個獨特之處,在于大型科技公司孵化獨角獸的能力。全球49家由母公司孵化的獨角獸中,有48家來自中國,比如螞蟻集團,2014年從阿裡巴巴剝離出來。奇怪的是,世界500強中的“世界四大巨頭”微軟、蘋果、亞馬遜和Alphabet卻沒有孵化一家獨角獸。
做完獨角獸系列,我就在想,獨角獸的榜樣是誰?是大企業。我們怎麼給大企業排名?當時我把它定義為中國500強,後來為了進一步了解中國500強企業在世界的地位,我們又推出了世界500強。每一年的變化背後,都是各個國家乃至整個世界經濟格局和走向的變化。
比如觀察2021年中國的新上榜企業和落榜企業,可以看出中國經濟走向的新變化。上升較快的行業是碳中和政策驅動下的新能源行業,以及大健康和芯片行業,落榜企業涉及教育、電子煙和房地産行業。
以前我們的競争對手是一些媒體,但是現在已經不是了,我們和當時的競争對手都已經輸給了字節跳動系、阿裡系、騰訊系、百度系,我們隻能給這些大品牌打工。
我們掙的錢是那些大公司剩下的,很小一部分。比方說他們都在吃漢堡包,掉了一點點屑在地上,我們得彎下腰,掙地上這一點點錢。
到現在,胡潤百富做了二十多年,我們母公司沒引入戰略投資,因為拿來錢也不知道怎麼用。我不是特别懂得資本化,雖然你看我們會關注很多公司,但是我們自己沒有實力和能力(去擴張)。每年都有人告訴我,你怎麼怎麼弄,就可以把規模擴大很多。幾年前,還有人找我說,我們一起發一個胡潤币,像空氣币那種,做半年,20億元就到你賬上。
我們都沒做,主要還是在做榜單。我們不是平台。平台睡覺的時候都在掙錢,我們睡覺的時候不掙錢。
一個企業家,如果你想創業成功,離不開勤奮和務實。企業家是很難放棄工作的。不可能說我早上8點鐘上班,白天研發了一個東西,到5點鐘下班,就能把它賣出去,買家就蹲在公司門口,也說不定你能找一個買家,因為對方是你叔叔。(笑)
所以“996”的概念和壓力,對于企業家來說(不可避免)。為什麼創業者平均年齡是29歲?獨角獸企業的創始人平均年齡是35歲?有原因的,跟精力有關。
有一些創業者非常幸運,他很早就知道自己要成為一名企業家,一創業馬上就找到資金。這類人很少,他們都超級聰明,到了35歲已經退休了。也有很多來中國創業的外國人,他們在這個國家待了三五年待夠了,就去往下一個國家。我不是這種。我現在大部分時間在中國,定期回英國老家。
不過,我無法預測,也不能完全規劃未來。我喜歡一個笑話:你怎麼讓上帝微笑?回答是把你的計劃告訴他。
▲ 圖 / 《億萬》截圖
文章為每日人物原創,侵權必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