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9日,《奇葩說》第七季晉級賽第二場,身為反方二辯的冉高鳴在立論反對“前任點評APP”時的最後一段發言中說,“在一起,我們面對,面對的是攜手前行的誓言;分手了,我們是背對,背對的就是不再打擾的承諾”,這段發言引得場内場外一片唏噓。1月21日,晉級賽第二場,再任二辯的冉高鳴形容“在家長群跟風”的家長們,天天都要“等風來”,告誡家長“孤舟蓑笠翁,沒事别跟風”,又貢獻一波金句熱搜。
冉高鳴在《奇葩說7》裡以慣用歇後語聞名。
冉高鳴自認為不是什麼“深刻”的人,對非常深刻的辯題感觸不多,反而是生活瑣事對他會有很大的觸動。海選的時候有一道題目是,“同事買了假包在公司炫耀,我要不要戳穿他”,冉高鳴很喜歡那個題,覺得很生活,自己可以有很多發揮。
有人喜歡生活類的題目,也有選手說,這一季的辯題比較“瑣碎”,沒有“美術館失火救畫還是貓”那種宏大的辯題。在冉高鳴看來,這一季的辯題更加生活化,實際上也是更加精準了。比如說“全職爸爸”,這個題目就是給那些正在猶豫要不要做全職爸爸的人,“真愛和狗”就是給那些養狗和伴侶怕狗的人,很明确的投射出了誰是這期辯題的受衆。“不像原來一些非常宏大的題,它可能是一些道理之間的論證,現在更多的是感受和經曆之間的交流。”而需要“破腦洞”的辯題也是冉高鳴自認的“短闆”,“一般腦洞題都需要用比較強的文化儲備來支撐,這個東西我沒有。我比較喜歡打生活題,我有生活經驗,瑣事越生活化,我越有可說的東西,越能夠寫出段子。”
雖然身為這一季的“人氣選手”,冉高鳴卻覺得自己每個題都發揮得不好,稿子沒有完美的,隻有時間越長就會越好,而自己,就是一直會改稿子的人。
冉高鳴喜歡關于生活瑣事的辯題。
像肖骁姜思達傅首爾,就是不像自己?
——我覺得沒有必要管
這一季《奇葩說》中既有顔如晶這樣的專業辯手,也有“女團成員”李佳潔這樣“野路子”出身的選手,和他們相比,冉高鳴覺得自己的優勢就是更熟悉這個舞台,《奇葩說》的觀衆對他有一定認知,所以在觀衆印象上會有優勢。
冉高鳴實在是參加了太多次“奇葩系”節目了——第一季便現身,參加過七季比賽中的五次海選。參加第一季《奇葩說》的時候,冉高鳴還在中國傳媒大學播音主持專業學習,海選後被淘汰,當時馬東說,希望兩年之後你再來,冉高鳴就一直記着這件事情,希望自己有能力再次站到這個舞台上。從那以後,他一直在錄制語言類的節目,希望自己在語言方面能夠得到更多的增長,包括後續錄制的《我是演說家》。
第一季去《奇葩說》的時候,冉高鳴“啥也不知道”,那會才上大學二年級,他形容自己更像一個“沒見過世面”的小孩,此前參加一些節目也經常被淘汰,就覺得無所謂。但是《奇葩說》第一季播出就成為現象級綜藝,那個時候冉高鳴确實心裡難過,覺得自己沒有把握住這麼好的一個機會。第四季去,冉高鳴被大家讨論上熱搜,被網友批評,也有網友關心,當時自己還是蠻難過的,畢竟第一次被惡罵上熱搜,但後來他索性想開了,自己不完全是一個靶子,而是一面鏡子,被大家讨論。比如說他模仿肖骁,冉高鳴坦言,無所謂,“說我像誰的都有,原來說我像肖骁,像姜思達,後來說我像傅首爾。我誰都像,就是不像我自己,我覺得沒有必要管。”
參加第六季《奇葩說》,那個時候冉高鳴的心态就好了很多,可以把《奇葩說》看做是一個機會和一個節目,如果能證明自己當然更好,如果不能的話,那就隻能說明自己不合适。“沒有那麼明确的想要,也就沒有那麼強烈的戾氣”,所以整個人看起來也會更招人喜歡一些。
從參加第一季《奇葩說》時候的青澀,到如今的人氣選手,七年時間,冉高鳴也變化了很多。他自認為不是擅長讀書的人,所以一直要求自己要有豐富的經曆,是一段段不同的經曆,決定了你會變成一個什麼樣的人。其次是心态上的進步,他曾經是帶着戾氣來這個節目,着急,不接受失敗。“現在真的學會和自己和解,接受了差距,也反而有了踏實努力的心态,人看起來也更溫和了。”當然也有人不理解他,冉高鳴說,他覺得當年的《奇葩大會》給自己帶來的最大的痛苦是來自于媽媽看到了那些對他的攻擊,沒有辦法緩解。
讀研究生、支教、兼職表演“噴火”
——節目透支“27年的所有經曆”
冉高鳴曾經在節目中講過一段被廣為流傳的讓人動容的經曆,為了能賺錢養活自己,他去朝陽公園表演噴火、到動物園扮成東南亞混血和海獅互動。噴一次火能賺80塊,靠着噴火一個暑假賺了四千塊,他笑稱現在的自己之所以略顯陰柔,就是因為那個暑假噴光了所有的陽氣。在動物園當馴獸師的時候,冉高鳴說,有一次媽媽來看他,可是在表演的時候卻沒有找到媽媽的身影,後來才發現,全場觀衆都在笑的時候,媽媽卻躲起來哭了。這段經曆也使得#冉高鳴噴火#的熱搜标簽居高不下。
冉高鳴說,這段經曆是他在《奇葩說》最後一次講述了,也是這段經曆的一個句号。“公園噴火”在事業上并沒有給他帶來特别大的技能增長,但是它确實是一個故事,它變成了一段素材。之前網友說,冉高鳴這樣說會不會冒犯到做那些職業的人,在冉高鳴看來,自己并不是以噴火為生,這隻是一個他的經曆和體驗。“所以我并不定義為冒犯,他對我來講隻是一個經驗和故事,具體到底有沒有什麼特别多的成長,我認為沒有。不要為了吃苦而吃苦,不是隻有靠吃苦換來的成長才是成長,而吃苦本身就是吃苦而已。”
這幾年續讀研究生、去四川支教、在公園兼職“噴火”,冉高鳴的經曆很多,最近兩季節目幾乎透支了他“27年的所有經曆”。作為“生活體驗派”選手,冉高鳴也有這個顧慮,也很怕以後如果節目再去參與錄制,沒有故事可以講了。“因為我讀的書不多,所以隻能從人生閱曆上面給大家帶來更多的新鮮感。可是我的歲數就這麼大,沒有那麼多經曆,這一年要做更多的事兒吧。”
在辯論中,冉高鳴會将自己代入辯題的角色,尋找與當事人情感的交集,還不夠的話,就幹脆直接去體驗生活。為了準備與全職爸爸相關的人生盲區話題,冉高鳴還特意去當了一天的“實習爸爸”。冉高鳴說,自己不是故意要去體驗生活,他是一個比較擅長反思的人,願意從一些生活的小細節中去回看,回味一下當時的狀态,去想這件事情能夠給自己帶來什麼樣的啟發也好,教訓也好,經驗也罷,讓下次的時候遇到同樣的事情,可以避免犯同樣的錯誤,或者能夠做得更好。
冉高鳴說小時候的自己最多“隻是愛吵架”。
為何“哭得好好看”?
——因為妝化認真,吃了妝化的便宜
如果不錄節目,冉高鳴可能會去賣保險,并且他信誓旦旦,即使賣保險,也是銷售冠軍。因為媽媽就是賣保險的,媽媽的客戶資源都是他的,而且自己也很願意推銷。“保險是人這一輩子一定會需要的,你能說你一輩子不生病嗎?如果生病,有一份保險是不是就是今天的你可以給明天的自己買的一份保障呢?”
現在說起話來的“頭頭是道”并不源自于兒時的興趣和訓練,冉高鳴小時候從來沒有接觸過辯論,他形容自己最多“隻是愛吵架”。實際是,小的時候冉高鳴很胖,不太敢跟别人發生正面沖突,而且一個胖男孩兒,甚至不那麼陽光的男孩兒,可能在班裡就是會受欺負。“那會兒也不敢說,但是所有的毒舌能力都在骨子裡慢慢滋長,能量在逐漸訓練,瘦下來之後就可以釋放了。”
冉高鳴身上的标簽不僅僅是“毒舌”,節目中總是看到他坐在那兒哭得梨花帶雨的。冉高鳴說,在立論中他是絕對不允許自己哭的,即使情緒到了,最多也隻是哽咽,如果立論時哭,對觀衆、節目都很不負責。下了比賽場到别人辯論的時候,一方面積累下來的情緒可以釋放了,一方面别人講得好他也會哭。至于為何“哭得好好看”,冉高鳴笑言,哭倒沒練習過,可能是因為妝化的原因,“我化妝時間是最久的,因為我要和我的化妝師一起打磨,對,我對化妝的定義是打磨。這玩意兒怎麼練習,總不能在家裡天天想着自己的狗過世了吧,我就是因為妝化認真,真的是吃了妝化的便宜,所以哭起來會好看,推薦大家使用持妝的粉底和防水的眼線。”
“節目組的人都知道:女生10點化妝、男生11點化妝,冉高鳴9點30化妝。”這是網上流傳的關于冉高鳴“妝化”時間表,冉高鳴說,沒有人不在乎外表,隻是他比别人更在乎。“我覺得如果辯論不如别人,那就讓妝容比别人更加精緻吧,總得有一個在這個台上比别人強的東西來撐住自己的自信。”
“生活中我也還是有一點點Drama的。”冉高鳴坦言,但一定不是那種時刻都在節目上的狀态,“那多累呀,而且那是我的工作狀态,我是要靠那個掙錢的,我生活當中跟朋友這樣?他又不給我錢。”
#快問快答#
新京報:作為節目中的“歇後語小王子”,這麼多歇後語怎麼積累的?
冉高鳴:基本上就是生活裡我有很多碎嘴的朋友,我也有一個非常民俗且生活的媽。
新京報:從節目表現上來看,你好像沒那麼犀利毒舌了,“攻擊性”也沒以前強了,是因為你變了嗎?
冉高鳴:我覺得是我自己的心态變了吧,我也不太願意有那麼多的棱角了,就是人歲數越大,相對來講會越平和。甚至妄圖以理服人。但我在這個舞台上依然算是很吵的,也很兇的。
新京報:上了《奇葩說》之後,知名度是不是打開了?會帶來更多的機會和物質上的改善嗎?
冉高鳴:當然了,錄制《奇葩說》之後,借着這個平台确實會讓更多的人知道我認識我,甚至是喜歡,會帶來更多的機會,然後在經濟收入上也會比原來好一些。
新京報:你生活中是不是也是非常喜歡講邏輯“辯論”伶牙俐齒的那種人?和朋友吵架的話,是不是必赢?
冉高鳴:我生活中隻是對自己的生活反思會比較有邏輯,跟朋友之間更講究的是情緒。我覺得吵架不一定是為了赢,吵架隻是為了知道對方是怎麼想的,你如果連吵架都為了赢,也活得太累了吧。
新京報:在曆屆《奇葩說》的選手中,自己最希望可以和誰有一場交鋒?
冉高鳴:最期待和傅首爾,因為是她鼓勵我來這個節目的,我想就是面對面的交流一次,而且有很多人說我們兩個人有點像。
新京報:有什麼解壓的生活方式嗎,自己平時還喜歡做點啥?
冉高鳴:做飯和彈琴。壓力大多數來自于做的事情看不到結果。不如做一點可以快速提高成就感的工作。比如說做飯,把食材做成一桌菜肴會很快速地獲得成就感。讓自己覺得自己沒有那麼差。
新京報:你覺得自己是“奇葩”嗎?
冉高鳴:不是吧,隻是願意表現出自己的個性,誰都有個性,隻是你願不願意表現。願意表現,就會被人定義為不一樣。
新京報記者 劉玮
編輯 佟娜 校對 盧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