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江蘇有關鄉村振興具體做法

江蘇有關鄉村振興具體做法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15 22:18:57

江蘇有關鄉村振興具體做法?來源:常州日報-常州網記者 趙鶴茂 通訊員 謝杏林,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江蘇有關鄉村振興具體做法?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江蘇有關鄉村振興具體做法(江蘇常州新生代)1

江蘇有關鄉村振興具體做法

來源:常州日報-常州網

記者 趙鶴茂 通訊員 謝杏林

青山透綠,茶樹吐芽。又到一年茶園飄香季節,“中國綠茶之鄉”金壇區的茶鄉又忙碌開了。地處茅山腳下的金壇區薛埠鎮,是全國唯一以鄉鎮申報成功的“中國名茶之鄉”,2017年入選省首批農業特色小鎮“茶香小鎮”。近些年,茶園間多了新生代茶人行走的身影,其中不乏留學歸來的接棒者。

尹娟:茅山茶海創新業

在4A級旅遊風景區東方鹽湖城對面,漫山蒼翠,一排排整齊的茶樹散發出的清香撲鼻而來,人在園中行,如在景中遊。這裡,便是尹娟攜手父親尹福生創辦的茅山茶海。

尹娟是土生土長的茶農家孩子,自小對茶葉有着極深的感情,夢想着長大後管理經營與茶有關的企業。為此,她赴英國埃克塞特大學攻讀國際管理研究生前,曾專門去浙江大學茶學系進修了一年專業知識。後來,她在跨國公司工作5年,也絲毫沒有減弱對茶葉的熱愛。

2015年,尹娟進入父親創建的鑫品茶業公司負責産品研發和國際市場開拓,但在工作中發現傳統的管理模式無法将中國茶葉推廣得更遠。次年,國家倡導發展“休閑農業”,茅山旅遊度假區進行茅山茶海招商,她得到父親的支持順勢拿下了1100畝山地。

經過5年多打造,茅山茶海一年一個樣,尹娟的創業夢想也一步步變成現實。她每年組織開展機械化茶園管理、飛防、茶葉加工以及茶文化培訓2000多人次,帶動農戶600多戶,安排就業700多人。茅山茶海已成為集生态旅遊觀光、茶葉科普、茶趣體驗、婚慶娛樂、茶文化傳媒為一體的農旅茶博園,先後被評為全國30座最美茶園、中國茶産業T20最美生态茶園、江蘇省巾帼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基地。

今年1月,已是常州市“雙學雙比”女能手的尹娟,被全國婦聯評選為“巾帼新農人”創業典型,江蘇隻有4人。

“期待未來,茅山茶海可以吸引更多遊客前來體驗茶旅文化,讓越來越多的人了解并喜歡我的家鄉金壇。”尹娟信心滿滿地說。

王道俊:“海歸”茶園顯身手

江蘇方麓茶場原是國營茶場,距今已有65年曆史,名茶“金壇雀舌”就發源于此。14年前,王道俊的父親王春才改制接手企業,茶場現有社員186戶,種植面積超過3000畝。如今,王道俊的辦公室裡展示“百園春”牌系列茶葉所獲榮譽的獎牌,足有一面牆之多。

“我父親做了一輩子茶,對茶有種特殊情懷。”王道俊說,理解歸理解,但他一開始對茶并不感興趣,總認為弄茶沒有科技含量。

王道俊在南師大讀的是電子信息工程,後赴澳大利亞攻讀工程管理研究生。畢業回國後,他在南京一家企業任總裁助理,一年後即被父親召回金壇。

“如果不好好弄,茶場、茶葉的牌子就沒有啦!”父親的話,對王道俊觸動很大,也讓他從抵觸情緒中走出,逐漸感覺到做茶的樂趣。其實,種茶、采茶、制茶、銷茶每個環節,都有值得研究的地方。單說這幾年茶田全部采用有機肥代替化肥後,茶葉的品質更好,品牌也更響了。

“茶葉生産季節性強,加起來也就忙一個月左右。”王道俊選準走茶旅融合之路,借助靠近省級上阮農業公園的地理優勢,吸引遊客前來參與采茶、制茶體驗,留下來二次消費。他還着手開發出幾款小而精的茶葉類旅遊商品,讓更多年輕人喜歡上中國茶。

方麓茶場辦公樓後的幾排老廠房,是王道俊眼裡的“寶貝”。他說隻要稍作整修,就可布置成小型茶文化博物館,可開展書畫等文創項目,既能滿足老知青的懷舊情結,又符合小年輕的小資情調。

傳遞好接力棒,把茶場做成真正的百年企業,是王道俊心中最大的願望,也成為他不斷向前的動力。

錢浩:籃球前鋒再出發

錢浩今年32歲,身高1.93米。他上的是南京體育學院,籃球專項,國家二級運動員,打前鋒。畢業前,他已考到教師資格證,但父親錢羅洪的電話來了,問他願不願意早一點回去接班。

露源生态茶業公司,前身是金壇生态良種茶場。早在2010年,錢羅洪響應國家号召對口援建湖北省三峽移民庫區、屈原故裡秭歸縣,利用自然環境創建生态茶場種植高山雲霧茶,引領當地茶産業發展,為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作出了貢獻。随着秭歸縣茶葉生産規模不斷擴大,錢羅洪從原先每兩個月去湖北10天,到後來兩個月才回來10天。

錢浩為父親自豪,也理解父親的苦心。那年他回到家時,正值春采開采,看到農莊、茶場就靠母親一個人忙,他心裡很是舍不得。

“既然回來了,就一定要做好。”帶着這種樸素念頭,錢浩從殺青、揉撚開始學炒茶。起初,他把手壓在鮮葉上向前滑動,一不小心觸到了不鏽鋼槽底,手上頓時燙出一排小水泡。

吃一塹長一智,做什麼事都得用心,錢浩默默記在心裡。公司自種茶葉520多畝,訂單收購合作社社員1800多畝茶葉,他感到肩上的擔子不輕。這幾年,他還引種黃金3号新品茶樹,豐富了産品的同時,也更受消費者歡迎,南京、蘇州的顧客開着車上門取茶,許多人成了“回頭客”。

幾年前,錢羅洪先後兩次參加江蘇省“中江杯”制茶能手手工制茶大賽并獲獎,被中茶流通協會授予“中國制茶大師”稱号。

“手工制茶就是工匠精神,我們有責任腳踏實地傳承好。”錢浩說,現在他也跟着父親像模像樣學手工炒茶。不僅如此,茶場每批茶葉都會經過他檢驗才能包裝,質量不過關堅決不出廠。

本文來自【常州日報-常州網】,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