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瓣心香寫我意,
妙趣從來兩三枝。
看取花葉禅意淨,
方知浮塵不染心。
自宋以來,明朝有四部舉足輕重的花道專著:高濂《瓶花三說》、金潤《瓶花譜》、張謙德《瓶花譜》、袁宏道《瓶史》都不約而同地記載花道概念。花道,即通過插花來感受自然、生命的變化,在創作和欣賞美麗作品的同時,來提高自己的審美,從而提高精神世界的修養。
東方花道特别注意表現植物的自然形态,
順應植物的自然生長之勢,
運用花朵、葉片、枝條等花材,
有曲直、高低、長短、粗細、橫斜、俯仰、疏密等造型差異,
營造是一種不對稱的均衡美,
講究神韻自然、清疏淡雅,意境清遠、詩情畫意之美。
東方插花有瓶花、籃花、碗花、盤花、缸花、筒花多種形式,
追求“閑隐”、“低斂”、“禅靜”、“侘寂”等東方美學,
引花入室,置入合适的花器,
含蓄地表現花材及花器的線條與姿韻,
花木逢四時,隐有暗香來,
一花入室便如置身于四季風物之中,
讓生活空間裝點得更有藝術感覺。
選古老、質樸的器皿當做花器,
尋山野裡最當令的花葉融入花器,
這些花,新鮮而樸素,
不僅是供給盛事的華麗姿态,
更是貼近自然的素顔真心,
簡約中隐着一份自然、靜寂的超凡氣質,
被人當作對四季更叠、時間流逝的一種冥想方式。
“侘寂之美”受中國受釋儒道文化的影響,
形成了空靈、虛無的美學思想,
也就是對“無”的追求。
這裡的“無”不是一無所有,而是“無中生有”,
表面看起來空蕩蕩的一物,
卻能表現出“此時無聲勝有聲”的境界,
“無”之中蘊涵所有,發人深省,
這種精神概念與莊子無為的哲學思想有異曲同工之感。
侘寂花道并不在于看花,
而在于感悟花裡的世界觀,
古樸的花器,清寒的花材,
如山間風化的石窠中一枝春櫻秋楓,
孤絕、寂寥、幽靜,卻讓人越看越有韻味,
會使人感到整個世界凝聚在了杯碗之中。
心靈從而達到與大自然的融合,平和安靜的感覺,
從深層次來感悟“無”的含義。
破碎的陶罐、斷裂的竹節、
生鏽的鐵片、古舊的笛子……
花葉與枝蔓,
從這些破敗的缺口與罅隙裡萌動延展出來的。
讓我想起最近看到的一句話:
“萬物皆有罅隙,那是生命生長的地方。”
綠色的植物從一片枯寂的亂石廢墟中滋長出來,
慢慢将磐石包裹圍繞,
正是這破敗與死寂的強烈對比,
才更加強化了植物本身最根本的、
令人感動和敬畏的生命力的視覺沖擊力。
東方插花所用的花材數目越少,
對環境的幹淨空曠程度要求越高。
隻插一朵花時,
背景裡不能有絲毫雜物,
求的是天地之間,廣闊寂寥,
唯留花與你,
那份清決寂豔之美,震撼了所有人。
花枝在器中的不同布局和插法,
可寓意萬物:
縱向的為瀑布,橫向的是溪水,
後高的為山巒,前低的是平原;
而不同狀态的花則示人以時空之感,
枯萎之花表示過去,盛放的是現在,含苞者是未來。
尋秋之紅楓,春之初芽,夏之蓮荷,冬之梅花,
找外表粗糙寂靜的粗陶、紫砂等花器,
信手侍弄,造一個禅花畫境,
禅意的瓶花,明快小巧,
一角式,甚至殘缺、單純,
目的在于突出孤遠、空寂、閑靜的禅意。
試想,窗外四壁薜蘿滿牆,
中列松桧盆景或建蘭一二,
繞砌種以翠芸草令遍,茂則青蔥郁然,
室内窗明幾淨,折松枝梅花作供,
鑿玉河冰烹茗啜之,
簾栊香霭,欄檻花研。
極緻之美,孰過于此。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
春來花自青,秋至葉飄零。
無窮般若心自在,語默動靜體自然。
花道藝術展現的不僅僅是美麗,
更多是蘊晗着博大精深的禅意:
人生不過也是一場絢爛的花事,
讓人們珍惜當下,活在當下。
聯系電話4006865869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