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天氣預報,廣東地區近期多雨。
俗話說,千寒易除,一濕難去。近期天氣多雨,空氣濕度大,此時易出現身體困重,乏力倦怠,飲食減少,腹脹便溏等症狀。那麼生活中我們如何判斷體内是否有濕邪?祛濕的方法又有哪些呢?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中醫科夏鑫華博士為大家做個簡單介紹。
1、什麼是濕邪?
濕邪重表現一:痰多咳嗽
近期呼吸系統疾病高發,因濕痰内盛,上犯肺系,肺失宣降,則咳嗽痰多。此外還可見痰濕停胃,胃失和降,惡心嘔吐;痰濕留注經絡關節,緻肢體困重;痰濕阻遏頭部清陽,則緻頭目眩暈等。
濕邪重表現二:全身乏力
許多患者經常抱怨:“醫生啊,我全身沒勁,兩條腿沉重無力,頭也昏昏沉沉。”這些困乏的表現,從根本上來講,就是因為“濕性重濁”。如濕邪外襲肌表,困遏清陽,清陽不升,則頭重如束布帛。濕邪阻滞經絡關節,陽氣不得布達,則可見肌膚不仁、關節疼痛重着等。
濕邪重表現三:大便粘滞不爽
濕氣重的季節,很多人會覺得周身皮膚粘膩不爽,這是因為濕邪緻病具有黏膩停滞的特性。最常見的如大便不成形,粘滞不爽。此外還可見小便滞澀不暢,以及口黏、口甘和舌苔厚滑黏膩等。
2、生活中有哪些祛濕的好辦法?
環境祛濕
居住環境濕氣很重,可以借助抽濕機、幹燥劑、空調除濕等,此外還要保持屋内空氣流通。不穿潮濕未幹的衣服,不直接睡地闆,潮濕下雨天減少外出,水分攝取要适量。
運動祛濕
俗話說胖人多濕,而胖人多半是不愛運動的。陰雨多濕的季節越是不愛運動。體内淤積的濕氣就越多,久而久之,必然就會導緻濕氣困脾,引發一系列的病症。适當的運動如跑步、健走、球類運動、瑜伽、太極等,有助促進氣血循環,增加水液代謝,加速濕氣排出體外。
飲食祛濕
體内濕氣重時還可選用一些健脾祛濕的藥材食療幫助祛濕。
下面介紹幾個常用的食療方:
● 淮山芡實薏米湯
材料:淮山20克、芡實15克、炒薏米30克、北芪15克、豬排骨150克。
制法:先用水浸泡淮山。薏米用鍋炒至微黃,排骨洗淨斬件,芡實、北芪用清水洗淨。将全部材料放進湯煲内,煲一個半小時,調味即可。
功效:健脾益氣、祛濕抗疲勞,适合脾虛濕重、精神不振、大便爛溏者。
● 薏米赤小豆湯
材料:薏米30-50克、赤小豆30-50克。
制法:薏米、赤小豆用清水洗淨,放進湯煲内,煲一個小時,調味即可。
功效:健脾、利濕,尤适宜濕久漸欲化熱者飲用。
● 清熱祛濕湯
材料:土伏苓250克,赤小豆50克,粉葛250克,扁豆50克,陳皮半個,水8碗。
制法:土伏苓去皮切段,将粉葛去皮切塊,将材料放入煲内,水滾轉慢火煲3小時即可。
功效:清熱祛濕,适合濕郁化熱者飲用。
● 和中化濕湯
材料:木棉花30克,雞蛋花30克,薏米30克,槐花30克,瘦肉100克,炒扁豆30克,陳皮或砂仁12克。
制法:木棉花、雞蛋花、槐花、瘦肉、薏米、炒扁豆、陳皮或砂仁洗淨一同放入砂煲中,加清水适量,用大火煲開,再轉小火煲1小時即可。
功效:适合濕熱脾虛者飲用。■
【來源: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醫學指導:夏鑫華 副教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