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管内吸痰術(Endotracheal Suctioning,ES) :是機械通氣患者呼吸道管理中的首要及關鍵措施。其目的是保持患者呼吸道通暢,維持患者的通氣功能,預防肺部并發症。[1]
吸痰深度:
* 深度吸引:吸痰管插入人工氣道直至遇到阻力時,再回撤1cm。
* 淺度吸引:吸痰管插入一定預設深度,通常為人工氣道長度加上輔助裝置的長度。
臨床指南建議:為避免氣道粘膜損傷,推薦淺度吸引代替深度吸引,尤其在給嬰幼兒患者做吸引操作時。
吸痰的重要性患者氣管切開早期,氣道呈黏膜高分泌及水腫損傷的病理表現,可使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增加,咳嗽吞咽功能減弱,痰液及誤吸物易在肺内淤積,導緻大量細菌定植及繁殖,誘發肺部感染,發生率高達84%[2],直接影響腦組織供氧及患者預後。在氣道管理中,及時、有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及誤吸物是預防肺部感染的關鍵。
吸痰的時機建議在有以下指征之一時吸痰[3] :
Ø、容量控制模式時氣道峰壓增加或壓力控制模式時潮氣量減少;
Ø、氧合和(或)動脈血氣值惡化;
Ø、氣道内明顯有分泌物;
Ø、患者無有效的自主咳嗽能力;
Ø、急性呼吸窘迫;
Ø、懷疑胃内容物或上呼吸道分泌物的誤吸時。
護士應正确判斷吸痰時機和指征,根據患者不同情況如痰液的黏稠度、痰液量、咳痰能力等決定氣道吸引的頻率。
一次性吸痰管的選擇* 材質:矽膠,透明,硬度和可彎曲性适宜
* 長度:7.5号插管、8.0号插管的長度為35cm,常用吸痰管12FR長度為50cm。
注意:吸痰管長度應>30cm,以保證氣道深部痰液的引流。
* 設計:表面經過霧化和毛化處理,前端一般有2-3個側孔,有負壓調節孔
* 管徑:推薦盡可能使用更小的吸引管
– 成人:吸引管外徑不超過氣管内導管内徑的50%。
– 兒童和嬰兒:50%-66%,不超過70%。
– 有側孔吸痰管優于無側孔(D級)。
吸痰程序——三步吸痰法:① 一霧:通過霧化吸入溶解稀釋幹燥痰液;
② 二拍:翻身拍背,使附着于肺泡周圍、支氣管壁的痰液松動、脫落,易于吸出;
③ 三吸:吸痰前後均需吸入純氧2min,以提高氧儲備,防止缺氧和窒息。
建議:應先吸淨口咽部的分泌物,再吸引氣管内的分泌物。
判斷痰液粘稠度的方法和臨床意義根據痰液在吸痰管内形狀和内壁的附着情況可将痰液的粘度分為3度:
Ⅰ度(稀痰):
痰如米湯或泡沫樣,稀痰後,管道内壁無痰液滞留,提示感染較輕;如量過多,提示氣管滴注過量,濕化過度,可适當減少滴入量和次數,同時應注意增加吸痰次數且每次吸痰時将痰液吸淨。
Ⅱ度(中度粘痰)
表現:痰液的外觀較一度粘稠,吸痰後有少量痰液在内壁滞留,但易被水沖洗幹淨
提示:有較明顯的感染,需加強抗感染治療。白色粘痰可能與氣道濕化不足有關,必須加強霧化吸入或氣管内滴藥,避免痰痂堵塞人工氣道。
Ⅲ度(重度粘痰)
表現:痰液的外觀明顯粘稠,常呈黃色,吸痰管常因負壓過大而塌陷,内壁上滞留大量痰液且不易被水沖洗淨。
提示:有嚴重感染,必須抗感染治療或已采取的措施無效必須調整治療方案。痰液太粘稠不易吸出,提示氣道過幹或伴有機體脫水現象,必須及時采取措施。
(編者:赤峰學院附屬醫院重症醫學科張揚 劉珊丹)
參考資料
[1]畢紅月, 王欣然, 韓斌如. 氣管内吸痰術的研究與應用進展[J]. 中國護理管理, 2014 (7): 775-777.
[2]崔君霞, 金奕, 于華. 重型顱腦損傷患者氣管切開早期采取不同吸痰方式的效果研究[J]. 中華護理雜志, 2013, 48(2): 124-126.
[3]葉慶玲. 機械通氣患者氣管内吸痰的研究進展[J]. 中華現代護理雜志, 2012, 18(16): 1982-1983.,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