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鲞”“茄胙”是兩種東西
李 鐵
也許是一個師傅教的,俞平伯和周汝昌在有關文本中都以“胙”校“鲞”,他們都認為“茄鲞”就是“茄胙”。但在江浙一帶方言中,“鲞”的意思是剖開晾幹的魚幹,“牛肉鲞”、“筍鲞”等物都是腌成幹的片狀物。按此意理解,“茄鲞”應當就是切成片狀并且經過腌制的茄子幹。
而“茄胙”也是一種常用的食品,但不是江浙一帶方言,而是廣泛流行于湖北、湖南、雲南、貴州各省。“茄鲞”和“茄胙”雖然都是菜品,但完全不同,幹濕有别,做法也不一樣。“茄鲞”是濕的,“茄胙”是曬脆的。
相比而言,曹雪芹并不擅長美食,《紅樓夢》中雖然提到過不少美食,但對美食的做法描寫比較少。劉姥姥二進榮國府時,對“茄鲞”進行一次很難得的工筆寫實,描寫非常詳細。
劉姥姥吃過“茄鲞”之後,并不相信是茄子。她說:“别哄我了,茄子跑出這個味兒來了!”說明這道菜已經不是一般人家見過吃過的。然後鳳姐笑着給她講了“茄鲞”的做法:“這也不難,你把才下來的茄子把皮剝了,隻要淨肉,切成碎丁子,用雞油炸了,再用雞脯子肉并香蕈、新筍、蘑菇、五香腐幹、各色幹果子,俱切成丁子,用雞湯煨幹,将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磁罐子裡封嚴。要吃時拿出來,用炒的雞瓜一拌就是。”劉姥姥聽了之後,搖頭吐舌,說:“我的佛祖!到得十來隻雞來配他,怪道這個味兒!”
吃個茄子要費這麼大勁,可能隻有賈府這種富貴人家才如此講究。他們對普通的茄子,下足了材料和功夫,把本來不起眼的腌菜,變得非常奢華,排場可見一斑。
風姐介紹“茄鲞”做法這段,不同的版本有異文,但不管怎麼做,“茄鲞”都隻能是腌漬的小菜,随吃随取,跟北方的“醬菜”差不多。
現在“茄鲞”江浙一帶農村也有做的,不過做法跟《紅樓夢》裡的有點不一樣,非常簡單。就是挑不太老的茄子洗幹淨,去掉茄蒂,然後蒸熟,拿出來控淨了水,再把茄子撕開,放到幹淨的竹匾裡曬,在沒有完全曬幹的時候,放到罐子裡儲存。
據說,“茄鲞”冬天吃味道特别香,用了這個“鲞”字的意思是說它形态上很像魚“鲞”。“茄鲞”在江浙一帶是普通百姓的尋常菜肴,也是食療佳品,據說可降低膽固醇、軟化血管,還能抗癌。
《紅樓夢》中,“茄鲞”的配料很多,都比茄子好吃,劉姥姥根本吃不出茄子味。有些飯店按書中所寫,拿《紅樓夢》當噱頭,也做出了“茄鲞”,以為照王熙鳳的辦法炮制“茄鲞”,一定也很好吃。其實,他們根本沒達到目的,按書上做的“茄鲞”一點也不好吃,賣相也不好看。
曹雪芹如此詳細描寫“茄鲞”的做法,可能根本就不是為了吃。再說,今人和古人的口味,也根本不一樣,不知已經改變了多少。如果照本宣科,完全都按書上來,恐怕真是不能合乎現代人的胃口。而且,王熙鳳那種做法也實在太麻煩,誰又會用十來隻雞配茄子呢?
《紅樓夢》主要寫了江甯織造,“鲞”這個字更可能是江浙方言,以“胙”校“鲞”顯然是不對的。“鲞”字形複雜,很特殊,不是常見字,容易引起人們的注意,除非故意為之,抄錯的可能性也比較小。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