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仙道,是道教早期的一個派别,出現是黃老道學向宗教演變的征兆。一名最早見於《史記·封禅書》∶宋毋忌、正伯僑、充尚、羨門高都是燕人,為方仙道,形解銷化,依於鬼神之事。戰國時,燕齊一帶的方士将其神仙學說及方術與道家、鄒衍的陰陽五行說揉合起來形成了方仙道,主要流行於燕齊的上層社會,其法形解銷化,依於鬼神,企圖長生求仙。
所謂「方」指治道之方,所謂「仙」指長生不死的得道神仙。
黃老學說起于齊國稷下道家,他們同時尊奉傳說中的黃帝和老子為道家創始人。齊田崇尚稷下黃老,治黃老之學者蜂起。黃老思想包含很多神秘主義的因素;加以治黃老之學的學者中,本來就有許多方士,他們以神仙長生思想和陰陽五行學說對這些因素作出宗教性的解釋,使黃老之學向神仙方術的方向發展。至東漢,進一步将黃帝、老子神秘化,又由着重尊崇黃帝,轉而推崇神化後的老子,逐漸形成奉老子為神明的黃老道,成為道教的前身,當時道教的一個主要派别太平道,其創始人張角,最初就是屬于黃老道的信徒。
從戰國中後期到漢武帝時,神仙家與帝王相與鼓動,掀起中國史上有名的入海求不死藥的事件。齊威、宣王和燕昭王、秦始皇、漢武帝等都曾派方士到海上三神山尋求神仙及不死之藥,其規模越來越大,但都毫無結果。故方仙道的興盛期為戰國後期到漢武帝時,其代表人物有宋毋忌、正伯僑、徐福、盧生、李少君、李少翁、栾大、公孫卿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