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網北京9月19日電(記者 張冰清)近日,上海市監局官網通報,匡威體育用品(中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匡威公司”)因生産、銷售以不合格産品冒充合格産品,被上海市監局罰款9.8萬餘元、沒收違法所得2.8萬餘元。
處罰決定書顯示,匡威公司銷售的包經抽樣檢驗被判定為不合格,不合格項目為振蕩沖擊性能不符合QB/T1333-2018《背提包》标準的要求。當事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産品質量法》第三十九條“銷售者銷售産品,不得摻雜、摻假,不得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不得以不合格産品冒充合格産品。”的規定,構成了銷售以不合格産品冒充合格産品的行為。
經查,2020年3月8日,匡威體育向耐克新加坡公司進口了492個印度尼西亞生産的“匡威”品牌包。通過批發及自營渠道銷售了417個,累計銷售額為8.77萬餘元,扣除産品成本及稅後所得為2.8萬餘元。去除用于測試和銷毀的殘次品,這批包的貨值最終确定為12.29萬元。
圖源:上海市靜安區市監局行政處罰決定書
屢因産品質量不合格被罰
北京市京師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律師鐘蘭安在接受未來網記者采訪時表示,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56條,在商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商品冒充合格商品的商家,可以根據情節單處或者并處警告、沒收違法所得、處以違法所得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以五十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業整頓、吊銷營業執照。
“而匡威公司作為一家知名品牌,屢因為質量問題被罰,不僅影響企業商譽值,更會讓消費者對其失去信心。”鐘蘭安表示,匡威的行為與其品牌影響力嚴重不符。
事實上,匡威公司并非首次因産品質量問題被通報。未來網記者注意到,在今年8月16日,北京市消費者協會發布吸濕速幹防紫外線服裝比較試驗結果,其中有23款品牌服裝因為不達标而被通報。匡威體育用品(中國)有限公司經銷的“CONVERSE(匡威)”T恤就在被通報之列。
圖源:北京市消費者協會官網截圖
通報内容中顯示,“CONVERSE(匡威)”T恤産品滴水擴散時間和芯吸高度存在問題。滴水擴散時間标準為≤3s,實測為113.5s,遠超标準值。芯吸高度标準為≥100mm,實測為50mm。
圖源:北京市消費者協會官網截圖
此外,2021年11月18日,中消協發布《2021“雙11”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以下簡稱《報告》)中匡威成為典型案例,被中消協點名。有消費者投訴稱,他購買的一雙匡威鞋,預付定金加尾款一共花了569.17元,但不預付定金的價格隻有558.50元。
2021年9月27日,匡威體育用品(中國)有限公司還曾因未明示促銷商品的具體數量而被上海市靜安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罰款3萬元。
匡威體育在2021年1月以20.55美元/雙的單價從越南進口了一款運動鞋,7月25日在其官方小程序上開展促銷活動,售價為1099元。匡威表明這款鞋屬于限量銷售,庫存量為5443雙,但匡威在銷售頁面中并未公示庫存數量。
處罰決定書顯示該産品為免關稅産品,因此無需繳納進口關稅,繳納了進口增值稅人民币93096.23元,進貨成本共人民币804975.37元。銷售金額為人民币5151703.29元。扣除進貨成本人民币804975.37元,匡威公司共獲利4346727.92元。
母公司耐克在中國市場營收下滑9%
據企查查數據顯示,匡威體育用品(中國)有限公司由匡威香港有限公司100%持股。CONVERSE公司成立于1908年,其品牌已享有“美國原創運動品牌公司”,在2003年被耐克收購,是耐克公司的全資子公司。
而在2021年4月,匡威作為BCI的成員,與包括耐克,AJ,Zara,優衣庫,無印良品,新百倫,迪卡侬等很多品牌抵制新疆棉花的聲明引發網友不滿,多個平台也紛紛下架相關品牌。
今年6月底,匡威品牌母公司耐克發布了,截至2022年5月31日的全年财報,數據顯示,耐克實現營收467.1億美元,同比增長4.88%,全年淨利潤為60.46億美元,同比增長5.57%。其中耐克品牌的營收為444億美元,同比增長5%;而匡威品牌的營收為23億美元,同比增長6%。
但未來網記者發現,财報顯示,在大中華區耐克集團的營收為75.47億美元,同比下降9%;其中第四财季,耐克在大中華區營收為15.61億美元,同比下降了19%。
彼時,耐克方面表示,由于受到由大範圍疫情導緻的庫存、物流及運輸成本增加的影響,耐克2022财年大中華區業績仍未恢複增長。
耐克集團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唐若修也在财報說明會上提到中國市場,“我們長期看好中國市場和未來的巨大潛力,這一點從未動搖。我們将繼續加大在中國的投入,并通過中國技術中心加強我們的數字化業務能力,落實‘在中國,為中國’的策略,更好地服務中國的消費者。”
中央财經大學教授劉春生在接受未來網記者采訪時表示,不管是匡威品牌,還是耐克,對于任何企業而言,以次充好、不把消費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行為,短期會遭受到市場的懲罰。長期而言,更可能損失一批忠誠的消費者,降低企業的商譽值。
“另外一方面,一些大牌和明星類的企業仍心存僥幸。品牌的形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劉春生坦言,一味的挑戰消費者的底線隻會讓市場流失的更快,特别是我們國潮品牌崛起,尤其是體育運動品類,其實競争壓力非常大。包括李甯、安踏等國産品牌後來居上,發展速度驚人,消費者選擇變多,給國際品牌造成的壓力本身就比較大。
“長期來看,還是要珍惜中國市場,否則可能會在這個中國市場上面損失殆盡。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單體消費市場之一,阿迪達斯已經節節敗退了,說明不論是否明星企業,都是不進則退的,再想重回巅峰實則很難。”劉春生坦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