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見證了中國人民的智慧與勇氣。
“神舟”五号載人飛船萬人矚目。2003年10月15日,38歲的楊利偉駕乘我國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飛船,在太空飛行21小時23分鐘,實現了中華民族的千年飛天夢。同年第24期《中國青年》刊登文章《楊利偉:穿着“堅強”盔甲在太空翺翔》。在行業内要做到傑出,最關鍵的一點何在?對此,楊利偉說:“要成為一名合格的航天員,既要有堅忍不拔的意志,又要有精細嚴謹的良好作風。我們14位宇航員,是一個光榮的集體,個個都是好樣的,讓誰擔任首飛都能完成任務,我有幸被選為首飛航天員,是這個光榮群體的一個代表。榮譽屬于我們整個航天員隊伍,屬于我國的載人航天事業,屬于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
《中國青年》長期關注中國載人航天
這一年,抗擊“非典”疫情,成為我們沉痛又為之動容的記憶。2003年初,一場名叫“非典”的災難襲擊中國,“非典”事件是指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英語:SARS),于2002年在中國廣東順德首發,并擴散至東南亞乃至全球,直至2003年中期疫情才被逐漸消滅的一次全球性傳染病疫潮。著名軍事學家陳薇和她領導的科研小組,在最短的時間裡,研制出“重組人幹擾素ω噴鼻劑”,獲準進入臨床研究,為我國成功地阻擊非典作出了重大貢獻。
這其中還有大量的醫護工作者挺身而出。2003年第24期《中國青年》刊登文章《“非典”時期的“面對面”》,節目主持人王志口述談道:“鐘南山給我留下的最深印象是他的勇氣。他有人格,敢說真話,也敢于逆流而上。”他還采訪了一線的醫護人員,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的張積慧,“我最大的感受是記住了她的一句話,而且我同意她的說法,那就是:人和人之間需要更多的寬容。”
同期還制作了專題《“非典”沖擊下的求職夢》,記錄了突如其來的“非典”造成高校封校、交通不便、用人單位終止招聘應屆畢業生在就業的風口浪尖上,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艱辛戰鬥。
一邊是光榮與夢想,一邊是荊棘與坎坷,人們面對嚴峻考驗,不懼前行,在實現個人夢想的同時,響應着國家和民族在關鍵時刻的召喚,走向未來。(文-朱玉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