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流浪世界
字數:6227字
預計閱讀時間:15分鐘
文章系列:【問題屋】第3篇
讀書有7大壞處,為什麼你還要讀書?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講到了讀書的壞處。有人說:“扯蛋吧!讀書明明有諸多好處,你為什麼偏偏要講壞處呢?”
“沒讀書怎麼讀大學?讀書是一件有意義而不是浪費時間的事情。相比,每天無聊,刷抖音玩遊戲,讀書更好吧…”
沒錯,你們講得都對。
但今天,我想來談論讀書重要性。估計又會有人說:“我不需要讀書,也就能夠活得很好。”
确實如此。不過,我想反問各位:“對你來說,什麼東西才是最重要的?”
是時間、金錢、生命、健康、知識、感情還是人際關系……。
無論你的答案是什麼,有一個工具能夠協助你獲得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那就是「讀書」。為何這樣說呢?
這就是本文主要想解決的問題:為什麼要讀書?
這幾天,我在籌備一個專欄,然後在設想誰會來學習。讀者朋友們想獲得什麼?我想到這樣一句話:“學習者,要麼得到一股力量,要麼找到答案。”
随後,我就問了一位小夥伴:“你讀書的目的是什麼”。
她說:“玩膩了,所以選擇讀書打發時間。”
這個回答非常有意思,突然觸發了我的神經,想我自己當初選擇走上讀書這條路,無非也是在路上玩膩了。有那麼一瞬間,我心空空如也,腦袋空空如也。所以,我才決定停下來去讀書。
讀什麼呢?一開始讀書,我自然會讀一些自己喜歡的書,來取代看電影、旅行等其他娛樂項目。當時我酷愛旅遊,所以我把旅行類的暢銷書通通看一遍,其中包括大冰《麼麼哒》系列、小鵬《背包十年》系列等等。
有人常問我:“你為什麼讀書?”其實,我的讀書目的很純粹。隻是為了快樂,為了在閱讀中體驗心流的模式和多巴胺的分泌時,産生更多的幸福感。所以,每當有人問:“你是如何堅持讀書?”
其實,我很不喜歡堅持和自律二個詞。因為當你找到自己喜歡的事、有成就感的事情,就自然會做了。
“逼迫我在不喜歡的時間去做不喜歡的事情,我從小就無法忍受這一點。反之,倘若是我自己想做的事情,在自己想做的時間愛做多少就做多少,我會做得比别人更加賣力。”村上春樹如是說。
所以我認為,讀書最大的好處不是能讓你成長,也不是能讓你賺錢,而是能夠讓你開心,使你快樂。這才是讀書真真實實的好處。很多人卻把它抛到腦後。
在這裡,我們不妨來想想讀書的本質是什麼呢?
依我看來,讀書猶如一日三餐,它是一種必須做的活動。讀書也猶如其他娛樂活動,它既能夠陪伴你,讓你打發時間,也能使你開心。
用一句話來說,讀書是一項高級的娛樂活動。
在無聊時或一個人時,你會做什麼事?
無論采用何種方式,類似的玩法,都能讓你輕松愉快地打發時間,但很快你又會感到空虛。而讀書卻不同。當你刷完一部小說後,内心除了會感到快樂外,還容易産生充實感和成就感。比如,你能享受看《紅樓夢》過程,也能在看完之後,去跟别人吹牛逼,來顯示自己的知識儲備。
讀書能給你帶來什麼?
事實上,讀書猶如一顆“定心丸”,它能使人平靜,心靈愉悅,還能讓你收獲滿滿。
用埃莉諾·羅斯福曾的話來說:“無論外部環境多麼嘈雜,都能保持這種内在平靜,這是一種内心的力量。它大大減少了精神上的損耗。”
而減少内耗,本身就是最大的收獲。這就是讀書隐藏的魅力之一。
有科學家也曾做過相關研究,以心跳來測定讀書、聽音樂、喝咖啡等形式,對緩解壓力的作用。結果發現:讀書效果最佳,其次是音樂、咖啡,然後才是散步。這直接說明了讀書既能減少焦慮,也能緩解壓力,甚至是避免壓抑。也就是說,讀書給人一種精神健康的生活模式。
用一句話來說,愛讀書、會讀書的人,差不到哪裡去。
03【鍛煉大腦】讀書是大腦的“健身房”在《大腦的健身房》中說到:“如果你想最大限度的提高你的記憶力,那就必須同時進行體育鍛煉和學習這兩件事情。”
除了記憶以後,訓練大腦都離不開這兩種方法。
也就是說,從腦科學角度來看,學習(讀書)和運動有利于人的創造力、注意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等等。為什麼說讀書對大腦有益處?
原因有二:
網上有一句這樣的話:“有些人在20歲時就已經死去,而有的人白發蒼蒼,卻依舊活着?”為什麼呢?
原因很簡單。大腦是否經常得到鍛煉。有的人年紀輕輕就固步自封,不學習,不上進,而有的人無論年齡多大,依舊保持學習。
查理芒格就是一個特别好的例子。我看過他90多歲時的研究視頻,真的佩服這位爺爺。
在演講視頻中,我不難發現老爺爺雖年近大,但邏輯清晰、語言表達能力強。怎麼做到的呢?
這跟他常年堅持讀書有很大關系。
他說:“我這輩子遇到的聰明人(來自各行各業的聰明人)沒有不每天閱讀的——沒有,一個都沒有。沃倫讀書之多,我讀書之多,可能會讓你感到吃驚。我的孩子們都笑話我。他們覺得我是一本長了兩條腿的書。”
仔細去看,我們不難發現,那些聰明人無不在堅持讀書。而你呢?
04【自我認識】讀書是自我審視的過程,是認清自我最佳途徑。之前,一位小夥伴在讀書營分享了一篇叫《我希望你一進大學就知道這些事》的文章。她說自己很贊同作者講到兩個獨特觀點:
看完後,我覺得說得很好,挺現實的。但仔細一想,我卻發現不太對勁。作者想表達的是大學生要用社會人士的心态去讀大學。雖然立場沒有錯,但觀點絕對化了。芒格多次強調,“我們要客觀再客觀”。讀大學,不僅僅隻是為了讀專業,而是在專業中讀自己啊!
我本人拿着本科的成績讀了廣東最好的專科中最高分的專業。三年後,我決定放棄職場路,選擇走“在路上,寫文字”的路。從表面上來看,我讀的專業也無用,但仔細思考一下,大學究竟是讀什麼呢?無非是這三個字:讀自己。
羅曼羅蘭說:“沒有人是為了讀書而讀書,而是在書中讀自己,在書中發現自己,或檢查自己。”
大抵如此!
其實,無論你讀什麼專業,終究都是為了讀懂自己,知道自己屬于什麼層次,想要什麼,還缺什麼。用一句話來說,書籍如鏡子。
讀書是一個照鏡子過程。透過書籍,我們直視自己,不斷自我審視,這才是閱讀最為關鍵之處。
我有一個想法:聰明人常讀書,唯有傻人才不讀書。為什麼敢如此膽大包天,想出可能會得罪人的話?
原因很簡單。人想出來全是問題,是煩惱,而做出來才是答案,才是快樂。換句話說,煩惱是想出來的,而讀書是解決問題,祛除煩惱的利器。打個比方,面對沒錢這個問題,你會如何處理?
你想,誰更容易逃出苦海呢?當然是最後一種。所以我常說:“你所遇的問題,别人早就遇過了。而答案呢!别人已經總結出來,并寫在書裡了。”問題是你是否願意去找罷了。
古人說過一句話特别好的話:“前人種樹,後人乘涼”。在火辣辣的天氣下,前方明明有樹,你不但不願意停下到樹蔭底下坐坐,而且還堅持使勁地跑,直到把自己耗盡了,累到了。你還執迷不悟。你說,如此的你,傻不傻?
在我看來,不讀書的人,實在傻也。我常常發現很多道理,全是我在做事中悟出來的。但我又會在不經意看書中,發現别人也跟我一樣的看法。這說明什麼呢?
你所遇到的問題,書裡有答案。人類面臨的問題看似無限的,但其種類是有限的,是可以歸納總結出來的。形象點來說,幸福的家庭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但是不幸的種類是有限的。所以,人要多讀書。用張元濟老先生的話來說:“天下第一好事,還是讀書。”
原因是人與禽獸最大的區别在于“智慧”二字。人有智慧,禽獸沒。一頭野豬,過了幾百年後還是蠢豬,而人類則不同。人類會創作新事物,新經驗并形成智慧以實物(如建築),或是書籍保持下來。
用一句話來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好工具,而讀書是人類解決問題的好利器。
06【工作能力】讀書能讓你培養一項重要的能力:深度工作紐波特在《深度工作》中解釋到:“在無幹擾的狀态下專注進行職業活動,使個人的認知能力達到極限。這種努力能夠創造新價值,提升技能,而且難以複制”。
而讀書恰好能培養這項能力。為什麼呢?
原因有二:
桦澤紫菀曾用一個“試吃”理論,來打比方。網上的信息猶如商家提供的試吃品。一小塊的不同産品,非常好吃。但即使你多吃幾個,也遠遠不夠填飽肚子。而書本内容則不同。書籍的知識是由創作者和編輯經過層層篩選和整合的知識結晶。你若能放下手機,深度讀書,并享受心流式工作帶來的快感,那麼也能享受作者精心準備的營養“美食”。
在我看來,互聯網上的信息,即使是再好再有價值,也隻不過是“垃圾食品”。互聯網上的信息雖能暫時性飽你眼福和口福,但難以長期滿足你。而書籍裡的知識卻不同。看書是一種長期性自我投資活動。
所以,與其把時間花在浸泡在互聯網上的碎片化信息,不如拿起書本,啃下一塊塊知識結晶;與其頻繁地刷網文和視頻,分割注意力,不如專注看書,享受深度工作帶來的快感。
用一句話來說,我讀書,我快樂。我讀書,我将活出更專注的人生。
衆所周知, 全世界人均閱讀量最多的是猶太人,人均高達64本。其他國家
閱讀量多,有什麼用呢?
猶太人口大概占世界人口的0.3%,但是卻獲得了29%左右的諾貝爾獎。除此之外。他們在商界、科學界、科技界等領域也是人才輩出。而中國人的閱讀量,卻令人堪憂。多年來,閱讀量都是個位數。
而你如果年閱讀量是80-100本書,那麼在中國,可能成為Top10%之内一份子。在世界上,你的閱讀量也能跟猶太人匹敵。
換個例子來說,同一家企業,用一部分工作,不同學曆薪資待遇不盡相同。前段時間,有一個新聞說一個博士生做家政月薪1-2萬。在我看來,這已經算不錯的收入,因為家政這一職業收入平均水平也就幾千元。
所以,讀書是能讓你區别于他人,能讓你超群,甚至是讓你與衆不同,獲得更多機會。
網上曾有一段這樣對話:“在職場中,一位會讀書和寫作,另一位不會寫作,你會選哪一位?”
“當然是學寫作的。”
看!就是這樣紮心,會讀會寫的人就是如此地吃香。可是,一提到寫作,大部分會講,我不會喲!其實,不是你不會,而是你懶,想泯于衆人而已。聽、說、讀、寫是人的底層能力,别人都會,為何你就不會呢?
08【自我成長】讀書是手段,而非目的讀書的最終目的是什麼?無非是為了自我實現,自我滿足。很多人喜歡用閱讀量來衡量自己的讀書成果。但我認為這是不對的。讀書在于質量而非數量。讀書在于你的啟發和行為改變,而非你腦海中存儲多少知識。
以我為例,我向來不看自己一年讀100本書,還是200本書,而是看自己能輸出多少書評,賺了多少稿費,更重要的是看自己哪些行為發現生改變。人際關系有沒有改善?收入有沒有增多?溝通能力有沒有提升?等等。
可以說,向來少有人隻為了讀書而讀書,為做事而做事。如果你能思考并找到出發目的,它就能猶如北鬥星一樣,會指引你前進。
你為什麼讀書呢?
讀書的目的無非為了樂、享、想和動。
09【省錢省時間】讀書是一種最低成本的自我投資。上過網課和線下私房課的朋友們都知道,找教練上課成本高,學費貴。據我所觀察,市面上學費集中在9.9元至9999元這個範圍。對于普通人來說,經常投資買課,還是有一定的經濟壓力。比如,學生群體。幾年前,在我最窮的時候,我是如何堅持學習給自己充電的?
一個方法:讀電子書。
網上有很多免費的電子書,隻要你用心搜一下,大多部分書籍都能找到。我在找書的過程中,無意間找到一個能專門找書的小哥哥。從此,我不僅不愁找不到電子書,而且還獲得一段友誼。再加上兩人關系不錯,小哥哥讓我看完書之後,寫感悟或者書評投在他的公号上面。就這樣,我開啟自己的寫書評,做自媒體的新旅程。
日積月累,我的稿子越寫越多,越寫越好。很快,我又遇見曙光。有不少出版社的編輯向我抛出橄榄枝。也就是說,寫書評變現。堅持寫作一段時間後,我終于可以靠稿費,走上自由買書的路。在這裡,我們先不說寫作變現幫我賺了多少錢,而是說讀書給我省了多少錢。
所以,我認為世界上最廉價、性價比最高的産品是書籍。你花幾十塊錢,就能買到别人一輩子的智慧,何樂不為?
從本質上來說,不讀書的人,也是不愛時間之人。你可以對時間和金錢吝啬,也可能說自己又忙又窮,但你不能說自己沒錢買不起書,也不能說沒時間讀書。
10【讀書變現】毋庸置疑,這是一個讀書變現的好時代。任何人能通過讀書實現變現,又能用錢反過來激勵自己,形成學習獎勵的良性閉循環。
但很多人認為靠寫作建立個人品牌,知識才能變現。其實不然,知識本身就可以變現。
你想!我們從小奮發圖強就是為了考到好大學;上好大學,最終為了找到好工作。有人還願意用盡洪荒之力進入體制,為的是得到穩定工資和社會保障。但這些本質中都是靠知識變現。許多人之所以無法實現知識變現,那是因為隻做了收集信息的工作,卻沒掌握知識。如何實現知識變現呢?
用一條公式表示:知識變現=收集信息 閱讀 知識 變現途徑。
我常用的知識變現途徑有:
在2017年底,我就選擇關閉朋友圈,把刷圈的時間全花在看書上。為什麼這樣做呢?
原因很j簡單。讀書是賺錢的快速通道。它除了能讓我升職加薪,還能讓我靠寫作賺外快,以及獲得一些獎項(如2018年獲得到某平台“文化類特等獎”,2019年獲得一系列青雲計劃,等等)。
在這裡,可能有人會問我如何進行讀書變現?想要實現變現,你需要進行五問五答。
總之,無論你做什麼努力,知識變現事實上是一個厚積薄發的過程。一開始讀書,你就想着變現賺錢,有點不現實。這好比一位一年級的小學生,一入學校就想賺錢的道理一樣。
為什麼要讀書?
原因很簡單。讀書如”運動“,确确實實給人類提供巨大的幫助。
古人說得對:“生命在于運動"。若你不運動,則對身體負責;若你不讀書,則對自己精神世界不負責。在我看來,讀書是一件非做不可,一箭十雕的人類活動。所以在本文中,我才不遺餘力地從不同角度,來詳盡剖析了讀書的10大好處。
我希望你看完之後,能放下手機,去讀書。讀什麼書,先讀你感興趣,再讀能提升能力的書。
最後,送給大家一句話:“讀,讀就對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