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封建曆史上最後一個盛世是清朝的康乾盛世,起于康熙二十年(公元1681年)平定三藩之亂,止于嘉慶元年(公元1796年)川陝楚白蓮教起義爆發,持續時間長達115年,是持續時間最長的盛世,由康熙、雍正、乾隆祖孫三代嘔心瀝血打造而成,那麼這三位帝王誰的功績最大呢?讓我們來一起探讨一下。
康熙帝——愛新覺羅·玄烨
康熙帝雖是守成之君,卻有開創之功。他8歲登基,14智擒鳌拜正式親政,一生的功績有平定三藩之亂、收複台灣、三征噶爾丹、挫敗沙俄侵略軍,在他的治理下,大清的版圖迅速擴張。康熙帝不僅在軍事上十分有作為,在治國方面也十分在行。他親政後不久就下令禁止圈地,并着手整頓吏治,為了防止被臣下蒙蔽,還親自出巡了解民情。可惜随着年齡的增長,康熙帝逐漸變得怠政,加上被九子奪嫡事件困擾,既無心也無力解決社會上出現的問題,導緻各種社會矛盾日益突出,吏治腐敗。
雍正帝——愛新覺羅·胤禛
雍正帝是康雍乾盛世中承上啟下的皇帝,十分勤政,一生批閱奏折4萬多件,累計手書1000多萬字,每天隻睡4個小時。所以要單論勤奮程度,别說康熙帝和乾隆帝比不了,就是把曆史上四百多位皇帝都算上,能比雍正帝還勤政的也寥寥無幾。
當然光勤政不行,雍正帝還得為自己的父親康熙帝收拾爛攤子。針對康熙末年出現的弊政和社會問題,雍正帝毫不手軟,不惜得罪利益集團也要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針對少數民族地區的管理,雍正帝實行改土歸流的政策,廢除了之前的土司制度,改由中央政府委派流官直接進行統治,實行和内地相同的地方行政制度,加強了少數民族對清朝的認同感。
在經濟方面雍正帝實行攤丁入畝和火耗歸公制度,實行官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可這個政策觸及到了官員的利益,為了不讓官員撂挑子不幹,雍正帝又發明了養廉銀制度,說白了就是朝廷給你一筆錢,你就别去剝削老百姓了。這些政策極大地減輕了百姓的負擔,間接促進了人口增長。在政治方面雍正帝嚴厲整頓吏治,并設立軍機處輔佐自己處理政務,加強了君主集權。雖然雍正帝隻在位了十三年,但是他所實施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将大清從崩潰的邊緣拉了回來,否則若放任康熙晚年出現的弊政和社會問題繼續發酵,清朝也逃不過“胡運不過百年”的預言。
乾隆帝——愛新覺羅·弘曆
乾隆帝是中國曆史上掌權時間最長的皇帝,長達64年之久。他的一生是幸運的,繼位順利,接手的是盛世江山。有了康熙帝和雍正帝打的基礎,乾隆帝隻需要在原有政策上稍微加固定,就可以收獲奇效。要論乾隆帝最大的功績,那就是平定了準噶爾汗國,将新疆再次納入中原王朝的版圖。可晚年的乾隆帝也變得昏庸起來,再也不像年輕時那樣胸懷抱負、積極進取了,反而貪圖享樂,縱容貪官和珅,還六下江南興師動衆,勞民傷财。清朝也正是從乾隆晚年開始由盛轉衰,康乾盛世也在乾隆帝的手上終結了。
總的來看,若沒有雍正帝為康熙帝收拾爛攤子,清朝會直接衰弱,那麼康熙帝的曆史地位勢必會下降,别說千古一帝輪不到他了,亡國的責任還得怪罪在他頭上。所以雍正帝的功績最大,其次是康熙帝,最後是乾隆帝。
各位看官有沒有不同的看法呢?歡迎提出來,大家一起探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