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一個人最好的修養?著名導演馮小剛曾說人生有三大遺憾:一個是對不起前妻,第二個是對不起現任妻子徐帆,沒有跟她生下孩子;第三個,就是沒及時捧紅王寶強,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星雲大師一個人最好的修養?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著名導演馮小剛曾說人生有三大遺憾:一個是對不起前妻,第二個是對不起現任妻子徐帆,沒有跟她生下孩子;第三個,就是沒及時捧紅王寶強。
拍《天下無賊》的時候,王寶強就注意到馮小剛身體不好,經常皺着眉頭。
原來是馮小剛飲食不規律,導緻了胃病。王寶強就跟馮小剛說:“馮導,我老家的人都說小米特别養胃,我要在家給您種上一畝地的小米。”
馮小剛笑了笑,表示心領。結果一年以後,王寶強提着一袋小米上門給他,馮小剛這才知道王寶強過去一年,真的親自回家種了一畝地,豐收時節,親自回家收割了一整袋小米送給他。
所以,馮小剛才說出了“後悔沒及時捧紅王寶強”的話,他發誓要給他一個全新的角色,讓他擺脫“傻根”的标簽,後來《士兵突擊》裡的許三多,就是馮小剛推薦他去演的。
别人都道他“傻”,他其實很清楚:在這個人人都精明的社會,傻一點有什麼不好。
生活中其實能經常見到一些外表木讷、言語笨拙的人,他們和這個伶牙俐齒盡顯精明的世道似乎格格不入,可實際上,等你深入了解他們之後,才能深刻領會“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鬥量”的真正含義。
就像星雲大師說的,大象無形、大音希聲、大道至簡。人生的最高境界就是還原本真,看起來笨笨的,實際上,這是深藏不露的精明,更是為人處世的大智慧。
【一】大智若愚是拙曾有人說,宴席上那個不說話的人往往是最厲害的。不管大家說什麼,他的反應總比别人慢半拍。
一個話題,大家都讨論得熱鬧無比,他卻坐在角落裡笑而不語。于是就有人下定義:智商不夠、理解不透、頻率不同、溝通費勁。
但星雲大師确認為:所謂水深則緩、語遲則智。當說時他會蜻蜓點水,恰到好處表明自己的觀點,不該說話時,他大多笑一笑、點點頭、不做任何表示。
要是你認為他腦子反應慢,或者智商餘額不足,那就錯了。其實他冷眼旁觀、分析局勢的變化,必要的時候,總能一語點醒夢中人。
平日裡他的這份神秘感旁人摸不清他的秉性,可以讓他進退自如,這無疑是一種大智慧。
【二】難得糊塗是拙很多人總是耐不住性子,一遇到是非黑白的事迫不及待地表明自己的立場和觀點,生怕别人沒有能力辨别似的。
一件事一個人,他總是急于下結論,模棱兩可或者模糊不清在他那裡是行不通的。
星雲大師說,難得糊塗是一種境界,更是一種智慧。當糊塗時裝糊塗,給别人留下機會是一份大度,給别人留下自省是一份寬容。
誰都有過錯的時候,誰都有困頓迷茫的時候,自己不也一樣嗎?無非是此一時彼一時而已,何必要分得明明白白?
有時候,聰明者隻是庸俗的智慧,而愚癡者卻自有睿智。隻有飽經風霜、人生坎坷的人才能看得懂、悟得透“大巧若拙,大智若愚”的大境界。
【三】裝聾作啞是拙生活中無關緊要的瑣碎事情上,最好心胸寬廣一點,不要太計較,學會裝聾作啞是圓融處世的智慧。
我們時常可以看到,很多紛争起初都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就是因為互不相讓,導緻矛盾激化,落得個兩敗俱傷的結果。
星雲大師對此也表明了自己的觀點:當你和某個人發生沖突時,或者遇到意見不合的情況下,與其怒發沖冠地争論讨個公道,不如先閉上嘴,讓自己保持一時的糊塗——
先穩定好情緒,在理清頭緒,這樣不但能有效地緩解氣氛,避免尴尬,也能給對方一些緩沖。
所謂小事糊塗、大事精明就是這個道理。那些不足挂齒的事情裝聾作啞,給對方一個台階,給自己一個調節,睜隻眼閉隻眼就過去吧。
這不但是化幹戈為玉帛的好辦法,對方理解後也會感激你不點破,給他留面子,對雙方都是最好的辦法。
【四】以退為進是拙曾有一位學生請高僧指點他的畫。高僧看後說:龍和虎外形不錯,但其秉性表現不足。
龍在攻擊之前,頭必向後退縮;虎要上前撲時,頭必向下壓低。龍頭向後曲度愈大,就能沖得越快;虎頭離地面越近,就能跳得越高。
學生聽後連連點頭,随即說:這讓我想起一首詩。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身心清淨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高僧聽後微微一笑,拂袖離去。
星雲大師說,以退為進,退步并不是忍讓和怯懦,隻是表象,蓄勢待發才是本質。
因此,大智慧的人會在别人都争時不争,别人都搶時不搶,看似木讷愚笨,實際上那是他看懂時局才蓄勢待發。為人處世,亦如同參禅的道理。
【五】呆若木雞是拙這是個耳熟能詳的故事。紀渻子給周宣王馴養鬥雞。過了十天周宣王問:“雞馴好了嗎?”紀渻子回答說:“不行,它現在姿态虛驕,全靠意氣。”
十天後周宣王又問,回答說:“不行,還是聽見響聲就叫,看見影子就跳。”十天後周宣王又問,回答說:“不行,它還是目光犀利,意氣強盛。”
又過了十天周宣王問,回答說:“差不多了,别的雞即使打鳴,它也不會有什麼變化,看上去像木雞一樣,别的雞沒有敢于應戰的,掉頭就逃跑了。”
有人看到這裡就笑了:這雞徹底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了,出神入化、定力非凡。也有人笑過後就不笑了,一臉失落地說:咱們活得還不如一隻雞呢。
星雲大師卻在這個故事中看到了另一層意義:這個故事其實是一隻雞從外而内的逐漸明心見性的修煉過程,也是一隻雞逐漸從“小聰明”蛻變為“大智慧”的過程。
最後看似外表木讷愚鈍,實際上它已經守拙藏鋒、韬光養晦,人也一樣。
實際上,中國古代道家和儒家都主張“大智若愚”,而且要“守愚”。
守愚不是真的笨拙,而是要學會虛懷若谷、寬厚敦和、不露鋒芒,當糊塗時則糊塗,當裝聾作啞時就閉口不談,當以退為進時絕不倉皇,就像太極一樣融大智慧于一身,可謂人生勝境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