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中華詩詞,尋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是《中國詩詞大會》的宗旨。作為一檔連播6季的大型文化益智類節目,《中國詩詞大會》帶領了全民讀詩與學詩的熱潮,同時弘揚了我國優秀的古詩詞文化,讓大家重溫經典,感受詩詞之美,體驗文化之趣。
不少觀衆感歎節目的流程設置以及節奏舞美升級了,也有不少人吐槽選手的水平下滑,連簡單的題目都答不對。其實,客觀因素有許多。例如,場上的少年團與家庭團中不乏年齡不超過十歲的兒童,他們雖然詩詞儲備量比同齡人大,但缺乏了成人才有的經驗與曆練。
一道與王勃筆下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相關的問題又難倒了場上的16位高手,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兒女共沾襟”中的錯别字在一場選拔題專場中,順利通過四道題考驗的僅有34人,即有66人被大家耳熟能詳的古詩詞給難住了。其中,有16人認不出一句千古名句的錯别字。原題如下:以下兩個選項中,正确的是:A.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B.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襟。
很顯然,這道題考察的是選手對字詞的積累,前者是毛巾的“巾”,後者是衣襟的“襟”,都是同一個讀音,究竟哪一個是正确的答案呢?如果平時對古詩詞中的字詞比較敏感,很容易便能選出正确答案,即選項A。
然而,如此簡單的錯别字問題竟讓百人團直接損失16名大将,實在令人費解。同為簡單的問題,其他三題問的大都是細節類問題,如第四題中提問《長恨歌》中的“金步搖”指的是什麼。可這道題考察的隻有錯别字,但凡看過這首詩歌的普通人都不會答錯,更何況是詩詞的狂熱愛好者呢?
不少網友對百人團的能力與水平提出質疑,甚至吐槽節目組的選人标準越來越低。不過,出題專家之所以把這道題當成選拔題,說明其具有典型性,應該有不少人将“巾”與“襟”二字弄混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題目中的詩句出自唐代詩人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這是一首經典的送别詩,詩中既提到了送别友人的地點,也說明了友人即将前往之地,表達了對友人的深切期盼與美好祝願。雖滿懷深情,卻毫無離别時的傷感,表現了詩人寬廣的胸懷與坦然的生活态度。
詩人創作這首詩的地點是長安,而這名杜姓少府即将前往四川上任,王勃于長安相送,臨行時贈此詩來勸慰友人,并寬慰自己。曆朝曆代詩人的送别詩都頗為傷感,作者通常會用蕭條、凄涼的意象來烘托離别時的不舍與心酸,唯有這首詩與衆不同。
該詩将初唐文人志存高遠的精神面貌淋漓盡緻地體現出來,屬于質量上乘的壯别詩。其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一句,讓人仿佛身臨其境,親眼目睹詩人送别友人的場景。
臨别時,詩人坦然地寬慰友人:隻要彼此心意相通、相互理解,即便兩人天南地北、各在一方,那又如何?情感之間的聯絡不如同鄰居一樣近嗎?切不可像小女子般哭哭啼啼、扭扭捏捏,再怎麼不舍最後都要分離。
大多數人對此詩最深的印象便是這句千古名句,而忽視了“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一句,從而導緻認錯字的情況發生。
“巾”與“襟”上句中的“歧路”即為“岔路”,古人送别友人或是親人,通常會選擇在分岔路口分離,因此臨别也可稱作為“臨岐”。下句中“兒女”并非男人女人,而是幼小的女子的意思。這是一句典型的流水對,前後兩句的順序相承,不可颠倒,且必須連在一起解釋,不可分離。
與颔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一句相連,便能清楚地理解這句詩的意思,詩人是在勸慰友人莫要在分岔路口像女子一樣哭哭啼啼。“沾巾”在古漢語中解釋為“沾濕手巾”,形容落淚之多。此外,“沾巾”是唐詩中較為常見的修辭手法,古代文人常用物的動作來指代人的動作。
古人在哭泣時,會用手巾來擦拭眼淚,而手巾自然會被浸濕。因此,唐詩常用“沾巾”來指代哭泣。而“沾襟”是浸濕衣襟的意思,也指傷心落淚、淚如雨下,能将衣襟浸濕,可見傷心至極。由此可見,“沾襟”相比“沾襟”,情感更加強烈,痛苦程度更深。
而王勃面對與友人的離别時,雖有不舍與感傷,但更多是勸解友人盡快從悲傷的情緒中脫離出來,讓友人放寬心胸,坦然接受現實。因此,用“沾巾”更加合适。
結語:
綜上,品鑒古詩詞一定要注意細節,結合詩歌的背景逐字逐句地分析,更要注意每個漢字的音形義,切不可囫囵吞棗式學習,隻一味追求詩歌的積累量,而要詩歌徹底吃透、掌握明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