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的北京話消失了。年輕人也聽不懂了。甚至包括和我年齡接近、比我年齡大的人都聽不懂了。因為他們沒有從小受到老北京人、老北京話的熏陶。
前段時間在雜志上看到一篇寫北京話的,很有意思!
可以了解一下老北京的風土人情,增長語言知識。
【抽冷子】
在老北京話裡,此詞亦作“抽不冷子”
意思主要是兩層:一是指毫無征兆、十分突然。
還有一層意思,是強調出其不意、趁其不備,伺機采取行動。
“抽冷子”雖指的不是天冷,可詞源的确是從氣溫突将派生而來,和“冷門”異曲同工。
像剛剛過去的這個寒冬,的确算得上是抽冷子。雖說人生因充滿不确定性而更加動人,這樣“凍人”的抽冷子還是少來些好。
近義詞:乍、冷不丁
【念秧兒】
這詞絕對是地道的老話了。
蒲松齡【聊齋志異】中就有【念秧】一章,亦作“念殃”。
來源應該和薩滿原始巫術有關,一說是對着殃草念咒下蠱,一說是念咒導緻别人遭殃。
總之,其原意都是指以甜言蜜語和貌似忠謹之行做成圈套,伺機下術詐取财物。
除北京外,亦流行于天津、河北、東北等深受滿族文化影像的地區。
如今這詞兒更加戲谑化,語境多半發生在熟人,甚至親密的人之間,多指其實心裡有要求,但不直接和對方說,而是旁敲側擊讓對方去琢磨他的話外之音,以便達到更好效果。
比如你要求漲工資,老闆不提,你也不好意思說。
你可以試試和老闆念秧兒,譬如“我同學他們單位明年整體調了”、“發點年終獎也挺好”雲雲,隻是念秧兒不成反遭殃的風險,可隻能自己承擔......
近義詞:絮叨、敲鏟子
程度:絮叨<念秧兒<敲鏟子
【五脊六獸】
“五脊六獸”源自古老的建築學,卻成了老北京口語中表達某種身心微妙狀态的詞彙。
而這個詞彙的用法要數老舍先生的名篇【四世同堂】對此狀态描述的最傳神:
那個萬人嫌的祁家老二瑞豐,連巴結上司都巴結得不是地方,結果“使别人看不起他,也使被恭維的五脊六獸的難過......”。
這種狀态是種“幸福的煩惱”,都是那份“幸福”惹的禍,要麼是本不想要的(被拍馬屁拍了蹄子的上司如此)吃撐着如此,放假放出病的亦如此;再就是幸福來得太抽冷子讓人接不住:産房門前聽說自己當爹不知道胳膊往哪兒放的算這類,電影院等初次約會的女朋友等得直轉腰子的也必須算。
真正“攤上事兒了”的人是沒資格五脊六獸的:沒那閑工夫,早撒丫子急忙着處理去了。
近義詞:魂不守舍、百無聊賴
我再舉一些單詞的簡單例子。
從時間概念上,“啞薩爛兒”指每天一個時間段(黃昏)。要不解釋大家是聽不懂的。
比如說:
“棍條”,是說一個人長的“棍條”(身材好)。
“無的朦”,這人有點兒無的朦(一個人像沒頭的蒼蠅瞎撞)。
“光棍調”(一個人犯橫、耍渾)。
“戳大莽”(一個人沒有社會經驗,還膽子挺大,哪裡都敢去。)
“能耐梗”什麼意思?
(這裡給大家下個難題,大家可以踴躍回答,在明天的文章中揭曉)
這些現在已經消失殆盡了。為什麼說要像保護大熊貓一樣的搶救老北京文化呢?
如果老一代的人都去世差不多了,這樣的話全都帶到棺材裡去了。後面要講為什麼要傳承。
北京土話最終要走向消亡
北京話的發展趨勢,不是從現在開始,是從十幾年前。
有了網絡、網絡語言的出現和普及,以及人們生活、工作節奏加快,都使語言發生了變化。
網絡語言現在簡直就讓我們感覺到目不遐接,都反應不過來了。
有些知道,比如點贊、網紅、拉黑、艾特。
還有些網絡語言,為了使打字更簡單、更快、更省事兒,有些就是縮寫。比如說,别人的媳婦,叫人妻。對于不完整、沒有下文的文章,叫太監。對于電視劇、電影中不吸引人的片段,叫尿點。
說起來還真挺形象,既簡單又形象,還符合生活、工作的快節奏。在電腦上打字也省事兒了,所以就普及了,被很多年輕人認可。
雖然這種語言隻出現在網絡上,但這顯示語言正在朝着更方便、快捷、直白的方向發展。
在這個大環境下,再加上國家在大力推廣普通話。北京話在這個曆史階段恐怕就要完成它的曆史使命了。
方言土語首先要消失。随着方言土語的消失,會産生大量的新詞彙,這是一個必然的趨勢。這是北京語言向前發展的一個潮流。我認為,北京土話最終要走向消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