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曲棍球是維吾爾族民衆在長期生活中創造的體育競技活動,以農民參與為主,多在農閑和節日時舉行項目主要分布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且末縣,喀什地區的麥蓋提縣、巴楚縣,和田地區的于田縣等地的維吾爾族聚居區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名錄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類項目,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曲棍球是維吾爾族民衆在長期生活中創造的體育競技活動,以農民參與為主,多在農閑和節日時舉行。項目主要分布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且末縣,喀什地區的麥蓋提縣、巴楚縣,和田地區的于田縣等地的維吾爾族聚居區。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名錄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類項目。
曲棍球比賽最多20人一隊,最少兩個人之間進行,參與者手持“7”字形球棍,球棍一般為1米至1.2米左右,粗細為約4至5厘米左右的木質棍棒。場地條件因地制宜,賽場為一塊寬敞的空地,寬度和長度沒有固定标準,根據場所的情況制定邊界線,一般寬100米左右,長180米左右。球門一般用木柱或石頭标注設置。比賽中不允許手抓球或用腳踢球、不允許用棍擊人和傷人、不允許阻攔對方隊員前進方向。每場比賽設裁判兩名,處理犯規行為。比賽用球有兩種,一種為白天比賽用球,一般用棉花或羊毛做球心,外面包布縫制成球形,直徑約7至8厘米。另一種為夜間比賽用球,一般是取自柳樹或楊樹上長出的菌體,曬幹後锉磨成球形,夜晚比賽時,點燃成為火球,比賽時火星飛濺,場面震撼,兼具競技性和趣味性。按照賽制,若一方把球打出邊線,就由對方一人在球被打出去的地方擊球。球打進門,就得一分。之後,在場地中央畫的圓圈裡重新擊球,繼續比賽。
由于曲棍球使用的比賽器材制作方便,球技簡單易學,規則容易掌握,場地不受限制,深受群衆的喜愛,為研究我國及新疆體育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曆史樣本。
(中國日報新疆記者站)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