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的一些字的部首已經看不出來這個部首本來的樣子了,下面就舉幾個例子。
比如“月"字旁和“肉”字旁現在都已經混淆啦,這個混淆從戰國時期就已經開始了,現在人單獨寫“月”和“肉時是可以區分的,但作為偏旁時就都寫成月字旁了。
那我們今天怎麼來分辨哪個是”月“哪個是”肉“呢?我們就根據字義來看,跟月亮有關的是月部,跟天文相關的是月部,跟時間相關是月部,那麼跟身體有關的就是肉部了。如:常見的肥、胖、腿、腳、肝、胸、腦、脂、肪、脾、胃、腎等等這些都是“肉”字旁,而不是“月”字旁。
還有一部分字本來是“舟“字旁,現在也都統一寫成“月”字旁了,如表示皇帝第一人稱的“朕”,本來是從“舟“的,朕最初是右邊兩支手拿着一根針去給一隻船補縫,所以《說文解字》裡說:朕 補船縫也,所以“朕”的左邊是從“舟“的,但現在左邊寫成了月,這是在文字曆史上的隸變中産生的。還有比喻的“喻”字,這個人一橫下面本來也是一個舟,但我們現在看來的是個月字了。
我們古代用火來造的字是很多的,火作為字體可以在字的左邊,也可以在右邊,也可以在底下,這種不同的形态形成了不同的文字,舉例說寫成”火"旁的,在左邊出現時基本和 火是一樣的,但有一部分是發生了變化的,比如在底下的現在“炙”這個字下面還保留了火的原樣,表示一塊肉在火上烤。當上面的字形不是太大的時候下面的火還保留原樣如“災”,但如果上面的字形體較大時下面的火再寫出就顯得整個字很臃腫,所以火就發生了變形,如烈火的“烈”底下的火就不再寫成火而是寫成了四點,我們要知道,雖然寫成了四點,但它是火,自然的“然”,照明的“照”,熊熊烈火的“熊”下面的四點其實都是火。
還有一個比較少見的火的變形:票和尉,兩個字下面的小其實是火,還有尞,其實這個字上面一個火中間一個太陽下面一個火,表示這個火非常的熱,現在把這個字左邊又加了一個火,表示很大的火才叫燎,上面的那個火為什麼變成現在這樣加了一橫呢, 這是受戰國文字的影響,那麼下面的火為什麼變成小了呢,這個是因為後來隸書改造的結果,所以兩個現在看起來都不是火的字,其實都是火。
還有一個偏旁,就是心旁,心旁的字很多,古代造了很多表示心裡活動的心字旁的字,但在古代這個心一般是在下面的,因為古代是在竹簡上寫字的,字是瘦長型的,但我們今天這個心有的跑到左邊了,有的跑到下面了,還有很少的在右邊。在左邊的正常情況下應該是左邊一點,中間一豎右邊兩點,但因為右邊的兩點和左邊一點不對稱不美觀,就後來右邊的兩點改成了一點,這就是今天的豎心旁。在底下的心旁大部分都沒有變樣,如思想的“思”字。但也有極少數在底下的心發生了變化,如羨慕的“慕”下面也是心,開始下面寫的也是心,但後來書法家表示這個字的變化不夠大,就把這個心的卧鈎寫成了一豎往左彎,變成了小字右邊再加一點,我們要知道底下這個很像小的字是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